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纳粹德国上台前的政治契机:魏玛共和国的内耗

纳粹德国上台前的政治契机:魏玛共和国的内耗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8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党派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形态,德国统一之后也采取了羞答答的宪政体制。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活跃于德国政坛的主要政党之一,只是在第二帝国时期俾斯麦和霍亨索伦王朝的强力控制,社民党与德国其它政党一样,始终处于反对派的位置,从未取得过执政地位,俾斯麦教给这些政党的可怕政治素质是,“可以怎样在不必承担国家责任的情况下,施加政治影响”,第二帝国留给这些政党的任务就是投反对票。它们学会了投反对票,却从来没有学会妥协的艺术和必要性,更谈不上懂得如何领导德国。社会民主党毫不例外地染上了这一恶习。直到纳粹党掌权,历史学家梅尼克还说德国人没有成熟到如何使用民主,实质却是专制的霍亨索伦王朝从来没有打算让德国人学会如何行使民主的权利。在此种情形下建立的魏玛共和国,严重的先天不足、激烈的政党争端,为共和国崩溃埋下了祸端。

争端首先来自社民党内部。社民党不仅分裂为多数派和独立派,而且政治上激进的独立派还与卡尔·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领导的斯巴达运动联合,于1919年1月1日组建了德国共产党。

社会民主党与德国共产党同属左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价值观上基本一致,但在如何取得统治地位的手段和方法上却大相径庭,前者坚定不移地要建立共和国家,走议会道路,坚持通过提高工人和劳动者的社会福利方式,实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经济平等。而由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领导的德共,坚决信奉暴力手段,相信通过暴力才能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权,他们不时领导德国公众进行罢工、暴动,不断采取激进行动,在严重威胁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还相当程度上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一战失败威廉皇帝刚刚宣布退位不久,李卜克内西立刻宣布建立德国苏维埃共和国,但因缺乏必要力量支持而失败。这样,从未取得执政地位的老牌社民党如愿以偿,在忙乱中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党的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菲利普·谢德曼分别担任总统和总理。

纳粹德国上台前的政治契机:魏玛共和国的内耗

激进派的行动引起了右翼势力的极度恐慌,他们暗杀了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德共因此要求执政的社民党举行全国总罢工,结果遭到执政的社民党拒绝。从此,这两个左翼政党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彻底分道扬镳,其对立程度远在左右翼之间的对立之上,这就给纳粹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德国党派的小团体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魏玛之初,是一个由社民党、中央党和民主党共同组建的三党联合政府,但大多数德国人对共和政体并不感兴趣,在1920年第一次国会选举中,社民党就丧失几乎一半选票,使这个小心翼翼维护议会道路的左翼政党,仅执政479天就不得不交出政府权力。

非但社民党如此,魏玛时期的主要政党几乎无一例外带有这一恶习,他们对成为执政党有着浓厚兴趣,但对投反对票的兴趣更加浓厚,即便在掌握政府的时候,也依然像反对党而不是执政党,只要政府行为不符合党派利益,哪怕政府总理出自本党,他们也会在议会中坚决投下反对票。

这种异常的党派争夺,使魏玛政治陷于一片混乱。典型的如1928年6月执政的赫尔曼·米勒政府。米勒虽然出自社民党,建立却是一个五党大联合政府,因党派关系,几乎无人支持他的施政纲领。他的前任政府遗留下建造A级装甲舰的计划,如果米勒总理不同意该计划的实施,就会面临政府解散。为维系政府的生存,他无奈中通过政府决议,同意了建造计划,但政府决议却违背了社民党的政治理念,立刻遭到社民党强烈反对,认为米勒“把政府利益凌驾于党的利益之上”,社民党议员竟然在议会对本党内阁决议投下反对票,成为德国议会从未有过的事。这导致议会和政府威信严重下降。

社民党的党派利益和米勒政府的无能,引起右翼政党和军队的强烈不满,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不期而至,米勒政府的经济政策遭到联合政府所属各党派的联合攻击。社民党越来越无力承担对德国的领导责任,议会议席不断丧失,到1930年3月米勒终于被赶下台,结束了魏玛时代的最后一次执政,由中央党人选代替。1932年7月选举后,沦为真正的反对党,从此退出国家政治,纳粹党同时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魏玛共和国累计不过14年零三个月,自1919年1月19日第一次议会选举以来,一共进行了九次议会选举,更是先后产生了20任政府总理,到第21任政府总理出现却意味着一个共和政体被彻底颠覆,这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这些执政党轮番执掌着德国政坛,但党派的团伙性质却导致这些政党都不能充分地代表德国,他们不属于国家,只属于狭隘的利益团体,这是德国政党政治的致命缺陷。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