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古文名著 > 墨子·46章 耕柱(2)叙述了什么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呢?

墨子·46章 耕柱(2)叙述了什么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呢?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46章 耕柱(2)

本篇各段大多由对话组成,记述墨子与弟子等人的谈话。全篇以谈论“义”的言论最多,但各段的思想内容并不连贯。墨子认为义是天下的良宝,行义,可以安国、利民,所以他孜孜不倦地坚持行义。他反对背义向禄的人,主张大家一起行义,这样,才可以实现“义”。

在这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已经开始对墨家学说提出了质疑,例如:巫马子质问墨子“鬼神孰与圣人明智”、质疑墨子“兼爱”何利;夏之徒质问墨子“君子有斗”否,君子有斗、无斗,显然是针对墨家非攻停止战斗的主张而提出的。另外,墨子曾与骆滑氂争辩“好勇”与“恶勇”,这是墨子尚有像骆滑氂一类自持有“勇”的士人存在。古代的士人,平时督耕治民,战时披甲出战,文武兼备;至春秋末孔子教学,犹有“射、御”诸科,故“子夏之徒”以及“恶有士而无斗”质问墨子。在游说鲁阳文君时又说:“大国攻打小国,譬犹童子之为马也。”把大国攻打小国,比作童子之为马,童子骑竹马,“足用而劳”,夹竹竿曳地而行,名为“骑马”,实自劳其足。今“大国攻打小国”,与童子骑竹马一样,名为获利,而自己国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误耕误织,得不偿失。墨子直接表明攻战,无论对攻国还是守国都无利而有害。

墨子·46章 耕柱(2)叙述了什么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呢?

【原文】

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①,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之良宝也。今用义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之良宝也。”

叶公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②?”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③,而旧者新是哉④?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大国之攻小国,譬犹童子之为马也。童子之为马,足用而劳。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①,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故大国之攻小国也,譬犹童子之为马也。”

子墨子曰:“言足以复行者,常②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

子墨子使管黔[生僻字 氵+放]③游高石子于卫,卫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见子墨子曰:“卫君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是以去之也。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古者周公旦非关叔,辞三公,东处于商盖④,人皆谓之狂,后世称其德,扬其名,至今不息。且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道,受狂何伤!”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言曰:‘无道,仁士不处厚焉。’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则是我为苟陷人长也⑤。”子墨子说,而召子禽子曰:“姑听此乎!夫倍义而乡禄者⑥,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岂不悖哉!”

公曰:“先人有,则三①而已矣。”子墨子曰:“孰先人而曰有,则三而已矣?子未智人之先有。”

后生有反子墨子而反者②,“我岂有罪哉?吾反后。”子墨子曰:“是犹三军北,失后之人求赏也。”

公孟子曰:“君子不作,术而已。”子墨子曰:“不然。人之其③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诛④,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⑤,己有善则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诛而不作,是无所异于不好遂而作者矣。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墨子·46章 耕柱(2)叙述了什么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呢? 第2张

【注释】

① 三棘六异:即三翮(hé)六翼,九鼎之别名。

② 若之何:怎么样。

③ 也:当作“之”。

④ 是:当作“之”。

① 攻者:“守者”之误。

② 常:通“尚”。

③ [生僻字 氵+放]:衍文。

④ 商盖:即“商奄”,古国名,今山东曲阜附近。

⑤ 陷:疑为“啗”之娱,即“啖”。长:“粻”之省文,米粮。

⑥ 倍:通“背”。乡:通“向”。

① 三:“之”字之误。

② 第一个“反”字当为“友”字之误。

③ 其:綦,极之意。

④ 诛,当作“述”。也:“之”字之误。

⑤ 遂:疑为“述”之误。

墨子·46章 耕柱(2)叙述了什么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呢? 第3张

【翻译】

墨子说:“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这些都是诸侯所说的良宝。它们可以使国家富强、人民增多、刑政得到治理、社稷安定吗?人们会回答说:不能。之所以认为义是贵重良宝,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人得到利益。而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不能给人利益,所以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宝。

现在用义在国家施政,人口必然增多,刑政必然得到治理,社稷必然安定。义之所以是贵重良宝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能使人民得利,而义可以使人民得利,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叶公子高向问施政的道理,说:“善于施政的人该怎样呢?”回答道:“善于治政的人,要亲近疏远的人,对故旧,要待之如新,不厌弃他们。”墨子听到了,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叶公子高难道会不知道善于施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他是问怎么样去做。不以人家所不懂的告诉人家,而以人家已经知道了的去告诉人家,所以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大国攻打小国,就像小孩以两手着地学马行。小孩学马行,足以自致劳累。现在大国攻打小国,防守的国家中,农民不能耕地,妇人不能纺织,以防守为事;攻打的国家中,农民也不能耕地,妇人也不能纺织,以攻打为事。所以大国攻打小国,就像小孩学马行一样。”

墨子说:“言论可付之实行的,应推崇;不可以实行的,不应推崇。不可以实行而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让管黔推荐高石子去卫国做官,卫国国君给予高石子的俸禄很优厚,安排他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都竭尽其言,但是他说的都没有被采用。于是高石子离开卫国到了齐国,见了墨子说:“卫国国君因为老师的缘故,给我的俸禄很优厚,安排我在卿的爵位上,我三次入朝见卫君,必定把意见说完,但卫君却毫不采纳实行,因此离开了卫国。卫君恐怕会以为我发疯了吧?”墨子说:“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发疯的指责有什么不好!古时候周公旦驳斥关叔的谎言,辞去三公的职位,住到东方的商奄生活,人们都说他发狂,但是后世的人却称誉他的,颂扬他的美名,直到现在还不停止。况且我听说过:‘行义不能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发疯的指责有什么不好!”高石子说:“我离开卫国,何敢不遵循道的原则!以前老师说过:‘天下无道,仁义之士不应该处在厚禄的位置上。’现在卫君无道,如果去贪图他的俸禄和爵位,那么,就是我只图吃人家的粮食了。”墨子听了很高兴,就把禽滑釐召来,说:“姑且听听高石子的这话吧!违背义而向往俸禄,我常常听到;拒绝俸禄而向往义,从高石子这里我见到了。”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如果他贫穷,别人说他富有,那么他就愤怒;如果他无义,别人说他有义,那么他就高兴,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公孟子说:“先人已有的,只要效法就行了。”墨子说:“谁说先人有的,后人只要效法就行了?你不知道先人也有先人,那么先人也曾是后生之人。”

有一个先与墨子做朋友而后来背叛了他的人,说:“我难道有罪吗?我背叛是在他人之后。”墨子说:“这就像军队打了败仗,在后面逃走的人还要求奖赏一样。”

公孟子说:“君子不创作,只是阐述先贤之言罢了。”墨子说:“不是这样。极端没有君子品行的人,不阐述古代的善行,也不创作现在的善行。其次没有君子品行的人,对古代的善行不阐述,自己有善行就创作,想让善行出于自己的创作。现在只阐述古代善行而不创作的人,这跟不喜欢阐述古代善行却喜欢自我创作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认为对古代善言就应该阐述,对现在善言就该创作,希望善行能增多。”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