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古文名著 > 哲学著作《墨子》:16章·兼爱(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哲学著作《墨子》:16章·兼爱(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16章 兼爱(下)(1)

墨子从兼爱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他所提出的“兼爱”是“无等差之爱”,比儒家提出的以血缘为准则的“差等之爱”更有号召力,更能取得广大民众的拥护,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百姓获益,就必须实行“兼相爱,交相利”。他主张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他家之人,从而营造一种人人相爱、其乐融融的社会环境。

墨子以“兼”来代替“别”,“兼”在墨子看来是大公无私、不分彼此的,关心别人就如同关心自己一样的高贵品质,和“兼”相对立的是只顾自己,不为旁人设想的自私自利的恶劣品质,墨子把这种品质叫作“别”,“别”是很坏的,是不道德的。

但“兼爱”的实际意义在于维持摇摇欲坠的贵族制度,他企图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尽量做到“强不劫弱,众不暴富,诈不谋愚,贵不傲贱”。但墨子的学说只是延缓了旧制度崩溃的作用,企图用阶级调和来缓和当时阶级斗争的紧张局势,也是不现实的。

“兼爱”的思想始终贯穿墨子全书,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目的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友好的和谐的社会氛围,不是整天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整天处在一个恐怖、阴森的环境中,到处提防着别人,害怕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这个思想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值得提倡,但却很困难。

哲学著作《墨子》:16章·兼爱(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之利,除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①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别非也。

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其说将必无可焉。”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虽②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由为己也。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犹为己也。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从爱人利人生。”分名乎,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之大利者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且乡①吾本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今吾将正求与之利而取之①,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②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③!而④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⑤也,不识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子墨子曰:“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姑尝两而进⑥之。谁⑦以为二士,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故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是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当⑧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⑨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有平原广野于此,被甲婴胄,将往战,死生之权,未可识也;又有君大夫之远使于巴、越、齐、荆,往来及否,未可识也。然即敢问:不识将恶托家室?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不识于兼之有是乎?于别之有是乎?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之人,必寄托之于兼之有是也。此言而非兼,择即取兼,即此言行费⑩也。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哲学著作《墨子》:16章·兼爱(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第2张

【注释】

① 敖:通“傲”。

② “虽”为“谁”字之误。

① “乡”:即“向”。

① 此句疑“正”字当删,“与”为“兴”字之误,兴起。

② “与”为“为”字之误。

③ “毕强”即“毕劼”,有力的样子。“动宰”为“助宰”。宰,佐治。

④ “而”疑为“是以”之误。

⑤ 即若其利:则其利若此。

⑥ “进”为“尽”之假借字。

⑦ “谁”为“设”字之误。

⑧ “当”如“尝”,试。

⑨ 符节:古时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

⑩ “费”通“拂”,违背。

哲学著作《墨子》:16章·兼爱(下)(1),原文、注释及翻译 第3张

【翻译】

墨子说道:“仁人所做的事情,务必是在追求兴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然而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天下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呢?回答说:“例如大国攻打小国,大家族扰乱小家族,强大的强夺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狡诈的算计愚蠢的,尊贵的傲视卑贱的,这就是天下的祸害。又如,做国君的不仁惠,做臣下的不忠诚,做父亲的不慈爱,做儿子的不孝敬,这又都是天下的祸害。又如,现在的贱民,手握兵刃、毒药、水、火,用来相互残害,这又是天下的祸害。姑且试着推究这许多祸害产生的原因。这是从哪儿产生的呢?这是从爱人、利人所产生的吗?则必然会说:“不是这样的。”而一定会说:“这是仇恨别人、残害别人的必然结果。”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事情的来源:世上憎恶别人和残害别人的人,是兼相爱、还是别相恶呢?则必然会说:“是别相恶。”既然如此,那么这种别相恶,果然是产生天下大害的原因吗?所以别相恶是不对的。

墨子说:“如果以为别人不对,那就必须有东西去替代它,如果说别人不对而又没有东西去替代它,就好像用水救水,用火救火,那种理论也将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所以墨子说:“要用兼相爱来代替视人与己不同的别相恶。”既然如此,那么兼相爱可以代替别相恶的原因是什么呢?回答说:“假如对待别人的国家,像对待自己的国家,谁还会用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打别人的国家呢?为别人考虑,就像为自己打算一样。对待别人的都城,像对待自己的都城,谁还会动用自己都城的力量,去攻打别人的都城呢?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的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家族,谁还会动用自己的家族,去侵扰别人的家族呢?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国家、都城不相互攻伐,个人、家族不相互侵扰残害,这是天下的祸乱呢,还是天下的好事呢?一定会说这是天下的好事。

姑且试着推究这许多利益所产生的原因。这是哪儿发生的呢?这是从憎恶人残害人产生的吗?则必然会说:“不是这样的。”,必然会说:“是从爱人、利人所产生的。分别研究天下爱人并给人以好处的,是别呢?还是兼呢?则必然会说是兼相爱。既然如此,这个相互有利、彼此相爱,果真是对天下大有好处的吗?所以墨子说:“兼爱的理论确实是对的。”而且从前我曾说过:“仁人所做的事情,必然努力追求兴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现在我推究由兼相爱产生的,都是天下的大利;我推究由别相恶所产生的,都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说:别相恶是错误的、兼相爱是对的,就是出于这个道理。

现在我将努力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情,以兼相爱来施政。所以大家都耳聪目明,相互帮助看东西听东西,用强劲有力的四肢相互帮助做事情,并且用道义相互勉励和教诲;因此那些年老而没有妻室子女的,也能有所奉养而得以享尽天年;没有父母的幼弱孤童,也能有所依靠而长大其身。现在用兼相爱来治理天下,有这样大的好处,但是令人不解的事,天下的士人听到“兼爱”这件事,都加以反对,这是怎么回事呢?

然而天下的士子,否定兼相爱的言论还没有中止,他们说:“即使兼相爱是好事,但是,有哪里可以用呢?”墨子说:“一种理论,经过使用,证明它不行,即使是我也会否定它的;姑且试着让主张‘兼相爱’和主张‘别’的两种人各按自己的主张行事。”假设有两个士子,其中一士主张“别相恶”,另一士主张“兼相爱”。主张“别相恶”的士子说:“我怎么能把我朋友的身体看得如同我自己的身体,把我朋友的双亲看成如同我自己的双亲一样呢?”所以他看到朋友挨饿时,不给他吃,受冻时,不给他穿,生病时,也不照顾他;朋友死了也不给埋葬。主张‘别相恶’的士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主张‘兼相爱’的士子的说法不是这样,行为也不是这样。他说:“我听说作为天下的高士,必须会把朋友的身体看得如同自己的身体,看待朋友的双亲如同自己的双亲。这以后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高士。”所以他看到朋友饥饿时,就给他吃,受冻时,就给他穿,有疾病时前去服侍,死亡后给予埋葬。主张兼相爱的士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两个士子,他们的言论是相互否定的,行为也是相反的吗?假使这有两个士子,言出必信,行为必果,言行一致,没有一句话是说了不做的。既然如此,那么请问:现在这里有一平原旷野,人们将披甲戴盔前往作战,生死难料;又有国君的大夫出使遥远的巴、越、齐、楚等地,千山万水,能否生还,也不知道;那么不妨多问一句:不知道将怎么保护其家室?奉养父母、照料自己的妻子,究竟是把他们托付给主张兼相爱的人呢?还是托付给主张别相恶的人呢?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无论天下多么愚蠢的男女,即使反对兼相爱的人,也必然要托付给主张兼相爱的人。在口头上即使不赞成兼爱的,具体行动却又选择兼爱,这就是言行相违背。我不知道天下的人都听到兼相爱就反对它,这原因又是什么呢?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