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古文名著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1),原文、译文及注释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1),原文、译文及注释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3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也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终的一本,直到清末时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其学说处罚点为性善论,护长德治。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1)

【原文】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1:‘昼尔于茅2,宵尔索绹 3;亟其乘屋4,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5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6助者,借也。龙子7:‘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8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9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然10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11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12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1),原文、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滕文公请教怎样治理国家。孟子说:“老百姓的事是延缓不起的。《诗经》上说:‘白天把茅草割,晚上把绳儿搓;赶紧上房修理,按时把五谷播。’老百姓有他们的规律:有固定产业的人才有一定的原则,没有固定产业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原则的人,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处罚,这等于陷害。哪有仁人在位却做出陷害老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敬业、节俭、礼遇臣下,尤其是取之于民要依照一定的制度。阳虎曾经说过:‘要想发财就不能仁爱,要想仁爱就不能发财。’

“古代的税收制度:夏代每家五十亩地而行‘贡’法,商朝每家七十亩地而行‘助’法,周朝每家一百亩地而行‘彻’法。这三法的实质都是十分抽一。‘彻’是‘通’的意思,‘助’是借助的意思。龙子说过:‘田税最好的是助法,最不好的是贡法。’贡法是综合若干年的收成得一个平均数。丰年,谷米撒得遍地都是,多征收一点也不算暴虐,却并不多收。灾年,收到的秸秆连肥田都不够,却非收足那个平均数不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却让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顿,结果连自己的父母都养不活,还不得不借高利贷来交足赋税,最终使老的小的只能到沟壑中去等死,这怎么能算是‘为民父母’呢?做大官的享受世袭的田租收入,滕国早就实行了。〔为什么老百姓却不能有一定的田地收入呢?〕《诗经》上说:‘雨先下到公田,然后再下到私田!’只有助法才有公田有私田。这样看来,即使周朝,也是实行助法的。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1),原文、译文及注释 第2张

【注释】

(1)《诗》云:诗句引自《诗经·豳风·七月》。

(2)于茅:于,往;茅,取茅草。

(3)索绹:索,搓;绹,音táo,绳索。

(4)亟其乘屋:亟,急;乘,登上。

(5)阳虎:字货,鲁国正卿季氏的总管,事迹多见于《论语》。

(6)彻:通;意思是,这是天下通行的。

(7)龙子:上古之贤人。

(8)挍:校,较。

(9)米狼戾:粒米,即米粒;狼戾,狼藉。

(10)盻然:勤苦劳顿的样子;盻,音xì。

(11):举借。

(12)诗》云:诗句引自《诗经·小雅·大田》。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