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第32回讲了什么事?这回该怎样赏析呢?

红楼梦第32回讲了什么事?这回该怎样赏析呢?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4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红楼梦第32回主要内容

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到金钏儿满含冤屈、投井而死的消息,五内俱伤。正茫然不知往何处去的时候,迎面遇见贾政,赶紧垂手而立。贾政正因宝玉会见雨村时谈吐葳蕤而生气,又见他满面愁色,火气便长了三分。恰巧此时忠顺王府派人找宝玉,缉拿逃跑的优伶蒋玉菡。宝玉本想抵赖,但腰间的汗巾子却泄露了他与琪官的私交。此时贾政已气得目瞪口呆。偏偏贾环趁机告诉贾政金钏儿之死是因宝玉强奸未遂所致。贾政至此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命人拿来宝玉,打了几十大板。众人劝阻不止,幸亏王夫人赶来将宝玉救下。这种情形,不禁让王夫人想起死去的贾珠;贾政也老泪纵横。而贾母看到宝玉被如此毒打,开始大骂贾政,并要带着宝玉回南京。贾政是个孝子,急忙磕头认罪不止,老太太才稍稍平息了怒气。

红楼梦第32回解读

第三十二回的回目是: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上回说到,宝玉要把自己得到的“好东西”——金麒麟送给湘云,但在身上摸了半天却没有,是不是丢了?这可哪儿去找!正着急,湘云却把手一张——是这个吗?才知道恰好被湘云捡到了。

湘云就说,幸而是玩的东西,还这么慌张,明儿把印丢了,问题可就大了。宝玉却说:“倒是把印丢了平常”——在这个问题上,宝玉与湘云的看法截然相反。在宝玉心里,情意是最重要的,丢不丢印那事儿倒不值一提。所以他接着说:“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湘云当然领了宝玉的这份浓浓的兄妹情意。但她似乎并没有理解宝玉说这话的意思。

红楼梦第32回讲了什么事?这回该怎样赏析呢?

湘云本是来看望袭人的,因为二人小时候曾经在一起,所以一见面就叙起了儿时的友情以及家常里短儿。袭人听人说湘云有了婆家,跟她道喜,湘云红了脸没有回答。

湘云给袭人带来了礼物,是绛纹石的戒指。袭人感谢不尽,说你之前送给你姐姐们的,我已经得了。湘云问是谁给你的?袭人说是宝姑娘。湘云说我还以为是林姐姐给你的。于是,湘云有感而发,对宝姐姐由衷地大大赞扬了一番。

湘云这么称赞宝钗,宝玉不大爱听,就插言不让她再说下去。湘云直言揭露:“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袭人在一旁说,云姑娘人大了,却越来越心直口快了。

袭人因为近来身上有伤痛,针线活儿难免受影响了,正好湘云来,就提出求她帮忙做点儿针线活儿。湘云说你们家那么多巧人,又有那么多专管做针线的人,怎么还需要我帮忙?袭人说,你不知道,我们这屋里的针线,是不要那些针线上的人做的。袭人说“我们这屋里的”,湘云一听就知道是宝玉了。然鹅,这称呼听起来,可是比上一回中,晴雯所讽刺袭人的辣个“我们”,又近了一步。

湘云说,我以前也没少帮你做,但现在不想做了。因为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这会子又让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

宝玉笑着说,前儿那事儿,本不知道是你做的。袭人也赶紧帮着解释,是我哄他说外头有个会做活儿的女孩子,扎的出奇的花,让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不知道怎么就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袭人似乎很无意的,就把吐槽的话茬儿引向了黛玉...

上回我说过黛玉“招人怨”的能力与晴雯也是不相上下。但黛玉和晴雯或许都不知道,当别人有了“怨”,又有了合适的机会,就有可能“抱怨”。这不,袭人认为这个机会不错,就无所顾忌地跟湘云抱怨起了黛玉。只是,并没有露出黛玉如何得罪她的那些事儿,而只是似乎很随意的说黛玉如何如何的“娇气”——由此可见,当你得罪了人以后,别人在背后怎么收拾你,可就由不得你了。

所以,在这里顺便提醒小伙伴们,为人处世还是要管住嘴,因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不得不防的。只遗憾的是天真单纯的黛玉和晴雯是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的。她们似乎认为,只要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是“君子坦荡荡”了,却不知道背后还有个“小人长戚戚”呐。

然而,以袭人一个丫鬟的身份,这样不加掩饰的背后评论贬损黛玉,怎么说也是有点儿过了,甚至让人感觉是不是太放肆了。我一直不知道,此时在一旁的宝玉听到这话到底作何感想。

这时候有人通报:“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

“兴隆街的大爷”——就是那个善于投机钻营的贾雨村,自从借贾家的势力补授了应天府,又昧着良心判了“葫芦案”以后,贾雨村与贾府的关系可是日渐紧密了,也因此他的官运也日渐“兴隆”起来了——这不,顾不得天气炎热,又来登门拜访了。

大概是经常来,又回回来都要求见宝玉的缘故吧,宝玉对这种“祿蠹”已经深恶痛绝,所以对贾雨村又要见他很是不自在,一边换衣服一边儿发牢骚。湘云随即劝他说:“主雅客来勤,自然是你有警他的好处”,宝玉却说,我是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不愿意跟这些人来往。

湘云笑着说:“还是这个性情不改。你就是不愿意读书考个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宝玉听了这话,就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我们知道,宝玉可是轻易不跟姐妹们发火的,怎么忽然变得这么“翻脸不认人”,还下起“逐客令”了?可见,宝玉不认为这只是一般的言语不合,而是人生态度的势不两立。

这段文字,也可以算是宝玉人生观念的一次正式宣示。如果更进一步说,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借宝玉被压抑的愤懑情绪而发出来的一声呐喊。而这矛头的直接指向,则是本质虚伪的封建科举及封建官场制度。

袭人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家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宝姑娘真真的有涵养,要是林姑娘又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呢”。

宝玉说: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这无异于公开宣布,他与黛玉的爱情基础是“志同道合”!(顺便说一句,续书在第八十二回中竟让黛玉说与湘云同样的话,显然续书作者没有读懂曹公)

恰有凑巧,黛玉因为见湘云来这里,宝玉又跟过来,心想一定会说那金麒麟,就过来探探虚实。没想到宝玉的这句话正好被黛玉在外边听到,只觉得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喜得是,自己没有看错人,惊的是,宝玉在人面前大胆说这话也不避讳;叹的是,既然你我是知己,却为什么又有“金玉”之论?悲的是,自己的病日渐加重,虽有知己,只可惜自己薄命!想到这些,黛玉不由得又落了泪,就抽身往回走了。

宝玉这里忙忙的穿衣裳出来,忽然看到黛玉在前面走着,好像在擦眼泪,就赶上来问,妹妹去哪儿,怎么又哭了?一面禁不住抬手为她擦眼泪。

黛玉边躲边说 :“你又要死了,干什么动手动脚的”?宝玉说:“说话忘了情,不觉得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黛玉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什么麒麟,可怎么办?——其实黛玉这个时候心里已经很踏实了,但却总还是习惯性的说这样的反话。没想到这话又把宝玉说急了——你还是这么说话,到底是咒我呢还是气我呢?黛玉想起前几天那个事儿,后悔说话造次了,赶紧说,你别着急,我说错了,看你筋都暴起来了,急的一脸汗。一边说,一边伸手替他擦汗——有意思的是,黛玉却也顾不得“动手动脚”了。

宝玉瞅了半天,只说出三个字:“你放心”。黛玉听了,也楞了半天。说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倒说说我有什么放心不放心?

这就引来宝玉又一次倾诉了肺腑之言......其实尽管双方的感情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但真要表达的时候,却仍然不能痛快淋漓的直截了当地说出,因为毕竟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种种精神枷锁,不可能完全摆脱。然而这正使得这一段描写堪称经典之笔。

红楼梦第32回讲了什么事?这回该怎样赏析呢? 第2张

黛玉听了这些恳切的话,心中感觉如同轰雷掣电 ,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了。所以,宝玉还要说,黛玉就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一切都心领神会,尽在不言中了。黛玉头也不回的走了。

但宝玉的感情闸门却无法关上,如同陷入滔滔洪流不能自拔,站在那里,发起呆来...

因为宝玉刚才出来急了,忘了带扇子,袭人怕他热,拿着扇子给他送过来,刚才的情景,袭人看在眼里,见黛玉走了,才过来。宝玉正在发呆,以为还是黛玉,就一把拉住,心里的那些话终于不顾一切地爆发出来......

可惜!可惜!这些披肝沥胆的话,听的人却不是黛玉!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假装没有听懂他说的疯话。就推他说:“你中了邪了”。宝玉这才如梦初醒,羞得满脸紫胀。

袭人虽然表面装傻,但心里想的却是,这事儿让人很可怕,担心宝玉将来跟黛玉不知道会有什么“不才之事”——袭人以自己的心思度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正想着如何有个什么办法能够避免“丑事”的发生,见宝钗从那边过来了。宝钗说刚才看见宝玉匆匆忙忙过去了。袭人说是老爷叫他。宝钗问别是又教训他吧?袭人笑着说是老爷让他会客。

宝钗和袭人的共同语言很多,交流起来自然十分的融洽。从宝钗的口中,袭人知道了原来湘云在家里做不得主,生活过得很累,每天做针线要做到到三更天,所以不要再烦她做针线活儿。宝钗说,以后有针线活儿,我帮你做点儿...

正说着,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过来,说道:“这是哪里说起!金钏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

听到金钏跳井死的消息,宝钗的反应是“这也奇了”。意思是说,是个不可思议的事儿。袭人的反应则是“点头赞叹”!只是为什么“点头”?又为什么“赞叹”,一时让人有点儿费解。

宝钗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赶紧去安慰王夫人。到王夫人跟前,王夫人点头(王夫人也“点头”)哭着说,你可知道一桩奇事(王夫人也说是“奇”事)?宝钗说:“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宝钗仍然是没有离开用这个“奇”字来评判。王夫人就说,她因为把我的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下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道她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说,姨娘也不必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宝钗又调动机智,用各种语言解释和安慰了王夫人,甚至说金钏很可能是不小心“失足落水”,总之,努力让“舆情”朝着对王夫人有利的方向转移。又“急人所难”,不顾忌讳,主动拿出自己新做的衣服交给王夫人,用来给金钏作装裹。一时间让王夫人面子上挽回了不少,心理上也解脱了不少。不过,细心的读者或许也可以从中看到宝钗在为人方面,针对不同对象的“冷”与“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