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宋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是怎么签订的?

宋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是怎么签订的?

来源:文史谷    阅读: 8.7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澶渊之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起北宋,很多观众脑中就浮现了两个词,“积贫、积弱”。这种误解在很多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要知道和疆域辽阔的唐朝最鼎盛时期7700万的人口相比,北宋以相对较小的疆域容纳了1亿的人口。从耕地面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城市化比例,手工业水平等多种方面来看,宋朝绝对是整个历史上领先的一个朝代。

关于“积弱”主要是因为北宋有两个国力强劲的邻居,分别是辽和西夏。这两个国家和唐朝时的匈奴、突厥这种单一的游牧民族不一样,他们采取的是“二元制”的游牧政权,那就是在游牧的同时进行工作,他们既保证了传统游牧民族独特的军事优势,又吸取了中原地区的农业特点,因此更为强劲,所以才能与北宋保持长期的军事焦灼状态。加上北宋建国前燕云十六州已经被契丹占领,丧失了养马的好地方,所以北宋骑兵数量远远低于前朝。

很多观众朋友们在一些电视剧中可能会听过“澶渊之盟”、“燕云十六州”等词汇,通过电视剧的渲染认为这是北宋屈辱的主要原因,但对此并不是很了解。“檀渊之盟”其实是北宋朝廷为了保全大局与辽国所签订的一项条约。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条约说是整个宋朝历史中最让人感到羞耻的一项条约。

公元976年,宋太祖登上皇位,在登上皇帝之位的三年后,他开始组织军队消灭北方的残余势力。很快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得到了统一。

可惜之后的两次“北伐”均已失败告终,为了保证整个朝廷统治的稳定性,他将政治重点转到了朝廷之中以及国家内部,开始实行“黄老政治”,百姓们因此得到了休养生息。

宋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是怎么签订的?

公元998年宋真宗赵恒继位,延续了太宗末年的“黄老政治”。不过边境却并不像宋太宗当政时那样太平,辽国不断派士兵在我国边境进行挑衅,掠夺财物,屠杀了很多百姓,为了维护边境的太平安稳,我们所熟知的“杨家将”率领众士兵前往边境抵抗辽朝的入侵,不过,辽国乃是在草原上建立的一个国家,他们骑兵的运行速度极快,战术极其灵活。在战争中,宋军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公元1004年,当时辽朝的皇帝辽圣宗及掌权者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士兵,大举向南入侵我国边境地区。对此宋真宗准备带领宗族大臣迁都向南逃亡,不过在宰相的逼迫下,宋真宗被逼前往前线,此举大大振奋了宋军士兵的士气,辽军大败,提出与宋朝和谈,当时丞相等大臣皆反对和谈,可本就无心战争的宋真宗一听这个消息立马就无心抵同意议和。

之后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结为兄弟之国,虽然宋朝赢得了战争,但是每年需要送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两国以白河沟为界,双方互不干扰。

宋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是怎么签订的? 第2张

一、澶渊之盟”签订的主要背景

辽宋之间处于战争状态,要从宋太宗发动”高粱河战役”开始,到宋真宗时,辽宋之间已经被迫战争了25年了,每次战争双方都要付出极大的伤亡,此次萧太后与辽圣宗所御驾亲征的战争被称为“景德之役”,辽、宋两位皇帝直接对峙的战争是“澶州之战”。

辽军虽然勇猛,但是攻破城池的能力却并不是很强,他们一开始将兵力囤积于瀛洲城下,但是并没有去和“天雄军”硬碰硬,之后又绕开了定州重兵,等到他推到澶州时,已经属于强弩之末了,所以面对宋真宗的十万大军,他必然是无法再向前攻破的。

战争在此时陷入了焦灼,辽军数量较多,但是宋军占领着地理优势,双方都没有办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且定州王超所带领的10万大军并未前来支援,这对于辽,来说仿佛是一只上了弓的箭迟迟未发,所以他极其害怕,在攻克澶州时,造成腹背受敌的情况,因此不敢全力攻克澶州。加上此时辽军中威望最高,实力最强的大将萧挞凛在战争中意外战死。辽圣宗的心中必然是十分惶恐的

而此时的宋真宗其实也有“难题”,那就是久久攻不下辽军的时候,王超也在此时不听他的指挥了,所以王超并没有对辽军的牵制作用。并且此时宋真宗也不知道辽军的主将萧挞凛意外战死了,所以他也是极其心虚的。

因此在这场战争前,双方君主都不是很了解对方的真正实力,并且都认为对方的实力要强过自己,所以他们其实是非常迫切停战的,澶州的谈判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二、“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这场谈判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关南十县”的归属问题,“关南十县”是后周柴荣在北伐时所抢回来的“燕云十六州”的部分领土。在进行谈判时辽国认为这属于他们原本的领土,应该回到他们的国境线,而宋认为这是我国继承后周的“遗产”。

此时辽国的主要目的是“讹钱了事”,有尊严的停战,这样才能回国向百姓交代,而宋真宗则想的是保留关南,“给钱了事”,因为当时宋朝国库还是比较丰厚的,因此宋真宗的底线是一百万两白银,在宰相寇准的压力下,100万渐渐地被压到了30万,这些岁币并且不是以赔款的名义,而是以“关南十县”的赋税。简单来说就是“关南十县”的“管理权”属于宋国而“经营权”则属于辽国。

三、澶渊之盟签订带来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条合约的签订的确保证了辽、宋两国将近百年以来的和平。这个价值绝对超过了一年三十万两岁币,并且要知道当时宋辽战争期间,北宋花在军事方面的费用一年就达到了3000万两,而30万的岁币还不足军事费用的1%。

在条约的最后一项,两国互市贸易。当时宋朝的经济水平处于世界的巅峰状态,在和平通商的情况下,从经济状况上来说,宋朝的农耕文明是必然将辽国的骑兵充分碾压的,因此在贸易方面来说,宋朝所获得的贸易顺差也基本将这每年三十万两的岁币给赚了回来的。

从消极的方面来说“澶渊之盟”打开了宋朝赔款的先例,给当时的朝政以及民众增加了很大负担。其他的游牧民族看到辽国在北宋战争中所获得的好处之后,更加觊觎北宋的领土,这也导致了之后战争的爆发。

并且签订条约所带来的百年和平一定程度上使宋真宗、宋仁宗以及宋英宗三代,忘却战争荒废练兵,并且这种情况还导致了整个朝廷中,武将受到排解,文臣掌握了朝廷的大部分权力,

也导致了河北军以及京师军战斗力大大下降。为之后战争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宋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是怎么签订的? 第3张

总结:

“澶渊之盟”是辽宋两国在合适的历史时期所签订的一份对双方都有利的合约。在那种情况下,双方难分胜负,和谈是唯一的选择。这份合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辽国已经确认了“燕云十六州”属于宋国。

宋朝也得到了辽国不在南侵的保证。但是这些赔偿确实与宋国之后几场战争的失败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耻辱。不过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历史眼光去看待这一条约,不应过分夸大,也不应蓄意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