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古代有没有翻译的存在 皇帝能听懂臣子的方言吗

古代有没有翻译的存在 皇帝能听懂臣子的方言吗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5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翻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1.古代也有翻译

不管是什么语言都要分等级,方言也是这样,甲等:说得很棒,几乎听不出原来的口音。乙等:交流没问题,就是有点蹩脚。丙等:说的啥啊?交流起来费老大劲。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我们现在要是想去个德国,要么自己会说流利的英语,要么带个德语翻译,春秋战国时期的普通话就是雅言,那么多文人雅士游历各国,要么会说普通话,要么带个翻译,当然,要是想去赵国做官,这肯定得自己学习赵国本地的语言。

古代有没有翻译的存在 皇帝能听懂臣子的方言吗

在《周礼》中有记载,翻译东方语言的官叫做“寄”,翻译南方的叫“象”等等,到了一定时间,周天子还会把这些翻译官召集起来搞一下培训。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人民的流动不是很大,老出去跑的都是士人,他们本身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自己的目的性,学习别国的语言没有普通人那么大,这么看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语言大家”着实不少。

古代有没有翻译的存在 皇帝能听懂臣子的方言吗 第2张

2.关于方言的二三趣事

宋朝时期,当时有个闽南人叫刘昌言,有点点小耀眼,亮到了我们宋太宗的眼,宋太宗觉得这人不错,想给他提拔成近臣,大臣们赶忙上奏:

“昌言,闽人,语颇獠,恐奏对间陛下难会。”

啥意思呢?是说,昌言呐,是胡建人,陛下你俩没法交流,招架不来啊。

宋太宗眼一瞪,表示我身为皇帝什么人没见过,就这?

怒曰:“我自会得!”

把人喊来唠了一下,宋太宗顿觉不爱。

“刘某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句不得!”

于是昌言被下放去做地方官了。

古代有没有翻译的存在 皇帝能听懂臣子的方言吗 第3张

明朝时期,有个福建人林廷美来京大比,中了进士,人长得还不错,明成祖一看,哎呦不错呦,问他哪里人。

林廷美一开口,形象在朱棣眼里瞬间拉垮,最后回去做了知州。

在清朝,雍正对口音非常敏感,尤其是闽广的官员操着一口乡话,非常不爽,下令全国都学官话,建立正音书院,学不好不许参加科举,不仅连官员的乌纱帽与普通话挂钩,连普通老百姓也得学。

古代有没有翻译的存在 皇帝能听懂臣子的方言吗 第4张

3.为什么要学普通话

自古以来,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等资源越丰富,它对人越有吸引力,也成为人们心中引领时髦的存在,思想,衣着打扮,还有语言都是人们争相学习的东西,如果想要在这个繁荣的地方扎根发展,那势必要融入这个地方。

哪怕是现在信息交流如此发达,在各地依然有交流障碍,在古代,臣子来自五湖四海,一个平民或者是有身份的达官贵族,如果有上进心,想要向上爬,想得到皇帝的赏识,那就得学好当时的普通话,或者是京话,否则连交流都成问题,怎么办事,怎么推心置腹,怎么让皇上看自己顺眼?

古代有没有翻译的存在 皇帝能听懂臣子的方言吗 第5张

如果一个人的目标就是在自己村里,他在什么时代,也不会去学习普通话,如果一个人普通话都不想学就想去城里生活,这就相当于一个人想找份好工作,却不愿意为稳定住这份好工作而学习知识一样,所以,古代想要上进,想要去京都做出名堂来,他就得做好准备,准备好钱财,准备好语言,准备好才华,甚至有关系的准备好利用自己的关系。

当然,如果这个人能力厉害到让别人迁就他的语言,就像一个大牛去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希望他留下来,不惜开出高额工资,给他配个翻译等额外条件一样,当然,没这个本事,还是老老实实迁就别人。

参考文献:

《论语·述而》《周礼》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