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王家家大业大,为什么不让王熙凤读书识字?

《红楼梦》王家家大业大,为什么不让王熙凤读书识字?

来源:文史谷    阅读: 7.3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红楼梦》王家家大业大,为什么不让王熙凤读书识字?其实这是因为王家的家风和教育决定王熙凤没有文化反而是好事,凤姐展现的手腕、智商、情商以及贪欲和攻击、掠夺性,才是王家的重点培养。

家庭教育是子女素质的最基本条件。

比如林黛玉学习好,是林家和林如海的培养和要求。

林如海给五岁的女儿开蒙,就请了进士出身的贾雨村为老师。

贾雨村能够放开手脚去教育聪明的学生。林黛玉才七岁就“念了”《四书》,这是通读背诵的意思。

反观甄宝玉坚持不下来,把贾雨村挤兑走了。而贾宝玉到了十一二岁还不能背诵《四书》。落后太多。

最高明的是李家,根本不用女儿读书,不讲究女儿教育,有自信李家的女儿长大就有德行。这就是家风和环境造人。

李纨虽然并没有受到专门教育,文化不算出色。但德行和博学最值得称道。就是李家家风底蕴的体现。

《红楼梦》王家家大业大,为什么不让王熙凤读书识字?

史家也是书香门第,史湘云的惊才绝艳同样受家风影响。

薛家是另一类,对女儿的培养不遗余力,薛家女儿出色,源于商人的本色。女儿可以成为商品“交易”。儿子暴露出薛家的本色。

薛蝌尚算不错,但也没有姐妹那么好。

薛蟠一肚子草包,才是商贾之家富贵教化。

同样贾家也有类似富贵传家的情况,女儿整体高于男儿。体现的是富贵而淫。

说回王熙凤的王家,可以肯定并不是书香门第。

王家儿女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没有文化不表示王家人目不识丁,智商不如人。

恰恰相反,王家的追求不在文,而在武。

王熙凤确实不怎么识字,原文对此也有描写。

当日她协理宁国府,便有彩明登记造册。

那彩明一来是识字小童,贾家专门培训协助管家奶奶的,方便文书等事。

二来与外面男人打交道的吩咐,肯定不能派丫头出去,就由彩明来联络。

王熙凤虽有彩明帮助,但小孩子帮忙做基础的工作还行,查账核账就不能。

所以,王熙凤说有事求林黛玉,通过后面林黛玉说她替荣国府一算,知道“出的多进的少”,就知道是帮王熙凤看账本。也变相证明王熙凤文化少看不懂账本。

对此薛宝钗也说过王熙凤不识字的话。

但王熙凤多年管家,也在学习,到了抄检大观园时,她已经能认识不少字。

潘又安写给司棋那封信,就是王熙凤念出来的。

但识字和有文化是两码事。王熙凤没文化是肯定的。

这也不奇怪,王家对女儿的培养需求,本就与贾家、史家和薛家不同。

王熙凤出生后,父亲给她取名“熙凤”是个男孩子的名字。后来也是当成男孩子来教养。

王家的男孩子,实行的应该是军事化的特训。这从王熙凤后面杀伐果断的性格,以及王子腾在军方的成就能体现出来。

王熙凤被养的天不怕地不怕,贾宝玉是跟着女孩子玩,王熙凤则是跟着贾珍、贾琏这些男孩子们淘气。

《红楼梦》王家家大业大,为什么不让王熙凤读书识字? 第2张

王家教养女儿的方式是不拘于天性,在基本的女儿礼仪之外,鼓励竞争和夺取。

王熙凤被培养的“欲望”极强,她想要的不择手段都要得到。

这种近乎野蛮的掠夺性,是动物的本能。如果被过度的培养文化,就会被束缚。

所以,王家女儿不需要文化,反而需要现代比较推崇的“狼性文化”。

正因为王熙凤被培养的具有攻击性和掠夺性,她才能镇压荣国府的管理,并强硬的控制丈夫贾琏。

严格来说王熙凤管家没有管理,靠铁腕镇压注定对贾家百害无一利。但这种方式对她却非常有益,可以让她予取予求。

她对贾琏的控制,前期也极为成功。差得是她运气不好,没有生下儿子。不如王夫人和薛姨妈。

王夫人在生下贾宝玉之前的小二十年中,贾政一个妾生子没有,不是偶然。看看贾琏的日子就知道。

薛姨妈生了一儿一女,她丈夫同样没有妾生子女,也不是偶然。

结合王熙凤的经历就能知道王家对女儿的教育,就是培养铁血和铁腕,而不需要软绵绵的文化。

王家女儿出嫁后,婆家都败亡,反而王家借势崛起。

从甄士隐的岳父坑女婿来看,王家分明在借助女儿联姻,实行“母蝗虫”计划。通过繁衍后代控制婆家,反哺娘家。

赵姨娘当初说王熙凤“这个家不叫她搬空”的话,变相暗示了王家女儿对婆家的巨大伤害。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