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中王夫人知道王熙凤中饱私囊却不管,是为何?

红楼梦中王夫人知道王熙凤中饱私囊却不管,是为何?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读红楼,很多人对王熙凤印象深刻。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红楼梦》第36回,王熙凤在向上层领导王夫人汇报工作的时候,被问及荣府每月发送月钱诸事,此乃王夫人对王熙凤的工作质量提出怀疑:

红楼梦中王夫人知道王熙凤中饱私囊却不管,是为何?

王夫人问道:“正要问你。如今赵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凤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两。赵姨娘有环兄弟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王夫人道:“可都按数给他们?”凤姐见问的奇怪,忙道:“怎么不按数给?”王夫人道:“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原故?”——第36回

为何会少一吊钱?王熙凤随后给出了解释,原来荣国府内部的工资标准进行过调整,府内姨娘身边的伺候丫环,原本每人每月一吊钱,后缩减为每人每月五百钱,相当于工资减半,而荣国府内每个姨娘身边两个丫环,两个五百钱加在一起,不正好是一吊钱吗?

很明显,荣国府内有某位姨娘因为自家丫环工资减少,心中不悦,便在王夫人跟前打王熙凤的小报告。同时,读者用膝盖想想都知道这位姨娘是谁——自然是赵姨娘!

这仅仅是立足表面情节窥探出的信息,如果我们分析地更深层一些,就会发现,王夫人询问月钱之事,并不仅仅是因为赵姨娘打小报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熙凤曾有过挪用公款的前科,这让王夫人不得不防。

诸君若难以信服,再看仅隔三回之后的第39回,袭人、平儿便针对王熙凤偷偷挪用公款,去外面放贷赚利息的事进行了议论:

袭人和平儿同往前去,让平儿到房里坐坐,便问道:“这个月的月钱为什么还不放?”平儿,忙悄悄说道:“迟两天就放了。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了,等利钱收齐了才放呢。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她的月例公费放出去,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哄我们等着。”——第39回

将这两个情节联合起来,就会发现,王夫人对月钱之事的询问,并非仅仅因为赵姨娘的诽谤(丫环工资调整之事早已是旧年之事),更跟王熙凤最近私自挪用公款“放贷”有关。此系书中未明言之隐晦信息,诸君岂能不细思考量?

红楼梦中王夫人知道王熙凤中饱私囊却不管,是为何? 第2张

而本文分析的关键点则在王熙凤离开王夫人住处之后,她明白赵姨娘背后偷偷暗算自己,心中甚怒,便在王夫人门前对着丫环婆子们发了一通怨愤之语,且看原文:

凤姐又告诉众人道:“你们说我回了这半日的话,太太把二百年头里的事都想起来问我,难道我不说罢。”又冷笑道:“我从今倒要干几样克毒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明儿一脑子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自己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一面骂,一面了。——第36回

正是王熙凤这番话,引发了不小的误会,甚至连红学大家王昆仑先生亦陷入其中,他在其著作《红楼梦人物论》中这般评价王熙凤、王夫人两人:

王昆仑先生此论,已经不算误读了,称得上荒谬至极。他认为王夫人毫无实权,即便察觉月钱存在问题,却不敢深挖下去,盖因战战兢兢,不敢得罪王熙凤,真真令人一笑。

细品王熙凤对奴仆们的抱怨之语,其核心点在赵姨娘身上,因为告状的再没别人了。如何能扯到王熙凤向王夫人示威?借给王熙凤十个胆子,她也不敢对直接领导兼自家姑妈的王夫人无礼,除非王熙凤不想在荣国府混下去了。

荣国府内部的管家权,看似掌握在王熙凤手里,其实不然,王熙凤上面还有两个镇山太岁压着,即王夫人和贾母。

其中贾母年事已高,基本不管家务事,所以整个荣国府的统筹规划皆掌握在王夫人手中,甚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王熙凤就不是荣国府二房的人,她没资格当二房的家,是王夫人精力不济,管不了这么大个家,这才从贾赦大房那边,将自家侄女王熙凤借过来管家,换言之:王熙凤的权力,完全是由王夫人赋予的。

红楼梦中王夫人知道王熙凤中饱私囊却不管,是为何? 第3张

故而《红楼梦》中,王熙凤对王夫人敬重有加,不敢有半点逾矩,这一点第36回王熙凤汇报工作时,有处细节值得大家注意:

薛姨妈笑道:“只听凤丫头的嘴,倒像倒了核桃车子的。只听她的账也清楚,理也公道。”凤姐笑道:“姑妈,难道我说错了不成?”薛姨妈笑道:“说的何尝错!只是你慢些说,岂不省力?”凤姐才要笑,忙又忍住了,听王夫人示下。——第36回

王熙凤是个爱嬉笑调侃的人,贾母爱热闹,她就频出金句,各种讲笑话逗贾母开心;而王夫人性情稳重,不爱吵闹,所以王熙凤不敢在王夫人跟前显摆自己的口才,连笑都要看王夫人的脸色,王昆仑先生之“王夫人在王熙凤跟前是无发言权的弱者”,真不知这个荒谬结论从何而来?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