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后宫人物 > 太监竟然也能名垂青史:中国历史上四位著名太监

太监竟然也能名垂青史:中国历史上四位著名太监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7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太监”,一个永远都无法从历史中抹掉的名称。闲暇之余,喜欢历史的朋友都会拿太监来说笑。也有很多人喜欢用“太监”来辱骂他人。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太监,大家熟悉的赵高、魏忠贤等等,他们都是祸国殃民的奸臣。俗话说:林子大了神鸟都有。这句话是形容大千世界总有那么几个败类的存在。在几乎都是坏人的“太监”队伍里,这句话可以来形容“太监”中也有那么几个好人。他们是太监队伍里的另类,他们没有祸国殃民,他们因为自己的贡献而名垂青史。本文只列举四位贡献最大的“太监”,由于朝代的不同,他们也被称为宦官。

第一: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家族自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武帝与匈奴作战,李陵投降,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陛下。” 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有意贬低李广利,便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叛徒强辩,是不是存心反对朝廷?”便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处理。之后司马迁被判死刑。汉朝的死刑可以免死,但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交50万钱,二是接受宫刑,宫刑是个奇耻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本来想死,但想着自己的多年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远大理想,因此选择了宫刑。就这样,一个史官成为了“太监”,虽然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监,但身体特征与太监无异。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也因此名垂青史。

第二:蔡伦。

永平十八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做了太监,年仅一十五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被提拔做了小黄门,此后做事倍加努力认真,因而又被提作黄门侍郎,掌管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安排就座等事。章帝于公元88年卒,10岁的刘肇登基,即和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因替窦太后效力立功又被提拔为中常侍。

永元十四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投靠邓皇后。邓绥喜欢舞文弄墨,蔡伦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头、鱼网等蔡伦塑像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于元兴元年奏报朝廷,受到和帝称赞,造纸术也因此而得到推广。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也因此名垂青史。

太监竟然也能名垂青史:中国历史上四位著名太监

三:高力士。

高力士上榜,很多朋友会觉得是在扯淡,其实不然,高力士在正史记载里是一位威武将军。他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之后由于协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在玄宗创造“开元盛世”的过程中出过不少力,献过不少良策,深得唐玄宗宠信,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他对玄宗也是尽忠尽职,死后亦陪葬唐玄宗于泰陵。

高力士需要对唐朝由盛转衰付一点责任,但他对于玄宗而言,是一位十足的忠臣,因此名垂青史也可以。

四:郑和。

原名马三保,回族人,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为此,朱棣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成名于“七下西洋”,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太监。每每提起太监,我们总是会联想到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太监都是有过卓越贡献的。出去以上几位,还有很多有卓越贡献的太监,比如:明朝痛殴刘瑾的张永、怀恩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