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密闻 > 演义趣闻 > 野史秘闻:古人是如何庆祝自己“毕业”的?

野史秘闻:古人是如何庆祝自己“毕业”的?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又到 6 月,空气中难免会弥漫着 " 离别 " 的味道。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为了毕业筹备告别演出、中学生们,尤其是刚刚备战完高考的高中生们在忙着庆祝、大学校园里充斥着找工作的忙碌气息 ……

为了记录这段时间的辛苦,大家绞尽脑汁,玩尽花样。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是如何庆祝自己毕业的呢?

古代的学校原本没有如现代学校般严格的学制,亦没有固定的 " 毕业 " 期限。

野史秘闻:古人是如何庆祝自己“毕业”的?

网络配图

隋唐以前,官学一般只是定期举行 " 射策 " 等形式的考试,考中者授予官职,不中者亦可留在学校继续学习,下次再考。

隋唐以后,官学虽然开始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了一定限制,使少部分监生可以在学满一定年限后直接候补为官,然而对大部分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才是他们进入官场的必经之途。

因此,直到科举取中之时,他们才算是真正 " 毕业 "。

既然科举考试是古代多数士人的 " 毕业考 ", 那他们的 " 毕业季 " 活动自然也安排在科举考试前后。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从离开家乡赴京赶考时就开始,放榜后仍迟迟不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序曲:解试之后的 " 乡饮酒礼 "

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只有解试 ( 明清时称乡试 ) 、省试 ( 明清时称会试 ) 两级。

解试之后,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 " 乡饮酒礼 ", 祝贺他们通过解试, 并祝愿他们在省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

而 " 乡饮酒礼 ", 也拉开了学子 " 毕业季 " 的序幕。

野史秘闻:古人是如何庆祝自己“毕业”的? 第2张

网络配图

各地举子到达京城后,紧接着便开始他们 " 毕业季 " 的第二个重要活动——朝见皇帝、谒先师。这个活动的兴起比乡饮酒礼晚一些,在刚开始实行科举的隋和唐初,省试之前都没有这一仪式。

后来随着唐朝国势衰微,除谒先师等基本内容被保留下来外,其余程序均遭省减。而那些被保留的部分,也一直沿袭到后代,成为古代举人参加第二级 " 毕业考 " 之前的一大礼仪。

重头戏:拜主考拜宰相拜皇帝

唐朝时,在省试结束、放榜传胪后,新科及第的 " 毕业生 " 们,要参加谢恩、过堂等一系列活动。

首先是拜谢主考官,是为 " 谢恩 "。

随后,主考官便带领新科进士到中书省都堂去拜见宰相,是为 " 过堂 "。

宋朝科举增加了殿试,所有进士及第者均为 " 天子门生 ", 新科进士们要向皇帝谢恩,并由新科状元代表诸及第进士上谢恩表,称为 " 朝谢 "。

狂欢:" 毕业 " 后的宴会

进行完这么多严肃繁复的礼仪活动," 毕业生 " 们终于可以尽情地 " 毕业狂欢 " 了,时谓 " 期集 "。

首先少不了的是 " 毕业聚餐 ", 即黄梅戏《女驸马》唱词中提到的 " 琼林宴 "。它是皇帝专为款待新科进士而举行的宴会,因北宋时赐宴地点位于皇家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在不同时代又有 " 闻喜宴 "、" 恩荣宴 " 等别称。

除为文进士设立的 " 琼林宴 " 外,还有为武进士举办的 " 会武宴 ", 均群英荟萃、金鼓喧阗、排场浩大。这两场宴会最初是新科进士凑份子来筹办的,但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赐宫廷美食、赐酒、赐钱等,五代以后则逐渐由朝廷买单,官方色彩日益加强。

此外,进士们也会筹办自己的宴会,尤以唐代的 " 曲江宴 " 为胜。

野史秘闻:古人是如何庆祝自己“毕业”的? 第3张

网络配图

旅行: 贵胄公卿趁机选婿

" 毕业狂欢 " 不仅有吃,还有玩,近几年流行起来的 " 毕业旅行 ", 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还存在专门筹办相关业务的民间组织,称为 " 进士团 "。

他们多由长安游民自相鸠集而成,设有团司,为新进士们安排 " 毕业 " 之后的种种活动,收取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多由新进士们分摊。" 毕业旅行 " 常在春天举行,目的地以曲江为多。

在 " 毕业旅行 " 中,进士团会组织新科进士赏春花、尝樱桃、瞻佛牙、打马球,还有前边提到的雁塔题名和曲江宴等,种种节目,不仅令登科未几的 " 毕业生 " 们得以在其中尽情肆恣,释放多年皓首穷经的寒窗寂苦,也吸引了长安城中众多名流布衣前来观赏,争相目睹进士的风采。

" 毕业大 Party", 有时会持续数日甚至月余。

宫廷野史
演义趣闻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