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5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词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可第二次婚姻却让她遇到了渣男,在经历了家暴之后,李清照顶着坐牢的压力都要和丈夫离婚,而李清照的晚年也是孤苦一人,孑然一身。

在婉约派词人中,李清照是最特别的一位,她既是女性,又是婉约派中风格最细腻、词韵最有特色的,如果说男性的婉约到尽头是浪漫,那么李清照的婉约就是在爱与遗忘间徘徊的感动,这些情绪来自于李清照的天赋,也来自于她的人生。

在李清照尚未经历感情的时候,她就像诗仙李白一样“饮酒作乐”,在酒醒之后作词抒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李清照的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直接震动了整个北宋文坛,因为这般的表现手法不是什么才子再现,而是“前无古人”,所以李清照早早在文化圈子享有名气。

出了名后,一个闺中女子竟然饮酒至醉倒这件事反而是没什么人提了,即便这时候是在宋代。

书香门第,汴京才女。

李清照出身在一个文化气息很重的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她的母亲又是开府仪同三司王拱辰的孙女,最重要的是,王拱辰乃是状元知识渊博,与北宋文坛第一位领袖欧阳修是“连襟关系”,可见家中文化底蕴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李清照的家庭,跟两任北宋文坛领袖有着很深的关系。

在北宋中后期,理学对人的束缚已然加剧,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分别都有公主被驸马“虐待”但却不能离婚的例子,在唐代,这种妻弱夫强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所以随着理学思想的深化,女性的地位不断下降,李清照在这种背景中,更显独特。

因为家学渊源的关系,李清照自幼学习颇丰,父母都是书香门第的俊男才女,自然不打压她学习的爱好,所以当李清照还是豆蔻年华之时,她的文学功底就已经“逼近前辈”。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所谓前辈,狭义指李格非,广义则是指北宋文坛的新生代文人,李格非一生当官品级不高,对于女儿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任由女儿在知识海洋畅游,而李格非的师兄,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则是对李清照不吝赞美,屡次公开称赞她的才思。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便是在这么一种背景下面世,一个文人的“酒女”在尽兴后有感而作,潇洒的意境可见一斑,但文字的背后又是心灵与世界交谈的细腻,这是婉约派的新血液。

情窦初开,琴瑟和鸣。

公元1101年,据说在这一年的上元节晚会中,十八岁的李清照和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在汴京街头偶然相遇、相识,赵明诚乃是当朝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公子,他沉迷于古物及字画文学,李清照也同样深谙追逐古人之道,两人浅浅交谈,然后在心底互思了终生。

不久后,赵家的婚帖送入了李家,又一对俊男才女,整个汴京好生欢喜。

夫妻二人成亲后,相敬如宾,但恩爱时刻也不少,而他们“秀恩爱”的最好方式,就是一同探索文学,都说夫妻和谐的最高状态并非是要锦衣玉食,若果有灵魂上的共鸣,那么粗茶淡饭、柴米油盐也是乐事。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第2张

有人觉得,李家、赵家都是当朝官员,底蕴深厚,怎么可能粗茶淡饭?

但事实上,赵李二家不是蔡京、章惇这种捞钱的官僚之家,他们只拿自己俸禄,在汴京这种寸土寸金的环境中,生活压力其实是不小的,分到三公子赵明诚手上的钱更少了,可少了又如何,两人为了爱好,竟“典当”衣物、珠宝来购置碑文。

赵明诚还未入仕之前,因为父亲的身份得以在太学进修,他一个月只有两天假期,每次一下课,便是带着李清照在汴京的闹市里“淘宝”,偶尔买一些古籍、古字,待到口袋空空后,赵明诚会用剩下的最后一点钱给李清照买最爱吃的零嘴,夫妻便齐齐携手归家。

这是李清照最快乐的时光,往后的日子都无法与之比拟。

但李清照却不知,颇有一种“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意境。

元祐党争,殃及池鱼。

1102年,北宋朝堂新党爆发,一场针对所谓“元祐党”的政治斗争开始,李格非很不幸运,名列“元祐党碑”之上,而朝廷的新党为了对元祐党人“赶尽杀绝”,出台了两个命令,这两个命令沉重打击了李清照:

一、元祐党的家人眷属不得居住在汴京。

二、元祐党人不允许和宗室联姻,不论男女。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第3张

这两个禁令的对象,李清照全中,所以李清照除了有被赶出汴京的窘迫外,还有被逼着和赵明诚离婚的风险,可世事如此,李清照没有办法,她只能顺应生活的大流,跟着命运的无奈离开汴京,所幸赵明诚没有抛弃李清照,始终保持着婚姻关系。

不久之后,赵挺之升任左相,暂时压制了蔡京,因此便解开了元祐禁令,李清照因此得以回到汴京居住,但朝廷斗争的可怕让人难以想象,李清照归京和夫家团聚不久,蔡京又再次上台,赵挺之又被打倒,这一次连赵家都被“驱逐出京”,赵明诚和李清照只能离开汴京。

患难夫妻,不过如此。

离京后,李清照和丈夫定居于青州,李清照将居所起名为“归来堂”,她二十五岁这一年,就给自己起了个“易安居士”的雅号,也是在青州时期,李清照和丈夫变成了“考古学家”,经常收集一些碑文和古物,这时的生活虽然沉重,但仍有兴趣可支,也称得上苦中作乐了。

后来随着党争的淡化,赵明诚再次被启用,他的官职不算小,在北宋灭亡前的数年之际,赵明诚被朝廷任命为莱州的知州,李清照人也到了中年,跟着丈夫奔波,一路上增长了许多见闻,当年的少女,如今只能叫做“美妇”,时过境迁,时光的力量让人敬畏却又无法自拔。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第4张

再后来,李清照不仅经历了家庭的颠沛流离,还见证了国破山河的民族危机,靖康之耻传遍天下,李清照内心愤懑难平,但她只是一介女流,无法抗争,眼看着南宋崛起,李清照稍微心安,她也暂且自身难保,带着十五车“财富”不断转折,她的一生,似乎都在保护知识。

这十五车并非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李清照和赵明诚这么多年来一起收集的字画、墨宝、文物,这些精神的食粮被李清照牢牢保护着,而这十五车,已经是精简过后的结果,在李清照所作的《金石录后序》中就曾记载道: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长物、重物、重大者被李清照纷纷减去,而带着这十五车的“财富”,李清照在乱世之中忐忑南下,艰难到达建康。

又过了两年,负责镇守江宁的赵明诚竟然面对着来犯的敌人胆怯而逃,这事成为了李清照和丈夫之间的感情裂痕,李清照最恨抛家弃国之人,而丈夫的节气让她羞愧,所以李清照在和赵明诚览乌江的时候,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自杀在了乌江,可你呢,赵明诚?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第5张

在词人的眼里,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这就是对她最大的背叛,赵明诚十分羞愧,可赵明诚和李清照都是天命之际的人了,五十岁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生活得过且过吧。

过了几个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成为寡妇,自此去处不定,而在绍兴元年的时候,四十七岁的李清照住在土民之家,没曾想辛辛苦苦保存的十五车书画竟被一夜之间盗空,李清照欲哭无泪,精神食粮的丢失让她老了许多岁。

二次婚姻,竟是渣男。

在李清照万念俱灰下,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名为张汝舟,乃是北宋末年的进士,但他从来没当过什么大官,能力平平,一直都是小官小吏,本来张汝舟和李清照之间的差距极大,可李清照已经是接近五十岁的妇人了,加上丈夫去世,家道中落,张汝舟对她的关心,让她决定开始第二段婚姻。

可谁知道,张汝舟的目的根本不纯粹。

张汝舟早听说过李清照夫妇到处收集各种文物以及字画,所以这两人的“文产颇丰”,在得知李清照生活变得如此卑微的时候,张汝舟想出了办法,那就是对李清照示好,然后再趁机夺走李清照辛辛苦苦找到的一切成果。

渐渐地,张汝舟的意图就表现出来了,可他更没想到,李清照的“珍宝”竟然被盗窃一空,他精心谋划的一切早被人偷走了,张汝舟一气之下便开始对李清照拳打脚踢,连李清照自己都没想到,她竟然会遭到丈夫如此轻薄。

中年的不堪,如何对得起当年的潇洒?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第6张

既然是李清照,那么便不能忍受,她本就恨自己是一介女流,不能亲身赴战场抵御金人,如此还受这等窝囊气,于是李清照毅然决定以张汝舟“科举作弊”之事作为切入点,将张汝舟送进大牢,自己也能够与张汝舟“离婚”。

告夫虽成,却入牢狱。

大宋律法在理学的武装下经历了一种很扭曲的变化,那就是“夫妻连坐制”。

比如丈夫有罪,妻子要告,这在法理上来讲是可行的,而且一旦涉及家国大义的罪行,妻子的大义灭亲反而还会受到赞扬,但宋代的法律规定,妻子告发丈夫,即便告发的事情属实,都要坐两年大牢。

言外之意,就是在逼着妻子”袒护”丈夫的一切行为。

而李清照作为女人,自然逃不了这条法律的管控。

要坐牢,她还敢告吗?

告!即便是坐牢又如何,这就是李清照。

因为张汝舟作弊的事情乃是北宋末年的事情,到了南宋一朝,所有的既得利益集团都已经破灭了,根本没有人会因为利益网络帮助张汝舟瞒案,于是李清照的告发生效,张汝舟被依法处置,而李清照也“依法入狱”。

为了下半生的自由,李清照以两年牢狱生涯来置换。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第7张

所幸李清照有故人庇护,绍兴府知府纂崇礼认识李清照,他在此事上给李清照“疏通关系”,李清照在牢里只蹲了一个多星期便出来了,从大宋的法律来讲,李清照就是走关系提前出狱,即便这个律法很不合理,但李清照也还是走了后门。

这件事也成为了后人“鄙夷”李清照的一个切入点,大家觉得,李清照去举报张汝舟所谓的“科举作弊”,与她走关系被保出狱,这两件事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代表着不公平,李清照的晚年看似凄惨,却依然有着特权阶级该有的便利。

凄凉离世。

关于李清照是否为特权阶级,这件事其实不存在讨论的意义,因为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和悲哀本身就来自于她的出身和阶级,凡事不可能抛开现实看问题,而李清照在出狱后,致力于创作文学,并且屡次表达了国家一统的强烈愿望,李清照仍旧是一个纯粹的人。

有问题的,大概率是这个世界。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李清照,晚年生活为何如此凄凉? 第8张

因为无子,李清照的晚年没人给她养老,她能靠的就是自己的文化、作品来谋生,但李清照这位“女词人”在大宋绝无仅有,更多的文人都是愿意照顾李清照的,所以李清照的晚年,一直活着寡淡却还算温饱的生活。

1155年,李清照临安去世,她一生活了七十一岁,而在她离世的时候,对家乡汴京无比地思念,只是终究无法回去了。

关于李清照的晚年悲哀,她对于国家的无奈更多于生活的无奈,可不管怎么说,都无法挽回一切危局了,唯独悲叹她在一个以文著称的时代,但这也是一个武功卑微的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