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拥有大量兵马,为何不去救朱允炆?

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拥有大量兵马,为何不去救朱允炆?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4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众所周知朱棣是靠造反才登上皇位的,那么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拥有大量兵马,在朱棣逼近皇城的时候,他为何不去救朱允炆?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梅殷是何许人也

想要了解清楚梅殷这个人,需要先从另外一个人的履历说起,这个人就是明朝初期的功臣之一梅思祖。

元朝末年梅思祖是义军的首领之一,机缘巧合之下他投靠了红巾军领袖刘福通王保保因厌恶梅思祖的背叛将其父亲杀死,梅思祖与其兄弟几人更加痛恨元朝。

刘福通势弱,张士诚陈友谅逐渐成为了元末义军的新兴势力,此时梅思祖又投靠了苏州的张士诚,并且深受张士诚的器重被任命为中书左丞、镇守淮安。

公元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击败了陈友谅,成为了元朝末年最大的军阀势力,与之有一州之隔的张士诚成为了第二个被消灭的目标,双方的战争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张士诚势力衰弱)。

3年之后,徐达带领大军陈兵梅思祖的泗州城下,后者选择果断献城投降。对于此事张士诚恼怒不已,直接杀了梅思祖的几个兄弟,而这其中就有梅殷的父亲。

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拥有大量兵马,为何不去救朱允炆?

迎降,并献四州。士诚杀其兄弟数人。

对于梅思祖的投靠朱元璋抱着怀疑的态度说:

“你背叛旧主,难道没有一点愧疚吗?”

梅思祖的回答也非常的圆滑,既给自己进行了开脱,也拍了朱元璋的马屁:

“您就是天上的太阳,我怎么敢和你作对呢?天下大乱自当选择英雄豪杰效力。”

对于梅思祖的回答朱元璋很受用,于是便将其纳入了自己的麾下,升职为大都督府副使,而后跟随明朝大军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等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第三个年头开始大封功臣,梅思祖因屡立战功、威名在外被封为汝南侯,在明朝的三十四个国公、侯爵中地位虽然不高,但实际的影响力却比较大,因为他的手里面有兵权。

话说,梅殷的父亲因梅思祖的背叛被张士诚所杀,后者的内心多少有一些愧疚之情,便将梅殷从小放在自己身边进行培养,教他四书五经、兵法行军,可以说梅殷此人是一个允文允武的人。

有谋略,便弓马。

某一年梅思祖带着养子到外边去练兵,梅殷随着大军出发,也就是在练兵的过程中遇到了朱元璋。

看到梅殷的才华朱皇帝非常的高兴,不久后便把他召为自己的女婿,将最疼爱的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他。

宁国公主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大女儿,太子朱标是她的亲哥哥,洪武皇帝将这样一个女儿嫁给梅殷,由此可见对他的喜欢有多深,对此《明史》用三个字进行了记载:

尤爱殷

说起朱元璋对梅殷的欣赏不仅仅体现在嫁女儿的事情上,皇长子朱标是朱元璋建国时就确定下来的太子,若是他没有英年早逝大明江山就是他的,可惜的是去了一趟陕西回来就病死了。

朱标的长子为朱雄英,也是朱元璋最疼爱的一个嫡长孙,但他也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说皇太孙朱允炆成为大明朝的太子属于无奈之举。

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拥有大量兵马,为何不去救朱允炆? 第2张

其一朱允炆没有自带光环、威望,其二朱允炆没有正儿八经的文臣、武将班底,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不得不为孙子铺好路、找好辅佐的大臣,梅殷就是诸多的辅臣之一。

朱元璋对梅思祖的托孤情况,就好比当年的刘备托孤诸葛亮一般,其中所包含的信任、亲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但梅思祖却没有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态。

靖难之役爆发,梅殷的所作所为

朱允炆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从黄子澄、齐泰的建议削藩,早期朱元璋实行分封诸子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最后提出的人却被朱元璋给杀死了。

朱元璋设立藩王制度的目的也非常简单,就是南京朝廷中央若是出现奸臣、佞臣藩王可以发兵靖难,这一件事情还被写入了《皇明祖训》 中: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无人敢提削藩的事情,但他一去世此事便被拿上了台面,建文皇帝朱允炆也非常的支持,如此以来黄子澄、齐泰的削藩决策开始于全国实施开来。

历朝历代君王削藩、加强中央集权都是一个大趋势,但是朱允炆做这件事情太过操之过急,短短半年的时间齐、湘、代、岷等多位藩王被削权罢爵、贬为庶民。

其中抵抗最为激烈的莫过于湘王朱柏,罢官夺爵的那一天直接选择了自焚,以表示反抗朱允炆的决心,而这件事情也激起了朱棣“起靖难、清君侧”的决心。

若说“着急削藩”是朱允炆登基后第一件昏聩的决策,那么靖难之役爆发后选将任帅的行为就是他的第二件昏庸之事。战争开始后,耿炳文是第一任大军将领,虽然真定之战明军大败却保全了有生力量。

而且他制定的“坚壁清野、拒守不出”的战略,完全可以靠着大明朝的综合力量拖垮朱棣,奈何朱允炆听从黄子澄等人的建议让“战神”李景隆挂帅出征。

郑村坝之战李景隆的40万大军被朱棣偷袭,不仅士兵损失不可估量,数十万的军队物资也成为了朱棣的囊中物。

一年后的白河沟之战,李景隆又为朱允炆献出了60万大军,自此原本处于优势的南军陷入被动防御态势。

朱允炆在南京的北部重镇灵璧、淮安两地派遣了大量的军队布防,灵璧则是由平安、何福两人防守,淮安之地就是上述提到的梅殷进行阻击。

及燕师所逼,惠帝命殷充总兵官镇守淮安。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梅殷在淮安拥有的兵马大致在40万左右,这一布防刚设置没多久朱棣的大军就开始南下。

朱允炆布防灵璧、淮安时,朱棣一直在济南与明军打得你来我往,胶灼的战争对后勤弱小的燕军自然很不利。

于是,朱棣干脆放弃了济南重镇直接率军绕过济南直逼京城,这一招有利也有极大的弊端。朱棣直捣黄龙可以快速取得胜利,不至于陷入后勤不足的尴尬状态,但若是出师不利会陷入南北夹击之中。

燕军南下的道路有两条,其一就是从淮安一带行军南下,靠着水运的便利条件快速到达南京,无疑这一条道路速度最快、也最省军心和军力。

另外一条就是绕道灵璧,这一条路线既有水路也有旱路,期间的城池也比较多,艰难程度比淮安困难十倍不止,所以说朱棣绕道济南、直捣南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大舅子写信劝降、获得支持。

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

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拥有大量兵马,为何不去救朱允炆? 第3张

当时,朱棣派遣使者告诉梅殷自己想要去南京祭祖,希望他能够提供方便。

梅殷此时搬出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祖训”,大致意思就是藩王没有皇帝的允许是不能离开封地的,你擅自离开封地就是对太祖皇帝不孝顺。

朱棣随后又派人送了第二封信,信中的内容也不装了,语言简单明了,我现在就造反了你能怎么杨,而且我这么做是天命所归,你阻挡我就是与天命作对。

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

朱棣的一番话激怒了梅殷,看着营帐中朱棣的使者梅殷并没有杀他,而是割了他的鼻子、耳朵单单只留下了一个嘴巴,目的就是为了给朱棣带话,可谓是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带什么话呢?《明史》记载:

“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

朱棣看到是这样一种结局很生气,但兵贵神速,他也没有时间和梅殷在淮安耍嘴皮子,随后带领大军绕过淮安向灵璧一带进发。

这一路虽然行军困难,但在大将丘福等人的带领下,燕军没用多久便打到了南京城下。

原本朱允炆手里就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期间又被李景隆损耗了近百万大军,即使黄子澄、齐泰等人紧急在南方征兵防守,也没能抵御朱棣的靖难大军。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则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为永乐大帝。

朱棣绕过了灵璧南下时梅殷为何不救援南京城?朱允炆听到北军南下曾派遣10万大军北上防守,还企图和济南的铁铉、盛庸南北夹击朱棣。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朱棣的北军太厉害了,10万大军短期内就被朱棣所击败,消息还没有传到梅殷、铁铉手里,北军就已经包围了南京城。

总的来说,梅殷手里的40万大军、济南盛庸和铁铉手里的济南军都没有反应的时间,大明朝就已经换朝改皇了。

那么,远在淮安的梅殷最终结局如何了?

梅殷的结局

朱棣登基之后,梅殷依然还在淮安驻扎,虽然实现了改朝换代,但永乐皇帝的根基依然不稳定,所以他不能够派遣大军北上讨伐梅殷此人。

思及此,朱棣让宁国公主写下血书派人送给梅殷,梅殷看到妻子的血书得知家人被控制、建文皇帝身死道消,即使对朱棣心中有怨恨也无可奈何。

很快梅殷一个人就回到了南京城,永乐皇帝刚一见面就开始挖苦他“驸马劳苦”,很明显就是在翻往日的旧账,梅殷的回答则很直接:

“劳而无功,徒自愧耳”

大致意思就是没能挡住你、很惭愧,两人的这一次见面最后不欢而散,朱棣虽然放梅殷离开了,但暗中一直派遣锦衣卫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锦衣卫明朝末年虽然废除了,但朱棣登基后又开始启用)。

梅殷是朱元璋的托孤重臣,本来就对朱棣心中怀有怨恨,哪怕后者已经成为了皇帝,日常生活里难免会发一些牢骚,这些言语皆传入了朱棣的耳朵中。

梅殷知道朱棣暗中监视自己,心中更加恼怒,这件事情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文皇尝夜遣小中官潜入殷第,察之,殷愈怒。

皇帝一怒流血千里,朱棣、梅殷之间的矛盾自然不会是皇帝身死,而是以梅殷的生命为代价而结束:

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笪桥下,溺死。

大约在永乐皇帝三年的时候,梅殷像往常一样参加早朝,结果在半路的是一座大桥上被谭深、赵曦推到了桥下淹死了,事后对外宣称梅殷是自杀。

宁国公主听到了梅殷死讯,认为是朱棣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进入皇宫和永乐皇帝哭闹。或许是为了给宁国公主一个交代,朱棣以“谭深、赵曦擅自杀死梅殷”为由,将两人处死并抄家。

事后朱棣告诉宁国公主,驸马(梅殷)与我的关系虽然不是很好,但我也不至于杀死他,现在已经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并且已经处死了杀死驸马的人。

与此同时,朱棣还封了梅殷的两个儿子为官,这件事情也是看在宁国公主的面子上:

如果不是念及你们的母亲,你们能有今天?

梅殷到底是不是朱棣所杀史料中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明史》中却有这样一句话:

此上命也,奈何杀臣。

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拥有大量兵马,为何不去救朱允炆? 第4张

这句话是在朱棣审问谭深、赵曦二人时发生,这其中的“上命”很显然指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或许后者也没有想到两人会说的那么赤裸裸,才会在大怒之余且害怕事情暴露杀了他们。

总的来说,梅殷算不上一个忠臣,但也算不上一个奸臣。

谁当皇帝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只是早年与朱棣发生了一些不平事,再加上事后对永乐皇帝称帝愤愤不平。

自古以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朱棣绝对不会将梅殷这个威胁放在自己身边,“杀他”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