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古代一文钱价值多少钱 能够买到什么东西

古代一文钱价值多少钱 能够买到什么东西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知道:古代一文钱价值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一文钱来,大家都知道它的价值很小。但是,要问它究竟能买些什么,估计就很少有人能答上来了。

即便脑中有些概念,那大多也是从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中得知的。文中,孔乙己在成亨酒店排出九文钱,买到了一碟茴香豆和两碗温酒。这样看来,一文钱是没什么用场的,恐怕连半碗温酒都买不到。不过,孔乙己所处的时代已是清朝末期。

古代一文钱价值多少钱 能够买到什么东西

在清朝的康熙年间,一文钱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都知道,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我们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是,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根据推论,用现在的人民币价格大约可以换算如下: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古代一文钱价值多少钱 能够买到什么东西 第2张

这里,我们再根据正规文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的记载,康熙年间的一文钱,可以买到四碗生活用品。分别是:一碗酱油、一碗醋、一碗油和一碗酒。而且,如果要买米的话,一文钱可以买到半斤多的米。当然,康熙时期的物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缺乏科技的年代,自然灾害是很难避免的。受灾的时候,物价就会大幅度升高。康熙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国家可谓是内忧外患。国内的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还有着尾大不掉的三藩集团;而外部,沙俄和葛尔丹部落也蠢蠢欲动,随时会对清政府产生威胁。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对受到自然灾害的地区,很难组织大规模的救援。当时,江南地区还发生了痢疾,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以至于,造成了十室九空的惨象。康熙初年,江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感染了痢疾。其中,以松江府的病情最为严重。

古代一文钱价值多少钱 能够买到什么东西 第3张

当地的民众在惶恐之时,别无他法,只能靠拜祭神灵,敬奉鬼神来寻求庇佑。可是,这样的方式怎么能真正起作用?痢疾横行,松江府的人民还是大范围地死去,甚至连棺材铺中的棺材都卖光了。有的人去世后,埋葬他的人一直等棺材,可等了六七天,还是等不到。

在时局不稳,灾疫频发的康熙初年,物价水平还是很高的。这种情况,一直到康熙八年(公元一千六百六十九年)才有所改善。这一年,由于庄稼的收成不错,市场上粮食的价格下降了不少。当时,一文钱可以买到四分之一斤米,米价可以说是很便宜了。

康熙皇帝总共在位六十一年,四文钱一斤米,是他在位时的平均米价。并且,物价改变的原因除了灾情疫情外,跟朝廷政治也有很大的关系。康熙十二年(公元一千六百七十三年),清朝政府开始了与三藩之间的战争,这场仗,一打就是八年。

古代一文钱价值多少钱 能够买到什么东西 第4张

八年战乱,极大地影响了市场上的物价。当时,银子变得越来越值钱,而铜钱的价值越来越低。如果按之前正常的兑换比例,一千文铜钱可以兑换一两银子左右。可是现在,由于民众担心会改朝换代,所以,都将银子储存了起来。

以前货真价实的“康熙通宝”,现在两三千枚才能换取一两银子。而且,市面上物价不稳,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纷纷上涨,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康熙初年,有一个名叫鲁日满的比利时传教士,曾经在在江浙一带传过教。

他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传教空闲的时候,就将自己的日常花销记录下来。在他的一个账本中,详细地记录下了康熙十三年到康熙十五年在苏州的账目。从中,我们也可以更加了解当时江浙一带的物价水平。

据鲁日满的记载,当时他用一两银子,最多的时候可以换到一千七百七十多文铜钱;最低的时候,可以换到一千六百八十文铜钱。当时的苏州的物价,大概是十三文钱左右购买一英镑米,四十三文钱购买一磅牛肉,五十五文钱购买一磅羊肉。

一英镑等于我们的十二两,将鲁日满账目中的英镑换算成我们现在的计量方式,我们可以得到当时苏州的物价水平。康熙十四年,在苏州可以用三块六角钱买到一斤面粉,用二十块买到一斤糖。而肉类价格呢?苏州的羊肉价格是十五块一斤,牛肉要比羊肉便宜一点,十二块一斤。

需要知道的事,鲁日满当时所处的地方,还是江南比较富裕的地区。其他地区民众的生活,将会更加艰难。所幸的是,战乱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康熙皇帝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他很快就剿灭了叛乱,稳固了朝政。

古代一文钱价值多少钱 能够买到什么东西 第5张

在康熙执政的随后的四十年里,维持了一个政治清明、崇尚节俭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市场上的物价也趋于稳定了。

参考资料:

【《孔乙己》、《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