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0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古代皇帝为何非要死了才传位?为何不提前禅位,让权力平稳过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皇帝之所以非得在临死之前才传位,对于很多皇帝来说,其实真的不是因为他们贪恋权力,而是因为不得不这样做。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在漫长的历史上,其实有很多人都尝试过,死前就把皇位交给自己的儿子。但这些人,最后善终的却寥寥无几。而且,极少数善终的,也是名义上退位,但是手里的权力却没给出去,这才保证了自己晚年平安落地。

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得归咎于古代的皇权体制了。在古代的社会体制下,皇帝或者说国王,一般都是权力的核心。一旦皇帝或者国王本人不稳,或者提前传位,就会导致整个权力结构,出现两个权力核心。

要是那样的话,整个权力体系,肯定会不稳定,接下来自然就会出问题了。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第2张

在历史上的很多相关案例当中,最有名的一个,莫过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禅位。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赵武灵王在位时期,能力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赵武灵王登基之前,赵国并不是一个特别强大的国家。甚至在赵武灵王即位之初,几大强国同时派出军队,以参加赵国先王葬礼的名义,直接开赴赵国边境,差点就要直接瓜分了赵国。

多亏赵武灵王比较有手腕,经过一番斗争之后,这才算是保住了赵国。那一年,赵武灵王仅仅只有十六岁而已。

而接下来,赵武灵王登基之后,又开始领导赵国不断走向强大。后来更是通过胡服骑射改革运动,让赵国的军事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逐渐成了当时中原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

但是接下来,就在赵武灵王刚刚完成改革之后不久,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却选择废了自己的太子,立自己的二儿子做了新太子。然后,赵武灵王又花了一些时间,逐渐将权力移交给了这位太子。等到权力移交的差不多了之后,赵武灵王更是直接宣布,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自己退位做了‘主父’,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太上皇。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第3张

那么,当时的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后世史学家推测,赵武灵王之所以要在壮年时期禅位,主要是因为他当时想要自己去秦国看一看,学习一下秦国的先进变法经验。

这事其实和赵国的特殊历史有关。在战国时期,赵国最有名的变法,便是赵武灵王主持的‘胡服骑射改革’。但实际上,这场胡服骑射改革,只是单纯针对于军事方面。至于经济、法律、社会体制等诸多方面,赵国其实并没有进行改革。这也使得赵国在体制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

而当时的局面是,其他几大强国,都已经完成了这类改革。如果赵国想要进行改革,就得先找一个懂改革的人。但是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赵国本国内部,没有这样的人才。从国外引进的变法人才,又无法确保不是他国派来的间谍。

所以当时的赵武灵王,才会铤而走险,想要自己去秦国看一看。只要赵武灵王自己学明白了,回来之后,自然就可以自己主持变法了。但同时,如果他是以赵王的身份,在秦国被抓住了,势必会给赵国带来很大的麻烦。而如果他退位了,就算他被抓住了,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第4张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武灵王选择禅位给自己的二儿子,然后自己去了秦国,转了一大圈之后,后来又回到了赵国。

然而等到赵武灵王再次回到赵国之后,却发现事情和自己想象的有点不太一样了。作为太上皇,赵武灵王之前的打算,是自己先退位,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管理国家。等自己回来之后,自己再主持改革。

但是等到赵武灵王回来之后,他却发现,儿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取代了他。而且,儿子和他的很多政见,又存在分歧。

最开始的时候,这种分歧,还能被父子之间的感情掩盖。但是后来,随着矛盾越来越多,赵武灵王代表了一个政治团体的利益,而他的二儿子则是代表了另一个政治团体的利益。如此一来,双方的分歧就越来越大。

甚至于到了最后,赵武灵王都想过直接把赵国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让二儿子打理,另一部分让大儿子管理。而且,赵武灵王也想过,要不要自己重新做赵王。

赵武灵王的这个选择,显然直接触动了二儿子身边政治团体的根本利益。所以后来,经过一系列阴差阳错的斗争之后,父子之间直接走到了对立面。最终,老二直接发动政变,把老大和赵武灵王都困在王宫里,活活饿死了。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第5张

作为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的这个结局,实在是让人唏嘘。同时,这个结果,也成了后世无数皇帝必须警醒的一个案例。

后世的皇帝们,只要想到要禅位这件事,都会想到赵武灵王的例子。他们在禅位之前,都会思考:一旦自己禅位,自己会不会也落得同样的下场呢?或许,在禅位之前,他们的父子关系,一样是父慈子孝。但谁又能保证,禅位之后依然是这样呢?

赵武灵王禅位之前,父子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融洽。但是一旦他让位了,赵国就是一定会出现两个权力中心,然后围绕着两个中心,形成两个不同的政治团体。这两个团体,一定会有分歧和斗争。

在这种分歧面前,所谓的父子感情,其实并不是太可靠。

当然,历史上也不是没有那种老皇帝提前禅位,最后依然父慈子孝,双方都能善终的案例。比如在南宋时期,南宋的开国国君赵构,到了晚年之后,就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昚,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而赵构禅位之后,后来又活了二十多年,做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这二十多年当中,赵构以太上皇的身份,享尽荣华富贵。而新即位的宋孝宗,也没有对他做什么,更没有直接软禁他。值得一提的是,宋孝宗其实还不是赵构的亲儿子,而是赵构收的养子。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第6张

再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到了晚年之后,也是提前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自己后来又做了几年太上皇之后,这才去世。而乾隆退位之后,嘉庆也没有为难他,依然对他极为孝顺,同样也没有发生过当年赵武灵王那样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赵构和乾隆禅位之后,就能平稳落地。而赵武灵王禅位之后,就只能活活饿死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赵构和乾隆禅位之后,虽然皇帝换人了,但是国家高层却并没有形成两个权力中心。赵构退位,那是真的彻底退位了,所有权力都撒手不管了,直接把权力中心让给了宋孝宗。而乾隆则是正好相反,虽然退位了,但实际权力还是都抓在自己手里。虽然是太上皇,但当时清朝的权力核心,还是乾隆皇帝本人,而不是嘉庆皇帝。

但这两次成功的案例,并不能让那些皇帝们放心。更多的皇帝们还是会觉得,一旦自己退位,很容易会造成国家高层分裂,到时候会酿成极为恐怖的结果,甚至会导致父子相残的事情出现。

至于说所谓的‘提前退位,扶上马送一程’的想法,这在古代的权力体制之下,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古代的权力体制下,作为权力最高核心的皇帝,如果想要禅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全退,就如同赵构那样。要么是名义上退但是不放权,就像乾隆那样。

而那种慢慢放权的形式,这种选择,很容易会导致国家出现两个权力中心。只要这种局面出现,高层一定会分裂。接下来的结果,大概率就是当年赵武灵王的那个结果。

古代皇帝为什么临死前才传位 提前传位让权力平稳过渡不好吗 第7张

说到底,真正让古代皇帝们不敢提前禅位的原因,还是古代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皇帝是终身制的。一旦皇帝放弃了权力,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就等于是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权。而且,权力这种东西,也会让人上瘾。大多数皇帝,都会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远享受权力,谁会嫌自己掌权的时间短呢?

如此一来,绝大多数的皇帝,自然不会没事给自己找事,提前玩什么禅位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