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来源:文史谷    阅读: 3.5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商鞅对秦国居功至伟,最终诬陷致死,为何历代秦王不给商鞅平反?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使得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但最终却被秦国贵族诬陷谋反,最终战死并被处以车裂之刑和诛灭全家,商鞅可以说是被诬陷致死的,但是之后的秦国国君并没有为其平反,只因商鞅推行的变法虽强大了秦国,但也得罪了各个阶层,尤其是秦国贵族,为其平反需要承担风险,并且商鞅是被国君下令处死的,那么后代秦王为商鞅平反就是否认先祖是错误的,加上一些其它原因,历代秦王最终没有为商鞅平反。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秦国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和商鞅对秦国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有着直接关系,商鞅实行的变法让秦国成为了富裕强大的国家,为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最终秦国到了秦王政时期,如《过秦论》中所说:“及至始皇,六世之余烈”。秦始皇发扬了秦国六代君王的积累和功业,最后通过强大的武力强行统一了天下。

秦国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和秦国后期几代国君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进行的变法对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如果没有商鞅对秦国进行的变法改革,秦国的综合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飞速提升的,如果没有商鞅对秦国进行的变法图强,秦国的综合实力是做不到可以和六国开战这种程度,即使可以,在秦王政时期也累积不到这种程度,商鞅变法是秦国富强的关键之一,如果秦国没有商鞅对其进行变法,秦国很可能到秦王政时期无法统一六国,甚至被其它诸侯国吞并。

秦国能统一六国,商鞅居功至伟,并且可以说秦始皇也是商鞅政治理想的执行者,商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商鞅的改革不仅是影响了秦国,影响了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但最终商鞅却被冤枉致死,尸身还被处以车裂之刑,还被当时秦国的国君秦惠文王下令诛灭全家。然后就有人问,商鞅对秦国的贡献巨大,还被冤死,为何秦国的历代国君不给商鞅平反?

不可否认秦国的强大和商鞅是分不开的,但这并不是秦国历代国君非要为其平反的理由。商鞅对秦国的功绩也让其享受了荣华富贵,被秦孝公封侯拜爵,位列当时秦国的最高爵位“大良造”,可以掌握秦国的军政大权,大良造的权利和相国权利基本相当,在当时的秦国一般只有获得大良造的爵位才能担任相国一职。但商鞅的功绩也为其之死埋下了祸根。

我们对商鞅进行了解之后就明白商鞅为何最终有惨死之结局了。商鞅本名应该叫公孙鞅,其是姬姓,公孙氏,名鞅,虽在秦国担任官职,但商鞅是卫国人,是卫国国君后代,在卫国本国称为公孙鞅,要是去往别的国家,就需要以国名为氏,就需要叫卫鞅,因为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姓氏,普通的百姓只称名,不称氏。在秦汉以后,姓氏就合到了一起,成为一个概念。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第2张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因卫国的国君卫怀君在去魏国之时遭遇魏王的囚杀,卫国因此而覆灭,之后卫国新继任的卫君是魏国的女婿,卫国从此成为了魏国的附属国,卫鞅早年就在魏国效力,卫鞅在年轻之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之后侍奉魏国的国相公叔痤,担任中庶子。魏国的大臣公叔座就向魏国举荐公孙鞅,但是公叔座直到病重之时才举荐卫鞅,是因为怕以卫鞅的才学取代其职位。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魏国相国公叔座向魏王提议重用卫鞅,并且可以将魏国的国家大事托付给卫鞅,如果不用卫鞅,就不能让其离开魏国,以免为其它国家任用,魏惠王听了相国公叔座举荐,认为公叔座病糊涂了,就没采用其建议,之后秦国的秦孝公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想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在魏国的卫鞅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开始为秦国发光发热。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第3张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

太史公司马迁还特意写道公叔座知道卫鞅贤能,但因自私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导致卫鞅去了秦国,公叔座的自私让魏国失去了卫鞅这个人才。卫鞅去了秦国,卫鞅用“富国强兵”的办法说动的秦孝公,秦孝公开始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商鞅进行的变法在秦国初期推行的时候有所阻碍,虽然秦国推行了变法,但秦国的不少百姓都认为变法不方便。

“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史记·商鞅列传》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第4张

变法刚推行的时候,秦国的太子嬴驷触犯了商鞅颁布的新法,卫鞅认为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贵族触犯了它,之后便依照新法处罚太子,这位太子就是之后的秦惠文王,也就是下令逮捕商鞅,并处以车裂之刑的秦国国君。最终因为太子是继承人不能用刑,卫鞅就处罚了监督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传授太子知识的老师公孙贾,之后新法在秦国顺利执行,但为此也和太子及其老师结下了因果。

商鞅的变法在秦国推行十多年后,秦国无论是百姓还是国家都享受到变法带来的红利,山林没有了盗贼,百姓的生活变的富裕充足,兵士也敢于为国家打仗,因变法中有“军功爵制”,普通百姓也可以靠军功成为贵族,军功越多获得的爵位也越高,并且变法规定了原来的贵族子弟要是没有军功是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商鞅推行的变法使得秦国生产力富足,军队战斗力提高。

卫鞅也被秦孝公任命为大良造,掌管秦国的军政大权。秦国的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开始了对外扩张的脚步,秦国多次将魏国的军队打败,魏王此时后悔当初没有采纳公叔座的意见任用卫鞅。之后秦国在打败魏军后,秦孝公将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卫鞅,封号为商君,后史称为商鞅。

商鞅此时在秦国已经担任相国一职十多年,虽然商鞅的变法富强了秦国,但是变法触动了秦国贵族的利益,导致很多秦国的王室贵胄都很怨恨商鞅,又一次为商鞅之后惨死埋下了祸根。

商鞅推行变法成功后,成功了秦国的国相,但是却不为不为百姓造福,而是大规模地修建宫阙,这样的行为可以说已经不符合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推行变法的时候在前文中也有说到商鞅有惩治太子的师傅,而且推行的新法是轻罪用重刑,商鞅本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从小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之后也尊崇的是法家思想。

商鞅推行的变法虽然起到维护秦国治安的作用,但是变法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秦国的百姓在强压之下只能接受,但是会积累怨恨、最终聚积祸患,就如同秦国之后成为的秦朝,建立之后还推行法家思想,不加以改革成适合治理天下的制度,还是轻罪用重刑,导致陈胜、吴广最终起义,拉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最终导致秦朝覆灭,因陈胜、吴广遇见大雨无法按时达到目的地,按照秦律是要被处死的。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第5张

商鞅在秦孝公封给商於封地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商鞅功成名就后的种种行为已经失去了民心,也得罪了贵族,失去民心最终是不会得到支持,而得罪贵族也会有因果,商鞅只是一个人,贵族却是一群,虽然此时有秦孝公的支持,但是如果失去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的结局可想而知,秦国之人赵良劝商鞅应该功成身退,这样才可能保平安,但商鞅没有听从劝告。

商鞅的末日也最终来到,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赢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赢驷的老师公子虔便联合一些贵族告发商鞅谋反,公子虔不仅是赢驷的老师,还是秦孝公的亲哥,是秦献公的儿子,最终秦惠文王赢驷下令追捕商鞅,商鞅便逃跑,逃到边关时想借宿客栈,但是百姓并不知道其是秦国的相国、商君。商鞅也没有携带证件,按照秦律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商鞅想必此时要感叹到自己制定的新法竟然会遗害到这种地步,这也是成语“作法自毙”的来历。商鞅最终没能逃出秦国,于是返回自己的封地,组织士兵谋求生路,最终被秦国出兵打败,商鞅战死在郑国黾池,秦惠文王还下令将其尸身处以车裂之刑,并诛灭了商鞅的全家。商鞅最终身死可以说是自作自受,其变法虽强大的秦国,但其作为也不得民心。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商鞅推行的变法,得罪的可不仅仅是一部分人,而是秦国的各个阶层。百姓虽然在变法中受益,但是同样深受其害,变法的根本是将百姓绑在“农、战”这两大立国之本上,百姓虽然可以通过军功成为贵族,但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虽然耕地会辛苦,但是几乎没有性命之忧,变法使得农民只有提高生产力和参军打仗两条路可走。

变法用严酷的刑法束缚了老百姓,秦国的百姓生活也并不轻松自在,秦国的百姓势微不能对商鞅做什么,但是秦国的贵族更为痛恨商鞅,因为变法打破了家族世袭的铁饭碗,贵族们恨不得对商鞅“啖其肉、饮其血”。商鞅变法的成果是“富国强兵”,但本质是为君主个人服务,变法中的法是不能对君主使用的,虽然是“依法治国”,但这个“法”还是根据君主的需求制定。

商鞅推行的变法最终目的可以说还是为了君主,把各阶层的力量为这个目标服务,推行的郡县制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最终的利益还是归国君所有,贵族被消弱,相对君权便加强了,变法推行则使民众完全成为政权的附庸,这是后世几千年的朝代中,民众被统治者摧残压榨的重要缘起。中国之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也是基于这个理念。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第6张

商鞅变法的成功也是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并且商鞅的变法是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其理论基础来自商鞅去往秦国所携带的《法经》,而《法经》是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过程中制定。之后商鞅带去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结合秦国的现状,在秦国将变法全面、深入、彻底的推行。

商鞅虽然对秦国的富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客观上确实为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但是对于商鞅个人而言,更多的是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了个人价值、攫取名利,商鞅功成名就便洋洋自得,和秦国历史上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相比,商鞅的自负和百里奚的为人谦虚是鲜明的对比,商鞅也不听从赵良的劝告,不知到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终落得一个惨死结局。

商鞅固然是伟大改革家,但也不是“白莲花”,相反还是一个残忍少恩之人,商鞅对秦孝公所说的富国强兵并不是自身的资质,最终也靠秦孝公宠臣太监的推荐才得以任用,之后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商鞅的种种作为也足以证明其残忍少恩,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其根本目的不是让秦国变的强大,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最终落得谋反罪名导致身死是有缘故的。

商鞅推行的变法对秦国做出的有贡献不可否认,但和商鞅的为人没有直接关系,处死商鞅的是秦国的国君秦惠文王,要是之后的秦国君主为商鞅平反就是否认祖上做错事了,并且在古代有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而且秦惠文王即位后,也需要稳定朝政,各阶层都对商鞅不满,尤其是贵族阶层,没有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可以说是不得不死。

商鞅的变法对秦国有用,但对秦国的各个阶层也有伤害,变法有益,就继续使用变法,但是各阶层也需要一个发泄口,制定变法者的商鞅就成为了发泄口,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的师傅公子虔立马就联合贵族对商鞅进行了讨伐,处于这种背景下,加上商鞅和秦惠文王还有点小过节,商鞅最终落得惨死下场,商鞅之死也起到了稳定秦国朝政的作用。

商鞅的死可以说是必然的,变法成就了秦国,但也得罪了秦国的各个阶层,商鞅因为得罪的人太多,最终才有人故意逼迫他,而且商鞅当时可以说功高震主,并且已经威胁到新任国君,秦孝公都想将王位传给商鞅,无论是试探还是真实,已经为商鞅之死埋下了祸根,而新任国君上位,也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而秦国之人皆遵循商君之法,那么杀掉商鞅可以说是最能树立权威的行动。

商鞅既然是被诬陷的 后面历代秦王为何不给他平反 第7张

虽然历代秦王都知道商鞅是冤枉的,但是全国的利益矛盾都指向商鞅,秦王也没有办法为商鞅伸冤,为了巩固自己的国家是不会冒这个风险的。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给商鞅一个说法。之后秦国了秦王政一代,秦始皇建立秦朝,如果秦朝能持续几代,可能会有帝王为商鞅平反,但历史没有如果,商鞅也无法平反,不过商鞅死后,历代秦王依然使用商鞅留下的法制,也认同商鞅颁布的法制,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平反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