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乾隆坐上皇帝的位置后 乾隆为何给鳌拜平反

乾隆坐上皇帝的位置后 乾隆为何给鳌拜平反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0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为鳌拜平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看一看。

1669年,鳌拜被宣入宫。他刚迈进门,16岁康熙大喝一声,冒出十多个少年,窜到鳌拜身上,将他摔倒在地。

鳌拜时代正式结束。

乾隆坐上皇帝的位置后 乾隆为何给鳌拜平反

这是金庸先生鹿鼎记里面的经典桥段。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件事情也真真实实地发生过。

鳌拜被丢入狱中后,康熙也学着鳌拜对苏克萨哈的做法,给鳌拜足足列30项大罪。

最后,鳌拜在狱中抑郁而亡。

可在111年后,康熙的孙子乾隆就站出来,为鳌拜正名。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他孙子乾隆这样做了,他儿子雍正也做了相同的事,就连他自己,也在晚年这么做的。

也就是说,康雍乾祖孙三代,都来为鳌拜进行平反。

可问题来了,鳌拜究竟有多大魅力,他已经去世100多年,既不能辅政,又对国无用,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去对问题进行分析。

乾隆坐上皇帝的位置后 乾隆为何给鳌拜平反 第2张

一、鳌拜是谁? 二、鳌拜做了哪些事情? 三、为什么他们要给鳌拜平反。

接下来我们来一一解答

第一个问题:鳌拜是谁?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妥妥的三代元勋。

他是后金开国将领费英东的侄子。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是皇太极的忠实奴仆

虽然有费英东这层关系在,可皇家无亲情,更何况是一个将领的侄子呢?

能让祖孙3人念念不忘,这个人肯定不是简单地靠走关系上位。

而是应该有真东西傍身。

那么,我们就要看一下第二个问题,鳌拜究竟做过哪些事情?

通过查资料,我们可以发现,鳌拜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可以说,满清入关,顺治登基,康熙继位,都有鳌拜的一份功劳。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鳌拜,顺治能否当上皇帝,都是未知数。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鳌拜做的几件大事。

乾隆坐上皇帝的位置后 乾隆为何给鳌拜平反 第3张

一、三大战建立功勋,奠定军中地位

1、 皮岛一战成名,获得“巴图鲁”称号

作为皇太极最忠诚的将领,鳌拜是最早跟随皇太极打天下的。

青年时期就跟随在清太宗皇太极身后,征战沙场。

可自从努尔哈赤开始,明朝将领毛文龙,就一直蹲守在皮岛,他与关外的明军遥相呼应。一直是努尔哈赤的心腹大患。

可无论他怎么努力,就是拔不掉这颗钉子。

1637年,皇太极继位后,他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将领们去攻打皮岛。

可这时,皇太极派出侄子硕托和弟弟阿济格,两人却垂头丧气的失败而归。

鳌拜看在眼里,他主动站出来,并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如果不得此岛,我必提头来见。

可这时的明军,早已架起了大炮。一时间,炮火齐发。清军被打得连连后退。鳌拜见状,他第一个冲上前,向明军的阵地冲去。

在炮火中,他与明军展开激烈搏斗。清军将士看到鳌拜如此勇猛,顿时士气大振,一鼓作气,跟在鳌拜后面,攻入皮岛,获得大胜。

皇太极拿着战报,喜极而泣,这份捷报对他来说重如千金。他马上拿笔,写起撰文,来祭告父亲努尔哈赤。

而此时的鳌拜,靠着自己的勇猛,在皮岛一战中,声名鹊起。

皇太极更是将他封为三等男,赐“巴图鲁”(勇士)称号。

2、松锦大捷,升统领,封一等梅勒章京

皮岛之战,让鳌拜在八旗军中一下出了名。皇太极也不例外。

1641年,皇太极想要进入山海关,却被卡在锦州这个位置上。而锦州,恰恰也是明军严防死守的一个边防重镇。

争夺锦州的生死存亡大战,一触即发。

马上鳌拜就接到命令,跟随济尔哈朗向锦州进攻。

大明更是十分重视,他们派出了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13万大军前来增援,与驻守在锦州的祖大寿遥相呼应。

只可惜,明军的炮火太猛烈了,济尔哈朗的大军,很快被打得丢盔卸甲。

而这时,鳌拜率领的镶黄旗护卫军,与明军的骑兵相遇。他二话不说,冲上去与对方拼杀起来,很快将对方打退。

而在这关键时刻,继续进攻的军令迟迟没有到来。鳌拜毫不迟疑,他果断地作出决定,率领队伍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明军的步兵阵地。

他马上发出命令,让所有的将士们下马作战,再次获得全胜。

就这样,鳌拜始终冲锋在前,五战五捷,给明军带来强大的震慑。因卓越的战功,他被封为一等梅勒章京。

一等梅勒章京,正是汉语副将的意思。

换言之,鳌拜已经正式进入将领的队伍。

因为鳌拜对明军的牵制,为皇太极援军的到来,准备出大把时间。

面对皇太极援军的到来,洪承畴吓得急忙命令明军突围,他让总兵吴三桂等人沿海撤退。这时,鳌拜紧紧咬住明军不放,率将领们一路沿海堵截,打得明军大败而退。

正是这场关键的战争,让明军露出衰败之象。

鳌拜也因此,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被升为护军统领,他在八旗军中有了很高的地位。

3、西充之战,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鳌拜冲锋在前立首功

1644年,鳌拜跟随阿济格,继续追击农民军将领李自成。鳌拜一路过关斩将,把李自成打得扔下西安,跑到湖广躲起来。

第2年,逃到湖北的李自成,在九宫山被害,至此,他的大顺军也彻底瓦解。

此时的鳌拜,并没有放松自己。他打垮李自成后,又开始把目标瞄准了大西军首领张献忠。

他再次一马当先,率军前往。将士们在鳌拜的带领下,勇猛作战。张献忠的大西军,被杀得片甲不留。而张献忠本人,也在作战中倒下。

大西军的首领张献忠去世后,鳌拜继续一口气打到四川,将大西军的余部,消灭殆尽。

鳌拜,不仅在战场上是一员猛将,在朝堂上他也忠心护主。

二、拥立皇太极之子的恩情

可以说,大清的开国功臣有很多,可让康熙念念不忘的,却没有几个。

而鳌拜,跟其他人相比,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他坚决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

而这个被拥立的皇帝顺治,正是康熙的老爸。

豪格与多尔衮的皇位之争

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太匆忙,并没有留下遗诏传位给谁。

此时,皇位之争最大的两个人选,正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他的弟弟多尔衮。

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情形十分严峻。

这时,作为手握重兵的鳌拜,显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可他直接带将领来到豪格家,表明自己立场,要坚决拥护豪格为帝。

战场经验丰富的鳌拜,看到紧张气氛,为了防止豪格遇到不测,他赶紧命令士兵们把守门禁,保护豪格的安全。

一周后,代善找来众人,准备在会议上,决定出皇位继承人。

可鳌拜一点儿也没有松懈,他急忙派将领,把大殿围了起来。

会议现场,双方的拥立者,直接吵了起来,谁也不肯退让。

鳌拜率先站了起来,拥立豪格的将领们,也跟着唰一下地站了起来,并拔出宝剑。他们喊道:“我们是靠先帝吃饭的,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愿追随先帝而去。”

而这,完全是鳌拜和将领们,给多尔衮的一种威慑。迫于压力,多尔衮不得不做出退让。

可意外的是,豪格竟然来了一句:“福少德薄,非所堪当。”

竟杀得鳌拜措手不及,但他继续坚持拥立皇太极之子的决定。

最终,皇太极第九子福林捡了个便宜,登上帝位,正是康熙的爸爸。

由此来看,如果鳌拜不坚定的拥立皇太极的儿子,那这个皇位恐怕怎么也轮不到顺治头上。

所以,在康熙眼中,鳌拜不仅支持了爷爷皇太极,还拥护了他的父亲顺治,这种大恩,值得他永世铭记。

三、鳌拜与顺治的“蜜月期”

顺治亲政后,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多尔衮始终盯着皇位不放,更有大批的臣子,追随在他的身边。

鳌拜如果有半点私心,顺治也做不消停。

幸好,鳌拜对顺治忠心耿耿,顺治也将他视为救命稻草,从此君臣两人形影不离。

鳌拜更是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处理,甚至顺治与太后孝庄之间闹矛盾,也是鳌拜出面来进行调和。

他们明面上是君臣,实则已如朋友。

一天,鳌拜突然旧伤复发,疼的他起不来床。一看鳌拜没有上朝,顺治亲自跑到鳌拜家去看他。

可不久,孝庄太后却突然病重,顺治自然伺候在床前。让顺治欣慰的是,鳌拜也没日没夜的陪在顺治身边,连自己的吃饭和睡觉时间都没有。

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康熙眼中,鳌拜的行为,不仅仅是自己忠心的奴仆,更是自己家难得的忠臣。

从鳌拜的这些事情来看,他忠心、有功,值得被皇帝尊重。

只可惜,人性的缺点就在于,容易得意忘形,鳌拜也没有例外。

四、晚年辅政,霸道专权,进大狱

1661年,年轻的顺治撒手人寰,但他留下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来帮助儿子康熙,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隐患。

在宣布遗旨的那一刻开始,四个人已经面和心不和,背地里谁也看不上谁。

高居首位的索尼,倒是德高望重,能压住其他三人,只是他岁数太大,害怕惹祸上身,总是躲在家里享清福,啥事不管。

而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心腹,结果可好,他看多尔衮已死,直接翻脸不认人,跑到顺治面前,去告发多尔衮,这才受到重用。

也正因为这个事,朝中大臣都不屑与他为伴,而首先站出来反对他的,正是他的亲家鳌拜。

两人时常闹得脸红脖子粗,总是尴尬收场。

这第三位的遏必隆,更是一个墙头草,只是他始终倒在鳌拜的风下。

显而易见,四人中实际上就是苏克萨哈与鳌拜的较量。

1667年,14岁的康熙亲政,可辅政大臣还是紧握权利不放。

看到康熙的难处,苏克萨哈决定做一回好人,他亲自上疏请求辞职。

他原本是想打个样儿,让鳌拜和遏必隆两人也跟着他,一起辞职,交出大权。可没想到,却招来杀身之祸。

鳌拜根本不甘心这样退出。

想到这儿,他气不打一处来,开始给苏克萨哈罗织罪名,整整列了24条,并马上上疏,请求康熙将苏克萨哈处斩。

康熙心里明白,苏克萨哈根本不该被斩。可名义上,他已经亲政,而实际上却根本保护不了苏克萨哈。

没想到,鳌拜气势汹汹冲了上来,他“攘臂上前,强奏累日”。

苏克萨哈被处斩,连他的族人也没有被放过。

而鳌拜的这一举动,已经触犯了皇权,他彻底将康熙激怒。

康熙为了不打草惊蛇,特意挑选了一批亲信子弟,与他们整日在宫里练习布库。

目的就是让鳌拜卸下防备心理。

鳌拜竟真的以为,这是皇帝年少,痴迷游戏,心里暗自高兴起来。

就在时机成熟后,他先把鳌拜的亲信,调往各地,再用自己人悄悄地控制了京城。

一切准备妥当,康熙才宣鳌拜进宫。

蒙在鼓里的鳌拜,大摇大摆地走进皇宫。可刚进门,他就被练习布库的少年们摔倒在地,并被投入大狱。

康熙仁慈,念及过往,只是把他关在狱中,不久后他还是死于狱中。

祖孙三人来平反

说起平反,相信大家也看到了,真正为鳌拜平反的第一个人,正是把他打入大狱的康熙。

这件事情,要从康熙的性格说起。

他是一位仁政的君主,总是愿意对旧臣,尤其是有功之臣,予以宽待。

而那个曾经对他家,忠心耿耿的鳌拜,自然也被宽大处理。

1713年,60岁的康熙皇帝,眼前又浮现出他幼年时的画面,不免勾起对鳌拜的回忆,又想起了鳌拜曾经的赫赫战功,他索性再次赐鳌拜一等男封号。

而他苦心选的儿子雍正,也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雍正在位期间,同样对鳌拜很好,而且是加码,不但赐封一等公,而且是世袭罔替。

单就鳌拜之事来看,曾看过9个儿子争夺皇位的康熙,对自己选的继承人,应该是十分满意的。

只可惜,到了乾隆这儿,他有一个平反上瘾的毛病。

不单单是鳌拜被他平反,就连顺治年间的多尔衮;雍正年间,争夺皇位的允禩允禟,都被乾隆一一平反。

但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鳌拜这,乾隆把老爸雍正赐封的一等公、世袭罔替直接取消,而是按照爷爷康熙的一等男继续承袭。

不知道,康熙皇帝在看到儿子和孙子,对待鳌拜的两种态度,他会给谁投上一票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