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一个皇帝的折腾 葬送了世界维持50年的和平

一个皇帝的折腾 葬送了世界维持50年的和平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914年,随着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但是这一事件仅仅是一个借口而已,两大阵营都已经磨刀霍霍了10多年的时间。德国无疑是这次大战的主要交战国,而且一战的爆发也和德国有很大的关系。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麦时期,德国可以说拿了一把的好牌。但是威廉二世继位之后,他将俾斯麦留下的战略完全肢解。最终德国在一战中耗尽了国力,柏林发生歧义之后,德国向协约国阵营投降。

一个皇帝的折腾 葬送了世界维持50年的和平

一、在俾斯麦时期,德国的模糊战略达到了巅峰状态

在威廉一世在位时期,宰相俾斯麦为德国制定了一整套的外交战略。根据德国的实际情况,俾斯麦的态度上绝不说德国的敌人是谁,也不说德国的朋友是谁。德国采用了这样十分模糊的外交战略同时与各国交往,当时英国的态度是孤立主义,英国没有与任何国家结盟。而德国与奥地利和沙俄组成了同盟,但是奥地利和沙俄之间有着不可调节的矛盾,因此德国选择与两国分别签署条约。此时法国的地位最为尴尬,它被德国完全的孤立。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爆发战争。有人称俾斯麦的外交战略是同时玩五个球,而且一个也不会落地。

一个皇帝的折腾 葬送了世界维持50年的和平 第2张

但是一切都在1888年发生了变化,顺便说一下,同一年中国北洋水师建立。1888年,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登上了皇位。这位皇帝和中国的光绪皇帝一样都属于愤青,他迫切希望德国成为欧洲的霸主。威廉二世登基之后,立刻更改了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最终俾斯麦只能宣布辞职。在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提出了自己新的外交战略,也就是清晰战略。换句话,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必须分清楚。首先法国是德国最大的敌人,德国开始制定新一轮进攻法国的计划,而法国自然也开始扩军备战。但是法国缺乏盟友,这个时期意大利还属于上不了台面的国家。但是接下来德国的举动十分让人难以理解,德国的一把好牌即将全部丧失。

[$HR getPages$]

二、德俄关系恶化,英国加入协约国阵营

起初德国和俄国的关系相当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与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私人关系也不错。但是在国家战略问题上,两国却开始激烈的碰撞。由于德国开始奉行清晰战略,那奥地利和沙俄之间就必须做出选择。德国与奥地利、沙俄分别都是盟友,但奥地利与沙俄在巴尔干半岛和斯拉夫民族问题上的矛盾十分尖锐。德国必须在两个国家中选择一个,最终德国选择了奥地利。奥地利与德国属于同一民族,所以威廉二世感觉更为亲切。但是这就意味着德国与俄国的关系将全面恶化,俄国被德国孤立之后,只能选择与法国联合。最大的问题出现了,俾斯麦一直担心两线作战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还是来了。法国与沙俄达成同盟之后,德国面临着被两国东西夹击的境地,这才出现了后来的施里芬计划。

一个皇帝的折腾 葬送了世界维持50年的和平 第3张

英国的加入更是德国没有料到的,这是英国的外交战略决定的。从拿破仑时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大陆均衡主义政策。也就是在欧洲大陆群雄争霸,但绝对不能出现一个可以威胁到英国地位的国家。在法国和俄国达成了同盟之后,欧洲两大阵营的对立雏形已经出现。英国担心一旦德国彻底击败了法国,那德国将完成对欧洲大陆的控制,进而威胁到英国的地位。最终英国放下架子加入了协约国集团,英国的加入不在于本身军队有多强,而是英国身后的资源。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还有同样拥有庞大资源的俄国,这些条件都是德国所不具备的。客观的说,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第一是战略的失败,第二就是资源的匮乏。

一个皇帝的折腾 葬送了世界维持50年的和平 第4张

三、严谨但认死理成为德国的缺陷

1914年,随着斐迪南大公遇刺,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而塞尔维亚是沙俄的保护国,沙俄又是英法的盟友。在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只要德国不进攻法国,英国就不会与德国为敌。”但是德国的将军们表示进攻计划已经完备,不能随意更改。就这样德国丧失了第一个机会,而之后它又丧失了第二个机会。俄国是各国中最落后的国家,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为了有备无患,俄国宣布了战争总动员令。这被德国视为宣战的前兆,威廉二世认为应该先下手为强。德国主动宣布对俄国宣战,随后英法两国对德国宣战。紧接着是各个集团中加盟国一连串的宣战,欧洲打成了一团乱麻,最终葬送了世界长达50年的和平局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