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桓温三次北伐,为什么会成为祸国权臣?

桓温三次北伐,为什么会成为祸国权臣?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人,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长子。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庾亮一手操作导致苏峻叛乱,最后也算认识到错误,将功补过。

走了舅舅,来了女婿

关于桓温,凡是谈及东晋的历史总归是少不了他的。据考证桓温的祖上是桓范,就是之前讲到的劝曹爽挟皇帝曹芳以号令天下的那位,骂曹爽兄弟像猪像牛的那位,被司马懿杀掉的那位。其父桓彝曾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在生下桓温之后,其父于“苏峻之乱”被叛将韩晃所杀,江播参与了谋划。

那时桓温才十五岁,便密谋为其父亲报仇,等到江播去世之时,桓范假扮成去吊唁的客人,趁机杀掉了江播的儿子。

后来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长女为妻,这便是“走了舅舅来了女婿”。

桓温三次北伐,为什么会成为祸国权臣?

雄心壮志好男儿,打脸众人

年轻人嘛,血气方刚,为了建功立业选择出兵伐蜀地,于是奏请皇帝我要攻打巴蜀之地的成汉(五胡乱华入主成都),结果人家皇帝还没有同意,便屁颠屁颠的带着人去了。

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桓温这一战,因为首先带的兵少,其次巴蜀之地道路崎岖,粮草供应不足,易守难攻,在者劳师以袭远不为明智之举。

然而桓温血气方刚好男儿,我偏要去(招呼都不打的那种),结果还真的连战连胜,一举攻到了成都。成汉末代皇帝李势(到他手里江山本来气数就将尽了,加上他不好好治理,荒淫无度,亡得更快了)不得不与桓温一决高下。

当然结果就是桓温胜利,成汉政权灭亡。

桓温三次北伐,为什么会成为祸国权臣? 第2张

功高震主,家常便饭

桓温平定巴蜀之地的功劳很大吧?这时候皇帝就开始忌惮他功高震主了,又是派人牵制他,又是不分封给他更好的爵位等等。

不过这些在桓温眼里不值一提,为什么呢?因为其手下有八州之地,可以自己征调士兵,相当于这些地方已经是属于他自由管理了,这时候朝廷也遣派不动他了,他难道有不臣之心吗?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薨,北方大乱。桓温又想搞事情了,于是奏请皇帝请求北伐,结果朝廷又无回复,想也不想带五万小弟就去了。接着就是各种劝啊,不要去不要去,皇帝司马昱亲自给他写信才把他劝回来。

派出了殷浩(为了牵制桓温而提拔的大臣)数次北伐,可谓是次次惨败,整个把国家都给打穷了,这下桓温彻底看不下去了,心想:不让我去北伐,后果可见一般。

于是上奏朝廷列举殷浩数十条罪状,终于把殷浩搞下台了,这下朝廷大权尽归桓温,北伐之心已无人可挡。

桓温三次北伐,为什么会成为祸国权臣? 第3张

北伐遇前秦,无粮战败

公元354年,桓温率兵与梁州刺史司马勋合击前秦军,击败前秦军大将,顺利入主关中。

接着就是之前曾经提到的收麦子环节,想要在关中地区收麦以解决军粮不足的问题,但被前秦苻健得知桓温晋军军粮不足的问题,这可了得,我能让你安稳的补充粮食吗?就是派人把麦田破坏了许多。

桓温率军被迫撤退,前秦军趁势猛追,晋军大败。就是这个时机遇到了可媲美诸葛亮的贤人王猛(读过之前文章的人肯定知道这个人做了哪些事,为何能与孔明相比,“淝水之战”战败就是因为没听王猛之言),大概是王猛看出了桓温的本质,宁愿继续卖草席也不愿跟随桓温建功立业。

北伐姚襄,又生寿春之乱

公元356年,羌族首领正在围攻洛阳,桓温带兵来攻,大败姚襄。过了几年,前燕大将吕护(这个人名声不咋滴,谁强就跟谁混)来攻洛阳,又一次攻打洛阳失败,之后前燕又有前来攻打洛阳。

公元369年,桓温率兵伐前燕,虽之前有小胜,擒获前燕将领慕容忠,在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之下,桓温不听郗超速战速决,直攻前燕都城邺城,或者储备粮食明年再战的建议(进入秋季,北方水量减少,而且还很冷,想打速战速决,不打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再打),却都被桓温否决了。

结果就是前燕慕容垂(特别会打仗,之前有讲过)与桓温对峙上了,晋军再次败在了粮食不足上面,死伤三万余人。

后来桓温把此次的责任怪在袁真身上,袁真不满勾结前秦、前燕反叛,桓温攻破了寿春,平定了反叛。

桓温以为平定的寿春的叛乱能够一雪前耻北伐的失败,显然是不能够的。于是在郗超的建议之下废除司马奕的帝位,迎司马昱为帝。

前秦皇帝苻坚得知此时不禁嘲笑桓温多次北伐使得国势越来越衰弱,不痛定思痛,以死谢罪,六十岁的老头竟然还行废立之事,有何面目见天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