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权,刘备建立的季汉政权,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从这三个政权的建立者来说,都曾被后世人所崇拜。但是近年来,孙权的口碑越来越低,甚至于很多人认为,没有孙权的话,东汉末年会更美好。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回顾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孙权的东吴政权,确实活的很尴尬?

大魏吴王成笑柄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同年十月十三日,汉献帝刘协被迫将象征皇位的玺绶诏册册奉交曹丕,宣布退位。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

第二年,刘备乃于建安二十六年(魏黄初二年)四月丙午(初六日,即221年5月15日)干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宣布“嗣武二祖”(继承刘邦刘秀),年号“章武”。

而此时的孙权,还只是大魏吴王这样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名分。

其实孙权大魏吴王的称号最早起自汉中之战后:

当刘备取汉中夺上庸,关羽水淹七军围困樊城,夏侯渊、于禁两大军团覆灭,曹仁军团也岌岌可危,情势窘迫下,曹操终于放弃了在有生之年武力统一全国的雄心,同意承认孙权为割据江南的诸侯(荆州牧),许封高官(骠骑将军)显爵(南昌侯)

而此时刘备已自称汉中王,势力达到鼎盛,在孙刘联盟中即将居于主导地位,却连个“大将军、大司马”之类的空头职务也吝惜赠与孙权。

因此,孙权便迫不及待对曹操上表称臣,与之缔结盟约,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斩杀关羽,更将关羽军的野战兵马数万,留守军团数万,于禁部俘虏三万几乎一网打尽,极大增强了自己势力的人力兵源。

等曹操死后,孙权又以大汉帝国境内第一强藩之尊,支持新任魏王曹丕代汉称帝,从而得到了“吴王、大将军、赐九锡、都督荆扬交三州军事”的丰厚报酬,在新生的大魏王朝位极人臣。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第2张

只是孙权这种在曹丕和刘备两大势力之间走钢丝的策略,同时也危如累卵,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在猇亭之战,吴国历时年余苦战,好容易一场大胜,化解了蜀汉以倾国之师东进的危局。没几个月后,便和曹丕矛盾尖锐化,魏国三路大军浩荡南征。

在朱桓、朱然等东吴名将经过数月苦战,将三路魏军尽数击退后,孙权派遣使者拜谒病重的刘备,和元气大伤的蜀汉重新通好。

对于一方诸侯而言,孙权能成为吴王,多少是有些谋略和成功在里边的。但是结合后来的三家分天下的局势,三位政权的建立者而言,刘备一心恢复汉室,曹氏为了家族荣耀,孙权的这个操作相对而言,就不光彩许多了。

同时也能看出,孙权自始至终的格局,导致他只能成为一方诸侯,无法达到一统天下的地步,能建立吴国,三分天下,可谓是时也势也。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第3张

卑微的称帝出身

从三家政权建立者的政权合法性来看,曹丕是得到了汉献帝“禅让”的,有政治上的优势,这是法统的胜利,甚至于后世在归纳汉朝到唐朝中间这段历史时,还是说“魏晋南北朝”呢

而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纯正的汉朝血脉,自始至终也是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旗号。这是血统上的正脉。

而反观孙权的东吴政权,一没有被前朝禅让,二不是皇室血统。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可以牵强附会和皇权扯上关系,也就只能说是自己的家族,也曾经得到过传国玉玺了(经过袁术一手,最后归了曹操)

合肥之战“孙十万”雅号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公元215年,曹操出征张鲁。对此,孙权见曹操远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在同年八月率十万人北至陆口,出征合肥。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双方的兵力差距是非常大的。对于曹操一方来说,不过7000多人,而孙权一方则拥有10万大军,可谓对合肥这座城池志在必得。但是,这场战役的最终走向,却让人大跌眼镜。

在此背景下,张辽在夜间募集勇士,得到八百人,杀牛犒赏军士。天亮的时候,张辽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死数十人,斩二员大将,张辽大呼自己的名字,冲入军垒,到达孙权旗下阵营。对于孙权来说,很可能因为兵力众多,想不到张辽敢于偷袭自己,从而猝不及防。在逍遥津之战中,东吴一方的陈武战死,宋谦、徐盛军都不敌,士兵开始溃散,潘璋在后,张辽驰马追上,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孙权见如此情况大惊,无所适从之下只好登上山顶,以长戟自守。

被张辽给了一个下马威之后,孙权又坚持了几日,一直未能拿下合肥,于是只得选择了退兵。然而张辽用实际行动,向他发出了这样一句质问,“你以为你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吗?”没错,在孙权选择退兵的时候,张辽率军在逍遥津埋伏,放过先头部队之后,专门偷袭孙权的后军。而孙权正好在后军之中,于是他再一次差点被生擒。幸好,有凌统拼死力战,在身边的人都被杀光之后,也不放弃,一直坚持到孙权顺利逃出生天——“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

最终,孙权大军望风披靡,无人能挡住张辽。战斗从日出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曹军众人之心安定,不仅成功守住了合肥,还以少胜多,击败了江东10万精兵。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第4张

不可能统一天下的东吴政权

从三家政权来说,无论是国力,还是政权合法性而言,曹魏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这一点从后来的三家归晋也能看出,司马家族继承的就是曹魏的地盘和实力。

而季汉政权,无论多么势单力薄,益州疲弊,始终会得到后世人的同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群理想主义者的奋斗,在历史长河里,总会散发光辉的。加上有顶级谋臣猛将,统一天下的目标,可以与之一争。加上刘备早年立下的志向,季汉政权或者一统天下而生,或者为一统天下而死,别无其他出路了。

而孙权的东吴政权,无论是实力,还是策略方面,其实也是不可能做到统一天下的。游走于曹刘两大政治势力之间,不思统一天下的大事。靠着三分天下而三足鼎立,必然也会随着天下大势的变化而灭亡。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第5张

孙氏集团的根不在江东建业,也是属于外来入侵占领,而且跟本地氏族多有世仇,比如陆逊。所以在若想北伐,后院怕起火。可以说三国孙吴全是以士族的力量来维持的,一旦伤害到士族自身的利益,别说是攻打魏蜀,就算自保都难。东吴不是孙家一个人说了算,别忘了孙策是怎么死的。孙氏在东吴只是各势力推崇出来和魏蜀带头对抗保自己财产的代表而已,孙权想打开会也不会通过输赢对于其它人都没好处,这就注定了孙权一辈子只能守东吴。

而且吴军都是士族手底下的兵,你让他们帮孙家打天下?搞笑的,赤壁之战那是影响到江东士族的利益了,所以一心一意打曹魏,那些主动侵略的战争,你看哪次孙吴不是被打成狗,因为打下来了也没有那些士族的利益,所以就出人不出力了。所以说吴国的建国国策就没有统一中国这一说,现实中也没有发动过统一战争,大多时候是还御性用兵,偶尔也抢的地盘小打小闹一番。

即便东吴全力支持孙权统一天下,在军事上,东吴也是处于劣势,东吴没有控制淮河沿线,相反曹操政权一直牢牢控制着淮河一线。想要北进,必须把淮河沿线作为桥头堡,相同曹操政权控制淮河沿线可以随时从长江中游坐船沿河岸攻击。南方船只较多,战马很少。尤其是东吴北部被曹魏拦截,西部被蜀汉拦截,东部被大海阻隔,又加上航海技术并不发达,东吴想弄到战马很难。即使,经济,人口都达到了可以统一全国的实力,但是没有战马他也很难取胜。

当时从南方往北打很难,北方只要坚持住,拖后期,南方都得垮。为啥?看看地理,当时的粮仓在哪?古时没有三季稻,南方也没有冰箱。北方只要努力造人就行,你南方试试,饿死你。西蜀那种山地石头的更不要说了。就算种的出粮运输也成问题。北方都是平原,善骑马,运输,支援都方便。你孙权过了长江天险怎么跟人骑兵打。三五天人家人马粮草都集齐了,你走一个月才能到人家城底下,粮草兵马过了长江靠人驼吗?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第6张

孙权或许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期东吴的国策便是放弃争夺天下,开始周边开拓疆土,比如攻打山越,开发台湾,

在东吴的历史上,尤其在孙权在位期间,东吴对山越的征伐就从未停止过,山越甚至成为了东吴的主要兵力来源之一。

有资料显示,在夷陵之战前,东吴从山越掳掠来的兵力占了东吴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东吴对山越发动的掠夺战争,几乎可以称得上“无岁不征,无将不往”。

史书中对东吴讨山越的记载非常详尽,我们略取几处来看。

《三国志•贺齐传》:“名帅尽擒,复立县邑,料出兵万人”。建安八年贺齐的这次出征掳来了上万士兵。

《三国志•陆逊传》:“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陆逊也同样热衷于从山越获取兵源,这次数万人的军事补充也成为陆逊后来与刘备在夷陵对峙的最大依仗。

《三国志•凌统传》:“凌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得精兵万余人”。凌统也加入了扫荡山越部落的行列。

建安二十一年,陆逊、贺齐再讨之,“得精兵八千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见山越对于东吴的孙权来说,一直是以“资源补给站”的身份存在的。不管是防御战还是对外讨伐战,孙权总是习惯性的打一打山越,去获取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历史上的东吴政权活的很尴尬,为什么这么说? 第7张

结合以上这几点,其实也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的情况下,才把孙权这样一个有谋略有才能,但绝非君临天下之人推上了历史舞台。而东吴政权的生存之道,在曹魏之间走钢丝,来回横跳的做法,使得天下统一大业,迟迟难以推进,最终在无数英雄落幕后,建立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统一王朝晋朝的司马家族,才凭借着权谋夺得了天下。

古代人重视出身,强调家族荣耀。孙坚曾经追认过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作为自己的祖先,也以此说明孙家的用兵能力之强。

至此,笔者小作一篇打油诗,来说明一下孙权的军事才能:

合肥之战逃跑如风,

龟缩江东稳坐如林,

背刺关羽侵略如火,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