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嬴政,即秦始皇秦昭襄王赵姬之子,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灭六国之后,嬴政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伟业,作为天下之主,他亟需给自己定一个新的称谓。此时,嬴政的称号是“秦王”。

在商、周二代,“王”本是天下的共主,天无二日,天下只能有一人称王,其余诸侯只能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不敢僭越。

但在西周末年,周天子的权威日渐成为笑柄,春秋时楚、吴、越相继僭越称王,战国七雄更是清一色自号为王。嬴政此时已统一天下,若再称王,那就显得掉价了。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那么,是否有比王更高的称谓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商、周二代国君称王之前,夏朝的国君一般尊号为“帝”,再往上追溯,上古还有“炎帝”、“五帝”之称。很显然,“帝”是比“王”更高的称谓。

说起称帝,秦国人对此并不陌生。在战国后期,秦昭王曾自号“西帝”,并致“东帝”于齐闵王,东西二帝并立,企图凌驾于周天子和其他战国诸王之上。

为此,史书还记载了鲁仲连还有“义不帝秦”的典故。可以说,嬴政改秦王为秦帝,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第2张

但嬴政对称帝似乎还稍显不足。那么在帝之上,是否还有更高的称谓呢?

答案依旧是肯定的。比帝更高的称号,是“皇”。

秦国彼时的廷尉李斯便建议嬴政称皇:

“臣(廷尉斯)等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之自称曰‘朕’。”(《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古有“三皇”,其尊贵还在“五帝”之上,李斯让嬴政称“泰皇”,同时让普通人皆可自称的“朕”字收为嬴政独享。

这样的“彩虹屁”,李斯显然已经拍到了极致。

但嬴政对此仍未满足,他不想拾古人之牙慧,似乎三皇的功业都不配与自己相提并论,他要创造一个新的称谓,才能彰显自己千古一人的地位。

于是,嬴政做了以下决定: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就这样,“皇帝”成了前所未见的人君新称谓,而嬴政则摇身一变成为“始皇帝”,并给他的这个创举打上了独家专利的烙印。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第3张

那么,皇、帝、王这三个称谓,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君权是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工和阶级产生之后的附属物。

在上古时期,部落的统治者要维持君权,以暴力服众往往不是最优解,而是需要借助缥缈虚妄的神权。《易经·观卦》中,将这样君权神授的行为,称之为“神道设教”。

而神道设教的重要表现,就是将夏商周以来中原的统治者冠上了“天子”这样半人半神的称谓:

《尚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帝王世纪》:天子,至尊之定名也。应神受命,为天所子,故谓之天子。孔子曰:"天子之德,感天地,洞八方。"

既然最高统治者都是上天之子,那么自然也要有所区分。纵观整个先秦时期,对于中原共主的称号也无外乎皇、帝、王三种。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第4张

在金文中,“皇”是冠冕的象形,用以形容伟大的神与人,后来引申为赞美之词。同时,金文中“皇”也常常用作形容词,常常形容祖、考、妣、母、上帝等。

“帝”也是神的称谓,夏朝之时,古籍中常常出现“后”、“帝”连称的现象,例如后土、后羿、后稷、夏后氏等等,有学者认为,所谓“后”,其实就是“帝”的同义。

在商朝,统治者生前一般称“王”,如汤武王、纣王等等,死后又往往冠以“帝”称,如帝乙、帝辛等等。

这个惯例在周朝开国之后就被废除,《史记·殷本纪》记载,“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称帝号,号为王。”也就是从周武王开始,周朝的统治者在生前和死后都不敢再称“皇”、“帝”,只能称“王”。

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皇帝”?这些称谓有何区别? 第5张

总而言之,在“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先秦时期,古人对人君的称谓有着近乎偏执的严谨。

对其君王在世、驾崩、祭祀时的称呼也都不尽相同,时人若是稍有不慎,便会捅出大篓子,甚至会有性命之虞。

试问诸位看官,秦始皇的功业能否比得过三皇五帝?又是否担得起“皇帝”的称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