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白朴简介 白朴代表作

白朴简介 白朴代表作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6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元代,元曲达到辉煌灿烂的程度,白朴享有冠绝群雄的声誉,一方面是由于白朴自身扑朔迷离的身世,但更主要的是他在元杂剧和散曲方面的杰出成就。

白朴简介 白朴代表作

  白朴

一、白朴的作品多呈离愁别恨的情调

综观元一代的知识分子,其笔下或人物或山水都带有一种郁郁寡欢和闷闷不乐的色调,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中国一向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汉民族为正朔,多少年以来,总是中原汉族统治周边民族,知识分子的心理与王朝的兴衰相始终,对于少数民族军事上的威压,他们孱弱的身躯无可奈何,但在心灵里面仍保留了一份自尊甚至是自大。这种自尊使得他们对于元统治者对汉人的民族歧视政策十分不满,这种心理沉郁在心间长久了形成一种压抑的人格。这样的诗词在白朴的散曲中是不绝于书的,如他在《仙吕·点绛唇》中写道:

金凤钗分,玉京人去,稍消洒。晚来闲暇,针线收拾吧。独倚危楼,十二珠簾掛,风萧飒。雨晴云乍,极目山如画。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宿鹭,远树棲鸦。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冤他。吟鞭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歧话!凭阑久归绣帏,下危楼强把金莲撒。深沉院宇朱扉亚,立苍苔冷透凌波蔑。数归期空画短耰簪,搵啼痕频湿香罗帕。从绝雁书,几度结龟卦。翠眉长是锁离愁,玉容憔悴煞。自元宵等待过重阳,甚犹然不到家。欢会少,烦恼多,心绪乱如麻。偶然行至东篱下,自嗟自呀,冷清清和月对黄花。

在元政府统治下,广大知识分子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名正言顺地进入仕途,蒙古民族对知识分子歧视政策时时撕裂着他们的心。这与传统儒家经典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是相违背的,知识分子内心的这种建功立业的情结为统治者的粗暴所束缚,他们生命的底色是一种悲凉的深沉,故元一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沉湎于男欢女爱之中,他们向下层走去,与歌女优伶打成一片,以求在女人与酒的及时行乐中麻醉自己。这是一群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的无奈命运的选择。他们的散曲更是直抒胸臆地表达出了这种心境,表面上是写心中的恋人,实则是社会大环境在其身上烙印的反映。

二、淡泊名利和个性张扬

白朴作为一个优秀的剧作家另一个特点是他任诞自适的隐逸心态。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纵向历史中,传统士人隐逸的情怀从来不绝于缕,从许由、巢父到“竹林七贤”到陶渊明、孟浩然,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销声匿迹。但他们间或地向宦场富贵抛个媚眼,要么就是怀才不遇的孤愤,然而身经罹难、劫后余生的白朴,因为元政府时期一些残暴的屠戮、歧视汉人的民族政策、对知识分子的疏远猜疑政策、白朴打心底看透了这薄情世界与浮萍人生,他宁愿做一个心底自由自在的儒丐之流的下层草民,以自己的超常才华游戏人生,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卑躬屈膝去迎合权贵。

白朴作为一个优秀的剧作家另一个特点是他任诞自适的隐逸心态。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纵向历史中,传统士人隐逸的情怀从来不绝于缕,从许由、巢父到“竹林七贤”到陶渊明、孟浩然,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销声匿迹。这种视功名如浮云的知识分子嘲弄生活的心态对孟浩然来说也许是一种现实的无奈,但对白朴来说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心底知识分子高贵心灵与权势俗尘的傲然对抗,古代知识分子的残留的“士”气在此表露无遗。入元后,进拜为中书中丞的史天泽是白朴父亲白华的朋友,他十分器重白朴的才华,于是举荐白朴入朝,白朴再三逊谢,坚辞不就。在他写的散曲《双调·庆东原》中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反传统的隐逸倾向: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能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在白朴看来,所谓的功名利禄如同水中浮萍,也是烦恼的源泉,要想摆脱那心形的种种羁绊,人生开怀大笑,须早早地将官印丢弃,这样才能从中解脱。至于千秋功名,似人们习惯上崇拜的陆贾、姜子牙、张华等人不值得的一提,多少英雄伟业不过是孤舟蓑翁口头的谈资而已,但为了追名逐利奴役了自个儿的本性那才不值。白朴这种彻底的鄙弃功名利禄的决然态度是元代芬芳苑囿中最艳丽的一朵。故元人郝经把杜仁杰、白朴、关汉卿并提为“不屑仕进”的“金之遗民”。

白朴简介 白朴代表作 第2张

  白朴

三、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立场和偶尔清新明丽的写作风格

金末元初,金留京官员西面元帅崔立发动变乱,向蒙古军献城纳款,还纵兵捕捉屠杀金朝大臣及家属,掳掠妇女进献蒙古军。白朴时年七岁,他随母亲在城中经历了此次变乱,仓皇之中,母亲遭掳,竟不知所终。白朴却赖父亲的好友元好问求助奇迹般活了下来,这件事究竟给了白朴多少的心灵创伤,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从他以后的生活轨迹却可窥出他心灵阴影的蛛丝马迹。在颠簸流离的青年时期,他看惯了由于统治者的暴戾对百姓生活造成的苦难,在战争中人民的用生命和血泪所写就的一首首悲歌,因此在他的散曲中反映了似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生命关怀,例如他在《大石调·青杏子·咏雪》中写道:

空外六花番,被大风漉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沚,寒侵帐幕,冷湿阑干。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如景书画手不尽,好题诗句咏犹难,疑在玉壶间。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严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劝酒家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玄笑语繁,夜将阑,画炉银光灿。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蘭,醉眼矇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臈梅绽。

尽管白朴的散曲作品多数呈现浓郁的感伤的色调,但如果我们就此就认为他是一位把完全悲情主义的文人,那就大错了。他自身浪漫的骨底,使它即使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在对世事的悲观中总在寻找生命中激情的张扬。综上所述,白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具有文人典型的多愁善感的气质,他的优美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形象的佳境。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梨园所扮杂剧,大半蓝本元人,而增饰搬演,改易名目耳。词曲著名者,北曲则关、郑、马、白,南曲则施、高、汤、沈、皆巨子矣。”王国维他们都对之有很高的评价,当然以其《墙头马上》《梧桐雨》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