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李治和武则天差几岁 李治的儿子

李治和武则天差几岁 李治的儿子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李治(雉奴,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出生于长安(今西安),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

其实唐高宗李治的政治能力还是很强的,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得唐朝空前繁荣;后有武则天登基,这两者太引人注目了,导致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大大降低。

李治和武则天差几岁 李治的儿子

  唐高宗

01 唐高宗即位就已经展现出能力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朝皇帝唐太宗奄奄一息,在终南山的翠微宫,政局并不稳定。从下面的文字能看出即位时的紧张局面。

武德末年,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为争权夺利,兄弟之间相互残杀,最终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两家人全部被杀,受这种血腥的历史的影响,在新旧政权交替的时间点上,人们的内心是很不安稳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又一次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

 《新唐书》里这样记载:

“太宗崩, 以羽檄发六府甲士四千,卫皇太子入于京师。六月甲戌,即皇帝位于柩前。大赦, 赐文武官勋一转,民八十以上粟帛,给复雍州及比岁供军所一年。”

太宗病逝,李治紧急征调六府四千甲士护卫他回到长安城,六月初一即皇帝位,大赦天下,赏赐群臣一级爵位,赏给八十岁以上的平民粮食、布帛,免除雍州百姓的劳役以及近年对军营的供给一年。

政权平稳过渡,这一系列的安排井井有条,太宗皇帝已死,皇太子只有自己能够保护自己,李治很淡定地完成了这次政权交接,可以看出他是有能力的。

02 李治如何确立太子位?只靠两个字:“仁、孝”

在李治还未当太子之时,他的两个哥哥已经开始为争太子之位而斗争,李治很聪明的置身事外。

根据《新唐书》记载:

太子李承乾儿时聪明伶俐,“甫八岁,特敏惠,帝爱之”,长大后却走了摇滚路线,喜欢披头散发,假装自己是突厥人,说突厥人的语言,穿羊皮衣服,满头小辫子,五人一组,玩打仗的游戏,用刀割羊肉烤着吃,“又好突厥言及所服,选貌类胡者,被以羊裘,辫发,五人建一落,张氈舍,造五狼头纛,分戟为阵,系幡旗,设穹庐自居, 使诸部敛羊以烹,抽佩刀割肉相啗”,可惜玩骑马打仗时还把腿摔瘸了,这样的人肯定不能成为皇帝,皇帝就把他废掉了。

魏王李泰长得很帅,是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喜欢读书,找来很多文人一起编订了《括地志》,这是本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书,能看出李泰心怀天下、志向远大。太宗很喜爱他,还说李泰很像自己。问题是李泰见太子不成器,于是开始拉帮结派,准备夺太子位。“时皇太子承乾病蹇,泰以计倾之,乃引驸马都尉 柴令武、房遗爱等布腹心,而韦挺、杜楚客相继摄府事。二人者,为泰要结中朝臣, 津介赂遗,群臣更附为朋党。”太宗很担忧,如果李泰即位,恐怕李承乾和李治等皇子都有被杀的危险。

晋王李治是嫡三子,与前两位皇子都是长孙皇后的孩子,他就显得很孝顺,性格很温和,与人为善。

帝犹谓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稚奴就是李治,太宗知道李治仁爱(也可以理解为懦弱),如果立他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都可以保全,避免兄弟相残,但他怕社稷不稳,于是问长孙无忌。

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 “谨奉诏,异议者斩!”帝顾王曰:“舅许汝矣,宜即谢。”王乃拜。帝复曰: “公等与我意合,天下其谓何?”答曰:“王以仁孝闻天下久矣,固无异辞;有如不同,臣负陛下百死。”于是遂定。太宗想立晋王,找来大臣们商量,长孙无忌说:“遵从皇帝的旨意,谁有不同意见就杀了。”太宗跟李治说:“你舅舅这么看好你,赶快感谢他吧。”李治拜谢,皇帝又问:“怎么向天下人交待?”长孙无忌回答:“李治仁孝,一定不会有异议,如果有什么变化,我愿意死。”这事就定了。

李治和武则天差几岁 李治的儿子 第2张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同样也是李承乾和李泰的舅舅,为什么他那么坚定地支持李治呢?就是因为他的“仁和孝”,他当太子更能彰显自己辅政大臣的能力。

高宗李治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在即位前表现出仁爱和孝顺,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深知自己的父皇最怕的是骨肉相残的事再次发生,自己的两个哥哥的所作所为很明显是很有野心的,而自己只能示弱这一条路,才能让自己的父皇安心,最终如愿。

根据《旧唐书》记载:

他刚即位就立刻“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这是他的“仁”。

9岁时长孙皇后去世,他非常伤心,这种悲伤感动了身边人,太宗因此很宠爱李治,“及文德皇后崩,晋王时年九岁,哀慕感动左右,太宗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这是他很有“爱”。

太宗征辽东受伤,李治竟亲自为父皇吸吮伤口,“时太宗患痈,太子亲吮之”,这是“孝”。

03 李治的皇帝当得怎么样

李治的治国能力从他即位时的安排就能看出端倪,他在太宗出征时,经常以太子身份监国,有很多的行政经验,太宗也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获益匪浅。

对内处理妥当之后,高宗开始着手对外事务,可以说干得非常好,他领导下的对外战争胜多负少,疆域达到有唐以来最大,像隋炀帝、唐太宗一样,高宗也征高丽,与前两者不同,只有他取得成功,并在朝鲜战场打败了日本人,白江口一战,日本彻底心服口服地归顺大唐。

他的战绩如下:

永徽元年(605年)高侃在金山打败突厥军。

永徽三年(652年)正月初五,梁建方与沙陀突厥军在牢山交战,击败沙陀军。

显庆元年(656年)程和节与阿史那贺鲁的部属歌逻禄、沙陀突厥军在榆慕谷交战,击败敌军。程知节与阿史那贺鲁在怛笃城交战,击败贺鲁。

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在金牙山打败并俘虏阿史那贺鲁。

显庆三年(658年)正月二十五日,杨胄与龟兹国的羯猎颠在泥师城交战,将其击败。程名振与高丽军在赤烽镇交战,击败高丽军。苏定方将俘获的阿史那贺鲁进献太庙。

显庆四年(659年)三月初五,昆陵都督阿史那弥射与西突厥的真珠叶护在双河交战,将其击败。

显庆五年(660年)正月初二,苏定方俘获都曼进献朝廷。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任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新罗国王金春秋任山禺夷道行军总管,率领三个将军的军队和新罗兵讨伐百济。八月十二日,苏定方与百济军交战,将其击败。十四日,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与悉结、拔也固、仆骨、同罗的军队交战,将其击败。十一月初一,苏定方俘获百济国王进献朝廷。阿史德枢宾与奚、契丹交战,击败敌军。

龙朔元年(661年)八月十一日,苏定方与高丽军在浿江交战,击败高丽军。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常胜将军薛仁贵讨伐吐蕃,结果全军覆没,有唐以来,这是最惨一败。

粗略计算,670年败绩之前,对外战争几乎没有败仗,这是高宗执政能力的最好证明。

04 高宗很了解武则天

高宗李治在当太子时就注意到了武则天,那时是贞观二十年,皇帝病重,李治进宫服侍,他和武则天两人第一次见面,两人都很喜欢对方。“因入侍,悦之。”

太宗去世一周年,高宗去感业寺,有一次见到武则天,“高宗幸感业寺,见而悦之,复召入宫”,这次见面后不久,武则天又一次入宫,要知道这是的武氏相当于高宗的后妈,这种行为要顶多大的压力可想而知,也可能有胡人血统的皇室不在乎这些,总之,可以看出高宗对强势的武则天的喜爱,同理,高宗还喜欢强势泼辣的萧淑妃,皇帝喜欢这种性格的女性是可以确定的。

贞观时期,发生了一件小事,它展现了武氏的强悍的性格,太宗有名马师子骢,无人能驯服。武氏自己说能制服它,但需三样东西:铁鞭、铁锤、匕首。

这事儿,高宗肯定听说过,他没有反感,反而依然选择喜欢这样的武氏。

李治和武则天差几岁 李治的儿子 第3张

  武则天

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当了高宗的皇后,但皇帝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处理政事,便请武氏代为处理政务,武氏开始掌权,培育自己的势力。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加号“天皇”,武后也加号“天后”,天下人称他们为“二圣”。皇帝虽曾想要废黜武氏,但最后又放弃了。我们大胆猜测,夫妻之间有20年深厚的感情,另外,最重要的是:武氏有很强的治国能力,可以让李唐的政权更加稳固。

李治用武氏确实尝到过甜头,就是刚刚即位,太宗留下的顾命大臣们都皇帝的执政有很多阻碍,高宗软弱又不能摆脱,这时有个强硬的帮手出现,解决了高宗想夺回控制权的问题。李治利用立武氏为皇后的机会,激化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等与武氏的矛盾,将这些大臣和他们背后的功勋贵族集团所消灭,自己得以掌握实际权力,高宗不傻。

武则天当然也不傻,如果没有高宗的支持,她什么事也干不成,高宗去世前,她只能默默忍耐,等待实现自己理想的时机。

历史没有假设,但如果高宗身体很好,他是能牵制甚至是控制武氏的,可惜李唐家族的疾病——“风疾”严重影响了高宗的理政能力,有时皇帝头痛不止,不能处理政务,太子李哲又不可靠,只能委任武则天单独处理政务,高宗没想到武氏的能力完美匹配自己的野心,最终完成代唐建周,神龙政变后,武氏改悔,归政李唐。

总之,李治是有不错治国能力的,但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拖后腿的是自己孱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