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明朝对于辽东地区的经营策略出现了哪些问题?李成梁为何移建宽甸六堡?

明朝对于辽东地区的经营策略出现了哪些问题?李成梁为何移建宽甸六堡?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成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辽东,古称营州,辖境包括今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因其位于辽河以东而得名。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辽东为“京师左臂”,所以此后的明代史料中又习惯以“辽左”代指辽东。

辽东地处欧亚大陆东岸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理环境优势明显: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等条件利于人丁兴旺;日照丰富、雨量充沛等条件利于农作物生长;冬长夏暖、东湿西干等条件利于饲养耐力较强的优质战马;辽河、浑河、大凌河等三百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尤其是发端于内蒙古高原的山脉和长白山支脉共同形成了一道守卫辽东的天然屏障,给中原王朝经营辽东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辽东与中原仅有一条狭长的辽西走廊相连。一旦中原王朝发生动乱或是辽西走廊被切断,辽东地理环境的优势很快就会催生出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从而使中原王朝的东北部面临严重威胁,进而导致中原王朝在经略西域、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时首尾难顾。隋唐两代之所以会产生攻灭高句丽的执念,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明朝对于辽东地区的经营策略出现了哪些问题?李成梁为何移建宽甸六堡?

大明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深刻认识到能否掌控辽东事关王朝安危,所以在徐达占领元大都后不久,朱元璋就命令马云和叶旺攻占辽东。并且根据《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朱元璋还曾遣使告诫马云和叶旺:“沧海之东,辽(东)为首疆,中夏即宁,斯必戍守。”

为了经营好辽东,明太祖朱元璋主要采取了四种措施:

1、设立定辽都卫,统一管理大明在辽东的驻军、卫所;

2、设立府县,方便以后移民实边;

3、派冯胜率二十万大军清剿元朝在辽东的残余势力;

4、派十五万大军常驻辽东,进行屯垦戍边。

得益于这四种措施的施行,至洪武九年,辽东已初步呈现出繁荣之景,人口由元末的十万(元军与红巾军在辽东的厮杀导致辽东人口锐减至十万)增加到了五十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来往的商旅也在逐渐增多,尤其是辽阳成了明代四大冶铁中心之一。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辽东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但是,洪武十年,明太祖朱元璋却下诏废黜辽东地区的府县,仅留下卫所,就连事先计划好的向辽东移民的措施也不再施行,导致辽东的发展突然停滞。

大明之前,强盛的中原王朝都会采取移民实边、设立郡县直接管辖等措施来经营辽东,目的是为了解决“旷土寡民难以养军”、地旷兵寡难以守卫等问题。而朱元璋的做法直接导致了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明代对辽东的经营,所以,废黜府县、不移民实边就成了明初经营辽东的两大失策。

明朝对于辽东地区的经营策略出现了哪些问题?李成梁为何移建宽甸六堡? 第2张

接下来,从永乐至弘治时期,明代对辽东的经营更是失策频频:

a、明成祖将宁王从大宁迁至南昌,导致辽东面向蒙古高原的防御出现巨大漏洞;

b、明宣宗允许侯显招降的熟女真诸部内迁,导致长白山支脉这道天然屏障失去作用;

c、明宣宗将开平卫内迁,导致明太祖构建的以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为核心的长城以北防御体系彻底瓦解,大明边防前哨尽失,以至于正统时期由知院阿剌率领的瓦剌骑兵竟然能直接冲到位于辽阳的大明辽东都指挥使司校场;

d、明孝宗时期户部尚书叶淇对开中制进行改革,史称开中折色制。此举导致了包括辽东在内的所有大明边防重镇的商屯、民屯都败坏殆尽,其中的辽东由于未设府县、未施行移民实边,所以“旷土寡民难以养军”、地旷兵寡难以守卫等问题尤为突出。

明代自明太祖时期至明孝宗时期经营辽东的这些失策,使得李成梁出任辽东总兵前的辽东已经出现了民生凋敝、士气低迷、守备空虚、将领贪污腐化、军户不断逃亡等严重问题,导致辽东明军在抵抗土蛮和女真诸部的入侵中连连战败,十年时间竟然有王治道等三任辽东总兵战死,以至于出现了“海、见诸部日强,皆建国称汗”的局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大明距离失去辽东只有一步之遥。

这种情况下,李成梁出现了,在他的率领下,明军接连取得了夹河山城之战、盘山驿之战、卓山之战、清河堡之战、辽河之战的胜利,暂时遏制住了土蛮和女真诸部对辽东的进犯。

明朝对于辽东地区的经营策略出现了哪些问题?李成梁为何移建宽甸六堡? 第3张

但是,接连的胜利之后,辽东“虏势益张”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对此,李成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辽东存在缺乏边防前哨、面向蒙古高原方向存在巨大防御漏洞、天然屏障失去作用、旷土寡民、地旷兵寡等问题,使得土蛮与女真诸部能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对辽东形成包夹之势,导致明军在进行防御部署时会出现处处设防,则处处兵力薄弱、不处处设防,则会顾此失彼的问题,并且在出兵打击土蛮或女真时候,常常会因为担心另一方趁机来犯而不敢深入追击,所以,必须得将土蛮或者是女真诸部“看管”起来,使其不能影响明军在辽东的军事行动

依据自己多年在辽东征战的经验,李成梁准确的选择出了“看管”对象——相对弱小的女真诸部。

其实李成梁选择女真诸部的原因也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女真诸部要想进犯辽东必须得经过宽甸附近的十岔口,并且宽奠地区“北界王杲,东邻兀堂”,是“东胡分犯要路……乃诸夷必争之地”,所以,李成梁只要派兵占据宽甸地区,就能将女真诸部“看管”起来。

恰巧此时(万历元年),张居正派遣兵部侍郎汪道昆前来巡抚辽东,于是李成梁就向他提出了占据宽甸地区的计划——将险山五堡迁移至宽甸地区,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宽甸六堡。

明朝对于辽东地区的经营策略出现了哪些问题?李成梁为何移建宽甸六堡? 第4张

随后,汪道昆将李成梁移建宽甸六堡的计划写成塘报上交内阁,他提到:“张其哈喇甸子土沃可耕,且去暖阳等处适中,声援易及,宜移建孤山堡于其地……出险山一百八十里亦得沃地,宽佃子、长佃子、双塔儿、长岭、散等五区,且当松子岭等处极冲之地,宜将五堡军移建各处,修建六堡……”。

收到汪道昆的塘报后,张居正对李成梁移建宽甸六堡的计划大加赞扬,于是他立即派右佥都御史张学颜出任辽东巡抚,支持李成梁移建宽甸六堡。

张学颜到达辽东后,立即对辽东的防务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他得出了结论:辽东地旷兵寡,既分防不周,广宁、辽阳官军,又一时策应不及,若任其蚕食,靉阳之东将来当为无人之境矣! 如不速采取措施,再迟数年,不惟养成虏患,滋蔓难图,抑且内变潜生。然后,张学颜又在李成梁的带领下前往宽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在那里“露宿三夜”,认为李成梁移建宽甸六堡的计划确实可以“夺虎穴以为内地之藩篱,据羊肠以塞东胡(女真诸部)之孔道”。至此,李成梁移建宽甸六堡的计划得到批准,并随即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