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伯兄弟 原因有两个方面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伯兄弟 原因有两个方面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2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古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重用舅舅?皇帝重用自己的叔伯兄弟不是更好吗?

古代皇帝的确大多数都更愿意重用舅舅,而不愿意重用叔伯兄弟。皇帝这么做,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伯兄弟 原因有两个方面

汉文帝

第一,同姓本家的叔伯兄弟,往往是帝位皇权的最大威胁。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这个“家”的定义决定了,只要是开国皇帝的子子孙孙都天然有继承帝位的权力。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是同姓本家的叔伯和兄弟,往往都是皇权的最大威胁。

如果在位的皇帝英明神武,他们虽然觊觎皇权,却也不敢动作;但如果在位的皇帝稍微软弱无能一些,他们就可能会蠢蠢欲动,伺机窃取皇权。

比如,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等一批忠于刘邦的老臣,联手齐王刘襄及刘姓诸王,铲除吕氏外戚集团,废掉吕后所立的后少帝,拥戴刘恒即位,为汉文帝。

当时,就有不少刘姓宗室认为汉文帝是典型的“摘桃派”,也就是说,汉文帝的一些叔伯兄弟认为他捡便宜了,按理,这帝位不应该轮到他。

汉文帝是英明之主,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很快就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帝位,通过任用自己的亲信,把大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通过封赏功臣而赢得更多实力派大臣的拥戴。

但汉文帝即便是由一帮德高望重的实力派老臣拥戴而坐上帝位,他本人即便算是英明之主,通过一系列措施牢牢巩固了帝位,依然有刘姓宗室图谋他的帝位。

比如,济北王刘兴居率先发动叛乱,开启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朝廷的先例。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土崩瓦解,刘兴居被俘自杀。

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也就是说,不论在哪个朝代,同姓本家的叔伯和兄弟,往往是皇权的最大威胁。所以,皇帝为了巩固皇权,一定会严加防范这些同姓本家的叔伯兄弟。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伯兄弟 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2张

薄姬

第二,舅舅属于外戚,从法理上说无权染指皇权。

从法理上来说,如果是皇帝的同姓宗室夺取在位皇帝的皇权,虽然不算光彩,但人们还是普遍能接受,因为大家心里都会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终究是“肉烂在锅里”。

但如果是在位皇帝的舅舅胆敢夺取皇权,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就属于标准的“犯上作乱”,罪当诛灭九族,人们都会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谋反行为。

这种观念在封建王朝是根深蒂固的,不管是皇族和贵族、重臣,还是普通百姓,都抱有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封建王朝那些皇帝的舅舅们,都了解这种事情千万别做,做了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还以汉文帝为例。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得到汉高祖刘邦宠幸,生下刘恒,但此后很少有机会再见到高祖刘邦,刘恒被封为代王后,薄姬跟随儿子刘恒到了封地做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着来到封地。

陈平、周勃等一干忠心与刘邦的老臣铲除吕氏外戚集团,考虑到吕后之祸,就选择了母家仁善且势力相对单薄的刘恒即位。

这其中,也有刘恒舅舅薄昭的一份功劳,他冒着生命危险,帮着外甥进京打探消息。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后,薄昭被封为轵侯。

薄昭自恃有功,又是汉文帝的亲舅舅,慢慢地,就变得奢靡无度、骄纵不法。甚至胆子大到安插亲信,干涉朝政,逐渐引起汉文帝的不满。

汉文帝十年,薄昭杀朝廷使者犯了罪,文帝不忍心杀他,让其他大臣陪他喝酒,想让他醒悟自杀,但薄昭不肯。文帝只得令群臣为其哭丧,薄昭无可奈何自杀。

薄昭虽然骄纵,但他也不敢轻易冒出篡夺帝位的想法。因为他了解,骄纵犯法也不至于怎么样,但如果胆敢谋朝篡位,那就死无葬身之地,也会被天下人唾骂,永世不得安生。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伯兄弟 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3张

司马炎

但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既有忠心耿耿的叔叔,也有心怀不轨的舅舅。

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中,大多数情况下,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力量的确是来自于同姓宗室的叔伯兄弟,而大多数舅舅则都会尽心尽力扶持和帮助外甥当上皇帝。

但也有例外,历史上既有忠心耿耿的叔伯兄弟,也有心怀不轨的舅舅。

司马炎的亲弟弟司马攸,小时候被父亲司马昭把他过继给了伯父司马师。司马攸比司马炎小10岁,自幼聪慧无比,而且性格温和,亲近贤人而乐善好施。才能和威望都超过了哥哥司马炎。

司马昭对司马攸深为喜爱,本来想要立他为王,但遭到群臣反对,哥哥司马炎被册封为太子,后司马炎即位为帝,司马攸被封为齐王。

司马攸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不管在哪个职位,都颇有建树。司马攸总领军事,安抚内外,非常得人心,为司马炎安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司马炎功劳卓著,为人处事却极为谨慎、低调,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了。但即便如此,还是引起司马炎的猜忌与防范,最终逼迫重病在身的司马攸返回封地,司马攸又气又怒,呕血而亡。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伯兄弟 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4张

司马攸

至于心怀不轨的舅舅,仅以东汉时和帝的舅舅窦宪为例,就可以说明问题。

窦宪因为妹妹成为汉章帝的皇后而得以显赫。汉章帝时期,窦宪因为强占公主田园而被章帝严厉谴责,章帝也削去他的实权,让他消停了一会儿。

但章帝驾崩,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再次获得机会平步青云,一时权倾中外,朝中大臣争相巴结。窦宪因为胡作非为惹怒窦太后,他为将功赎罪,请求出兵匈奴。

窦宪自恃征讨匈奴有功,更加嚣张跋扈,甚至想利用太后以谋逆谋朝篡位。被汉和帝察觉,遭到汉和帝精心部署剿灭,窦宪兄弟等人被逼自杀。

古代皇帝为什么多重用舅舅而不是叔伯兄弟 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5张

窦宪

结语

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对皇帝来说,帝位皇权是他的命根子,谁敢打帝位皇权的主意,谁就是大逆不道的反贼,就必须死无葬身之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皇帝心里,其实任何人都可能对他造成威胁,不管是同室宗亲的叔伯兄弟还是外戚的舅舅,只要侵犯了帝位皇权,皇帝都会想方设法弄死他。

皇帝的帝位皇权如果还不至于受到侵犯,那么,皇帝对同室宗亲的叔伯兄弟的防范之心更强得多,因为他们始终是皇帝的心腹之患;而作为外戚的舅舅,通常要通过和利用皇帝才能得到荣华富贵,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和皇帝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通常他们更能得到皇帝的信赖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