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唐玄宗时期的军事管理制度是怎样的?长安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失守?

唐玄宗时期的军事管理制度是怎样的?长安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失守?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这场浩劫持续了七年零四个月。这场战乱涉及超过四十万的士兵,死伤百姓无数,唐朝元气大伤,死伤人数不计其数,西部也因此失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公元763年,祸患平定,唐玄宗退位,以太上皇身份入蜀,太子李亨登基,在这之前,是于马嵬坡下绞杀杨贵妃,杨国忠被分尸。

唐朝自从开国以来,安定繁荣,物阜民丰,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场战役来的突然,如同场瘟疫。可是对于唐朝中央,祸根却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深种。

唐玄宗时期的军事管理制度是怎样的?长安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失守?

唐初尚武,自李世民开始,辽东地区,吐谷浑以及突厥全境均被平定,中华土地上从南北朝开始,达到了大一统局势下又一次全盛。游牧民族为了向大唐表示敬意,以“天可汗”称呼太宗皇帝,这后来成为唐初一个标志性名词。

地方大了,就得管。

唐玄宗开始,施行别具特色的地方管理系统:在全国开设十个军镇,认命九位节度使,管理边境。所谓节度使,可以浅显理解为军事长官。

为什么说“别具特色”呢?因为唐玄宗以前,军事管理不是这样的。

北朝时期,西魏的大权臣宇文泰为了迎合多国争霸的目标,首创府兵制度,即全国兵农合一,平时耕作,兼顾操练。这样即可以给前线带去源源不断的粮草,又可以保证兵丁充足。隋唐继承了该项制度,并且有所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置折冲府,即基层军事训练组织,特点有二:1.规模小且普遍,唐代共计近700个。2.从民间招募士兵加以训练,可以看作学校,培养出来的军人忠心爱国。

发展到唐玄宗时,以募兵制取代折冲府,顾名思义,直接招募现成士兵,极像现代的“雇佣兵”,少了忠诚。同时,节度使替代了府兵制,使地方军事首领权力膨胀,逐渐发展成军阀。

到742年,安禄山已经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山西一带),手握15万大军。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理由从范阳起兵,仅用一个月,拿下河北山西大部分地区。

但是按理说,唐玄宗即便获得消息稍晚,军事实力还是占据优势的,仅仅调度过来镇守潼关的人马就足有20万,他们因为在“家门口”作战,粮草与武器相对充足。更不要提镇守在西域可以前来勤王的几万大军。除此外,名将十余人,注意,是“将”,不是小头头,他们身经百战,经验无数,诸如高仙芝,郭子仪,李光弼,均参与其中。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敌人打到了天子脚下,长安失守?

答案却相当简单:安禄山用计,唐玄宗中计。

唐玄宗时期的军事管理制度是怎样的?长安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失守? 第2张

在安史之乱的高潮阶段,唐玄宗先是听信谗言,把主将封常清,高仙芝斩首。后任命哥舒翰为将领把守潼关,他采取的作战计划是“坚守不出”,用时间消耗敌人。安禄山则假装实力薄弱,以散兵游勇充当前锋,企图让哥舒翰轻敌之下贸然出击。

敌人的计策没能骗过守城将领,却骗过了唐玄宗,加之有宦官等人在旁边怂恿,皇帝逐渐失去耐心,急令潼关出兵。

那一场战役里,安禄山于狭路设伏兵,诱敌深入,后又投以火石。潼关的2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活下来8000人,将军哥舒翰成为俘虏,后被安庆绪所杀。

得知门户被破以后,唐玄宗命陈玄礼整理六军,带着皇亲国戚家眷财务弃宫而走,长安失守。

稳操胜券,却一点都不从容。一副好牌,全都打烂了。

安史之乱可谓“教科书”版本的战役。于安禄山、史思明而言,灵活运用“设伏兵”之计;于唐朝中央决策者,却是把军中大忌都犯全了:听信谗言、疑心手下、临阵换将、冒然出击……

唐玄宗时期的军事管理制度是怎样的?长安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失守? 第3张

且说这老皇帝一行人,颤颤悠悠来到了马嵬坡,说没有方寸大乱,那是假的。好在太子李亨和陈玄礼还有主心骨,他们好说歹说让玄宗把杨贵妃、杨国忠都杀了;而后“请”皇帝下台,禅让皇位于太子,是为唐肃宗。

肃宗火速任命李光弼,郭子仪为主将,后又遣快马急招西域守兵回京勤王。不到一年,长安、洛阳均被收复。

史学家说马嵬坡是一场计划已久的“政变”,李亨就是想把父亲逼到角落,交出权力。

但说实在的,政不政变已经没什么所谓了,因为在那时候一切早就脱离了唐玄宗的控制。这也难怪,为什么明明一场浩大的战争史,到了马嵬坡,就成生死诀别的爱情故事了。因为在政治上,彼时玄宗已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