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揭秘:明朝每年养这些藩王需要多少钱?

揭秘:明朝每年养这些藩王需要多少钱?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8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明嘉靖时,江闽海防在福建诏安县俘获了两艘海盗走私船,其中葡萄牙船员90多人,葡萄牙人盖瑞特很幸运,从福建发配到广西桂林,在那里受到了王府的接待,因为王府很想看看西洋景,所以经常邀请这些西班牙囚徒去王府聚餐。

这位葡萄牙人后来写了1本关于明朝的专著,其中写到“王府经常邀我们去他们官邸吃吃喝喝,皇帝赐给他们妻妾、奴仆,每月供给他们丰足的各种用品,但他们只是从管制城市和省份接受这些,这些人没有一个有任何职位和权利,他们尽情地吃喝,多半养的肥肥胖胖,哪怕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未曾见过的,我也能看得出他是皇亲。我们在桂林时接受他们的尊敬和款待,胜过别处。这个桂林亲王有1000多亲属,住在大宫,其余亲属分散在城里的不同区域”。

从这里也能看出明朝自朱元璋开始采用分封藩王的政策。总体来说,皇帝之子封为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封世子,嫡长子继承亲王的爵位,嫡长子之外的其余儿子封为郡王,这种制度也被称为世袭罔替,也就是不降爵的传递。

揭秘:明朝每年养这些藩王需要多少钱?

朱元璋不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只是提高他们的待遇,让国家养着他们亲王、郡王,他们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却有很大的经济特权,这种制度下亲王们不腐化才是怪事。

明朝藩王不多,郡王很多,根源在世袭罔替

明朝共计有65位亲王,追封亲王22位,到明末时被废除和绝嗣除封的亲王还有34位,而郡王多达924位。曾有一个说法明朝宗室过百万人,但其实这明显有夸大之说,总数应该是6万多人。

亲王的活动空间有限,他们需要接受宗王府的管理,就算要出城都要先到宗王府进行备案,还有人专门进行监视。分封出去的亲王如果要来朝廷会面见皇帝,所有路上的花销都需要自己承担,不得动用国库的财产;如果违反了法律,视情节轻重也有一定的处罚:轻罪的话会将亲王降为郡王,郡王降为镇国将军,重罪的话,那么就直接贬为庶人,再重就要发配到边疆了。

亲王结婚时也必须履行报备手续,娶媳妇只能娶王府的亲家,而且结婚之后全家都不能在京城做官。

朱元璋此举就是为了防止亲王造反,他知道自己位置就是这么打出来的,对亲王戒备心十足,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削藩,剥夺亲王的兵权,没有了兵权,亲王就算再怎么折腾也没用了,为了安抚亲王,就需要将他们的待遇提的很高。

据明史记载亲王每年的待遇是“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郡王每年的待遇是“岁支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锦一十匹,纻丝五十匹,罗二十五匹,绢及冬夏布各一百匹,绵五百两,盐五十引,茶三百斤,马匹草料月支十匹”。

在明朝太平时期,一石粮食相当于一两白银,就算战乱时期,两石粮食也就抵二两白银,由此可知仅支米一项,亲王一年换算成白银也有5万两,而普通的工农士商工资有多少,他们没日没夜地辛苦一年,收入仅为10到30两不等,大部分底层居民一年能有10余两白银已经非常地高兴了,明朝亲王的待遇究竟有多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亲王来说,每多生一个儿子就多了一个郡王。如果多生100个,那么就是有100个郡王(汉朝中山王刘胜就有100多个儿子,实现起来并不苦难),一个郡王每年仅支米一项就是6000石,100个郡王就是60万石,也就是说生的儿子越多,亲王们过的生活水平越好,由此亲王琢磨出一条发财致富的方法,就是多生儿子。同时每个郡王还要有太监、奴婢伺候,享受郡王的各项待遇,因此明朝的太监也是历史上最多的。

藩王们无事可干,把多生孩子当成致富之路

明朝宗室不进行生产劳动,出城、结婚都需要进行报备,时时刻刻接受监管,他们只能每天在王府中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然后不停地繁衍后代,以求得更好的生活水平,他们的子孙也大多成为游手好闲之辈,每天在自己的封地内欺男霸女,政府还要养着他们,这就是朱元璋定下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根源还在于世袭罔替,与历史上其他王朝相比,世袭罔替有明显的缺陷。

秦朝实行的是宗室无功就无爵;汉朝藩王也很严重,刘彻推行了“推恩令”,远房宗室比如像刘备这样的只能靠编织草鞋为生;唐朝也封皇子为王,但只有皇子称号却没有土地,而且这些人都要住在皇城的住宅里,不能到外地去,比如唐玄宗的皇子们都住在“十王府”,皇孙们住在“百孙院”,唐代的王爵无法世袭,子孙们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爵位;元朝时世袭罔替,王爷一大堆,竞争十分激烈,导致98年换了14个皇帝,非正常死亡的就有5个,这也是元朝内斗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了明朝,宗室的外延很大。亲王嫡长子继承亲王爵,其余子嗣全部为郡王。而宋朝、唐朝和大部分朝代都是降爵制度,比如宋朝亲王嫡长子降成为郡王,其子降两级,成为国公,降爵制度有一个好处就是爵位不断的降低,最终宗室地位就会变成与平民无异。

但是对于明朝来说,朱元璋实行保底爵位,这在世界上任何朝代都没有过这种做法。国家需要世世代代供养着这些皇族,而且数量会不断地增多,呈现几何式增长,其结果必然是国家无力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

明朝末年,朝廷已经养不起藩王了

藩王制度发展的后期,亲王们成为了加速兼并土地的代表,万历年间,福王朱常洵王庄高达1.9万多顷,除了河南地区基本上被搜刮殆尽外,福王又把湖广地区的4485顷5亩土地进行了兼并,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已经养不起宗室了,出现了宗室去官府要钱打死知府的情况,嘉庆帝从此才开始限制王爷妻妾的数量,通过一些方式限制皇族人数的增加,但却依然治标不治本。

中国作为农耕文化的典范,土地是一个国家治理的根基,老百姓只有有口饭吃才不会造反,但是随着地方亲王不断的剥削兼并土地,造成了百姓吃不上饭,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王朝的兴衰其实都是官逼民反的过程,明朝的藩王制度加速了这种现象。

在万历以前,藩王俸禄达到了900万石,这还是统计之后记名的,还有很多统计不全的没有纳入指标,宗室要么拿银子,要么拿粮食,不会给他们不值钱的实物,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情况呢?徐光启曾经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将封地改为分地,封地只收税,买一定的土地给亲王,由亲王来收租,租比税多几十倍,而且土地分完之后就不再对子孙进行分封,也就是亲王要依靠这块为生,必须进行相关治理才能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这种方法既不会让亲王闲着,也能让他们造福百姓。

此外亲王还有一些其他的支出,比如在北京举行婚礼时,或者进行祭祀,如果在北京结婚,这些费用需要由政府统一支出,如果到了地方,就要地方支出,从税收中扣除,亲王修建王府的费用也不用自己掏,著名的福王修建王府就是万历给的修王府钱,数额多达40万两。

亲王在地方有一些徭役还需要地方承担,比如城府的修建,乐工、武生、烧香道士、养殖的牲户、屠户、仪仗、医户等都需要算到地方财政的头上。

到了明末时期,宗藩的费用已经超过朝廷税收的1/3,除了封地以外,其他的各项费用也给明朝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按照明朝政府的执行能力,宗藩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不是没有办法,是没有能力。

结语:

藩王势力的重负导致的是明朝的覆灭,朱元璋想用藩王世袭罔替制度来确保朱家子孙不会沦为乞丐,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当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他开始不断地杀朱放血,最终白白胖胖的朱家人成为了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