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孔融因让梨出名,为何却因为不孝被杀?

孔融因让梨出名,为何却因为不孝被杀?

来源:文史谷    阅读: 7.2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孔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在年少的时候可以让梨,但是成年之后却因为不孝而被杀。那么他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

其实现代人看到孔融的时候,往往会有矫枉过正的行为。想要客观的评价这个人,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去看待它。孔融以孝杀人,但是却以不孝的罪名被杀掉,显得好像很讽刺,某些人认为孔融是个很虚伪的人,但实际上他未必是一个虚伪的人。

孔融因让梨出名,为何却因为不孝被杀?

孔融在担任北海相的时候,孔融杀掉了自己父亲死掉自己却不悲伤的人,实际上是为了完成当时孝道的地方政绩。这是完成政绩的需要,而孔融也绝对不是没有实力的人,他在治理的时候成果也是很好的。

孔融私底下对于孝道的不好言论,也反映出当时的士大夫对于礼教的怀疑和反抗,在经过东汉朝的发展中,儒家在当时已经变得十分虚伪,而且全部都是糟粕了,孔融作为当时天下非常有名的士大夫,他很容易认识到这腐朽的一面,并且进行反思。

后来鲁迅先生在对于当时东汉末期有名士大夫的评价中也有很多精彩的评论。鲁迅曾经说:这群人的罪名是他们破坏礼教,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判断是错的,在晋魏时代,崇尚礼教看起来确实很不错,但实在是毁坏礼教,表面上毁坏礼教的,实际上他是承认礼教的。太相信礼教的反而是因为想拿这个来行自己的方便,所谓崇拜也不过是偶然。比如说曹操杀掉了孔融,都是因为他和不孝有关,但是曹操也不是一个什么孝子啊。只不过把这个罪名强加在反对于自己的人。

鲁迅这么写孔融,同样也是写自己,比如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语言非常偏激,甚至说要甚至要把汉字废除掉,用拼音代替,那显然不是他的本性,不过是太过于热爱中国文化,所以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所以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有名的士大夫有他们的两面性,第一方面他们追求务实,而另一方面他们追求名声,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而我们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就知道孔融通过名声来获得政绩,建立功勋,但是在私底下有非议批判,甚至有偏激的言论,对于这种事情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本身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士大夫的觉醒和反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