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邙山之战率领北齐军获胜,力挽狂澜的人是谁?是高长恭吗?

邙山之战率领北齐军获胜,力挽狂澜的人是谁?是高长恭吗?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1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邙山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颜值即正义、长相就是战斗力,这一规律对男人同样适用,比如传闻帅到戴面具的兰陵王高长恭。公元564年的邙山之战让他扬名立万,甚至因此诞生了《兰陵王入阵曲》;但实际上,真正力挽狂澜、率领北齐军获胜的,是名将段韶。

邙山之战率领北齐军获胜,力挽狂澜的人是谁?是高长恭吗?

邙山之战的背景:北周20万大军围洛阳

南北朝期间,北齐、北周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双方几乎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大战;而中原要冲洛阳附近的邙山,时常成为他们的主战场;两边的开国者——宇文泰与高欢,都曾几乎在此地丧命。北齐武成帝高湛在位期间,此地再次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

当时,北周在位的皇帝是宇文邕,但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护,他们与北方新兴游牧政权突厥走得挺近。公元564年,双方合计从西、北两面对北齐进行夹击,突厥甚至派了十万大先行进入幽州掠夺一番,以试探北齐底细。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同年8月,北齐将流落在晋阳的宇文护之母送回北周,以期缓解双方的关系。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宇文护一时间思想有些动摇,但突厥人可不跟他讲究这些。九月,突厥大军再次集结大军进入幽州,并派使者联络北周出兵。

担心惹恼盟友,宇文护不得已如约东征。十月,北周征集了2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北齐,主攻方向仍是中原重镇洛阳。

当时北齐在西线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周军顺利杀到洛阳城后开始围攻,北齐武成帝高湛则派出了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前去救援。

邙山之战率领北齐军获胜,力挽狂澜的人是谁?是高长恭吗? 第2张

两人率军到达洛阳外围后,远远望见周军的庞大阵势后,直接怂了:“畏周兵之强,未敢进”;而城内已经被围攻了近30天,形势岌岌可危。洛阳若失,则整个华北平原就会暴露在周军眼皮之下,此时的高湛,想起了另一位名将——段韶。

段韶力挽狂澜,大出风头的却是高长恭

段韶时任并州刺史,正在北线抵御突厥人的入寇。为了解决洛阳的困境,高湛紧急将其召回晋阳商议对策。段韶认为,洛阳对北齐而言更加关键:

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邻窥逼,乃腹心之病,请奉诏南行。

这与高湛的意见不谋而合。段韶随即动身,带着1000骑兵赶往洛阳。但高湛还是不踏实,几天后他也亲自前往。

段韶日夜兼程抵达前线,并立即率领高长恭、斛律光等将领登上邙山查看敌军情况。双方在太和谷不期而遇,正式拉开大战。

当时的局面是周军在下、齐军在上,前者仗着兵力优势,派遣大量步兵往山上强攻;段韶则率军且战且退、逐渐诱敌深入,待到对方体力消退、势头放缓时,齐军却突然发力、骑兵发动猛攻。北周军队无力应对,阵型迅速崩溃,大量将士甚至被赶到山涧中摔死。

邙山之战率领北齐军获胜,力挽狂澜的人是谁?是高长恭吗? 第3张

北齐军队趁势往洛阳城外的北周军队猛攻,高长恭亲自率领500骑兵突入金墉城(洛阳城西北角的小城)下,为了让城内人辨认自己的身份,他摘下头盔:“免胄示之面,(城内)乃下弩手救之”。

最终,北周军队全线溃退,北齐大获全胜、度过了危机。随后高湛赶到洛阳后论功行赏,提拔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高长恭为尚书令。

由此可见,段韶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功臣,但实际上,在民间迅速成为红人的却是高长恭:

兰陵武王长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为《兰陵王入陈曲》

但是,被军人们封为偶像,并不会带来好果子。齐后主高纬上台后,对高长恭的威望极为忌惮。公元573年,他派人将其毒杀。一带帅哥就此香消玉殒。

由此看来,不仅“自古红颜多薄命”,男人长得太帅也不是什么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