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和王翦,结局为何不同?

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和王翦,结局为何不同?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白起和王翦这二位名将,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结局不同?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有统治者的英明睿智知人善任之外,还需要有“忠臣良将”的辅佐。

忠臣可以辅佐君主锐意改革,为朝廷开创太平盛世,使朝廷出台的政策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而良将则是为君主冲锋陷阵开疆扩土从而不断的扩大版图。

白起和王翦这二位名将,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结局不同?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几代英明君主的励精图治。先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得秦朝的实力不断提升。后有秦惠文王任用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他舌灿莲花屡次破坏六国的连纵之术多次化解秦国的危机,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以至于后来历代君主任用范雎、李斯等治世能臣。有了他们的辅佐,秦国国力蒸蒸日上,以至于让秦国拥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和王翦,结局为何不同?

然而在这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的大争之世,狼烟四起战火纷飞。正所谓:闻战鼓思良将。也许是天佑大秦,让秦国相继出现了多名能征善战拥有上马定乾坤能力的“战神”。秦国大军在他们的带领下攻城略地一路势如破竹,不断为秦国开疆扩土扩大版图。

在秦国荡平六国的过程中,有两个名副其实的"战神"。他们带领部队东征西战南征北讨,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们各自的结局却天差地别。那么他们都是谁呢?有什么功绩呢?

白起和王翦这二位名将,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结局不同?

白起曾是楚国王族后裔,当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国力日益强大。强大的秦国不甘心偏安一隅,于是便广纳贤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由于秦国推行的按军功授爵的制度让白起慕名而来。

由于白起勇冠三军又善于用兵,很快便在军中崭露头角。他在沙场上屡立战功很快便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后来,秦王任命他为大将军带领秦军四处征战。

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和王翦,结局为何不同? 第2张

他带领秦军进攻韩国,先后攻占韩国九座城池并占领了韩国军事重镇南阳,隔断了上党同韩国的联系。同时大军兵临上党城下。

为了祈求赵国的援兵,上党太守将城池献给赵国。原本上党已是秦国的囊中之物,秦国又怎么能容忍到最的鸭子飞了呢?于是便引发了秦赵之战。

于是,秦赵两军会战于长平,两军在长平拉开了战争。结果赵军大败,白起奉行范雎不收降将之说,坑杀了赵军40万人,从此赵国国力衰退再也没有与秦国抗衡的实力,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由于他功勋卓著,被任命为国尉受封“武安君”。

王翦字维张,自幼习武是秦王嬴政的随侍,秦王嬴政亲政以后,他便成为秦王的左膀右臂。由于他武艺高强又深谙兵法,屡次带领秦军为秦国开疆扩土,令六国诸侯闻风丧胆。

他带领秦军灭赵国俘赵王,攻陷燕国国都并消灭了赵国公子嘉在代国的残余势力。后来秦国伐楚,秦王在朝堂上议论伐楚需要多少兵马。

王翦认为至少需要60万,而李信则信誓旦旦的说20万足以。这让秦王开始疏远王翦,他认为王翦老了没有了往日的英武,于是便罢免了王翦的一切职务,要求他告老还乡。

谁知,李信率领20万大军伐楚大败而归。没有办法,秦王只能再请王翦出山。王翦率领60万大军成功歼灭了楚国。

可以说,在秦始皇荡平六国的进程中,王翦和他的儿子居功至伟。他们满门忠烈,除了最为弱小的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全部为王氏父子所灭。说王氏父子是秦国第一大功臣,丝毫不为过,秦王为了表彰其功绩,封其为“武成侯”。

不同的结局

正所谓功高震主,白起的战功引来了秦王和范雎的忌惮,最终被逼自杀。而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急流勇退卸掉了一切职务,尽享荣华富贵,得以善终。

白起和王翦同为战国四大名将,都曾因功高盖主受到了秦王的猜忌,为什么结局却不一样呢?

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和王翦,结局为何不同? 第3张

态度不同

臣子居功自傲是最大的忌讳,正所谓“一茶一饭当思君恩”。臣子能够有后来的成就,全因君主能够知人善任,只有君主发现了臣子的才能,并且让臣子的才能发挥了出来,才有了臣子后世的成就,否则臣子将不知在何处蒙尘。

长平之战以后,白起居功至伟,他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他便居功自傲认为秦国没他不行。由此引来了秦王的忌惮和反感,秦王便让他交出了兵权。

后来,秦军再次发兵进攻邯郸,结果大败而归。秦王不得已请白起出山,可此时的白起不同意出兵。秦王无奈之下,只能另派他人领兵出征。结果导致魏楚两国联军围秦救赵,让秦军再次陷入被动。

此时的白起不仅不为秦王出谋划策解救秦军的困境,反而幸灾乐祸彪炳自己的谋略,暗讽秦王是因为不听自己的劝告,才导致秦军陷入困境。

秦王听到后勃然大怒,强迫他领兵出征。可是白起的脾气一上来居然称病抗旨。如此三番五次违拗君王的旨意,结果惹来了杀身之祸。

而王翦则不一样,当李信伐楚失败以后,秦王嬴政请他出山的时候,他只是要求秦王派兵自己需要的60万人马而已并没有做过多的推辞。

他趁此机会向秦王索要一些美宅田园,金银财宝这些不疼不痒的的东西。虽然当时有很多人不解,但是这却让秦王嬴政觉得他并不贪恋权势,只是一心想要荣华富贵而已。后来,他带领秦军灭了楚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王翦更是自动请辞解甲归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得以善终。

都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和王翦,结局为何不同? 第4张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闻战鼓,思良将。”但是在太平盛世,手握兵权的武将是最容易受到君王的忌惮的。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身为臣子更是要懂得君心。

只有知进退,让君主知道自己不贪功不贪权,时刻牢记君恩,让君主放下对自己心中的芥蒂,这样的臣子才能得以善终。这也正是同为秦国两大名将,但是却有不同的结局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