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 和玄奘齐名的高僧,鉴真和尚东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和玄奘齐名的高僧,鉴真和尚东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4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唐朝不光有一位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还有一位东渡日本传道解惑的鉴真和尚,两位高僧都是中华历史名人。鉴真比玄奘小了86岁,生活在武则天至唐玄宗执政年间。他是中国佛教律宗南山宗传人,东渡后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思是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最高峰。

和玄奘齐名的高僧,鉴真和尚东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鉴真和尚

鉴真是扬州人,俗姓淳于。他父亲是个佛教居士,鉴真从小耳濡目染,与佛亲切,14岁时随父到大云寺拜佛,看到佛像的端庄慈祥,心有所感,执意出家当了僧人。21岁时鉴真到了长安,深入学习南山律宗佛法。同时摆脱门派之见,遍访高僧,博览群书,除佛经之外,在医学、建筑、绘画等方面都具有了较高的造诣。

公元715年,鉴真回到扬州大明寺修行,再历18年苦修,佛法日益高深,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前后有四万多人受到了他的传戒,鉴真名满天下。

此时,日本是奈良太平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很多农民为了“规避课役”而入空门,因为日本此时没有受戒制度,动辄有数以千计的人自行剃度为僧。日本统治者一看再这么下去,快没人当兵和纳粮纳税了,就决定学习唐朝佛教的受戒制度,由著名法师主持仪式,通过考试确定受戒资格。说白点,就是想当僧人要考试,不是你想当就当了。

实施这个办法,必须要有佛法高深、声名卓著的大法师,日本当时没有,只能到唐朝来请。所以,当时日本掌握实权的舍人亲王就派青年和尚荣睿、普照出使大唐,寻访名僧赴日讲佛受戒。两人在大唐物色了许久,曾经请到僧人道璇前往日本,但限于他的能力和威望,日本方面不能满意,让他俩继续寻访。

终于他俩瞄上了德高望重的鉴真和尚,来到扬州拜谒,诚恳讲述日本佛教的不足以及对名僧的渴盼。鉴真见他们“辞旨恳至”,也有些动心。此时,他想起了中国南岳慧思禅师转生为日本王子的传说,想起了日本长屋王子崇敬佛法,亲赠袈裟给中国僧人的故事。鉴真越想越觉得应该去日本,虽然大海茫茫,路途凶险,但为了弘扬佛法,自己甘冒风险!

鉴真此时已54岁,身体也不太好。而且大唐到日本只有一条生死难料的海路,所以他的弟子们都比较担心,俱“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他的决心感动了弟子,当即有祥彦、思托等21人表示愿意同行。要出海出国,当然需要朝廷批准。日本僧人荣睿、普照赶紧请日本遣唐使向唐朝皇帝奏报,没想到出了点意外情况。

和玄奘齐名的高僧,鉴真和尚东渡中都有哪些趣事呢? 第2张

唐玄宗李隆基开始并没有否决日本的请求,但笃信道教的他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让道士们一同东渡日本,让华夏道教在日本生根、开花、结果。这让日本方面十分为难,心想天皇让找僧人,没说找道人,他们不敢擅作主张,就婉言谢绝了李隆基的提议。李隆基一看生气了,不让道人去,僧人也别去了,就否决了鉴真东渡的请求。

虽然皇帝不同意,但鉴真东渡决心已定,就是偷渡也要到日本弘扬佛法。从公元741年至753年,鉴真一行开始了艰难曲折、充满传奇的六次东渡。前五次,受官府阻挠、海上风浪大、触礁、沉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失败。特别是第五次遭到狂风恶浪的袭击,鉴真一行在海上漂泊了14天,最后漂到了海南岛。返途时鉴真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的志向更加坚定。

终于,搭着日本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又历经多次的风雨漂泊,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了,到达了日本九州地区。鉴真六次东渡历时12年,期间先后有36人死于船祸和伤病,200多人退出东渡行列,但鉴真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终于实现了东渡传法的宏愿。

此后鉴真在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了日本统领佛教事务的“大僧都”,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