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百态 > 历史剧 > 《上阳赋》喜迎开播,剧中的及笄并不一定必须是十五岁

《上阳赋》喜迎开播,剧中的及笄并不一定必须是十五岁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3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从2020年末到2021年初,《大秦赋》、《有匪》以及刚刚开播的由小说《帝王业》改编的电视剧《上阳赋》等几部古装大剧相继上映,剧中男女主角的年龄问题成了这几部剧的统一槽点。

先是满脸沧桑的张鲁一扮演12岁的秦王政,然后是结婚生子后略有倦容的赵丽颖扮演13、4岁的少女周翡,现在又轮到了年近不惑的章子怡扮演及笄之年的王儇。

很多网友吐槽章子怡剧中的形象不像15岁的少女,看起来太违和。咱们先抛开章子怡到底有没有少女感这个问题,先来说说古人的这个“行笄礼”,其实古人说的及笄可并不一定必须是十五岁。

在中国古代,男性第一次重要的仪式就是弱冠礼,而女性对应的就是及笄礼。基本相当于现在的成年礼,男性从此要开始独立,女性则可以成婚论嫁。

《上阳赋》喜迎开播,剧中的及笄并不一定必须是十五岁

及笄礼也俗称“上头”、“上头礼”。笄是指簪子。从我国的周代开始,贵族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都要举行笄礼。根据《周礼》记载一般是在十五岁举行,但是如果一直待嫁没有定亲,也可以在二十岁行笄礼。

及笄礼不同于男性的弱冠礼,不必挑选吉日,而是有固定的日期,都是在农历三月三,也就是女儿节。

《上阳赋》喜迎开播,剧中的及笄并不一定必须是十五岁 第2张

在行笄礼时最大的变化是改变女性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这一步骤的主行笄礼者是女性家长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上阳赋》喜迎开播,剧中的及笄并不一定必须是十五岁 第3张

在此之前女性需穿着采衣,也就是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然后进行三次加笄,每一次加笄的服饰都有不同的含义,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再加:发簪、曲裾深衣。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反映了女子的典雅端丽。

每加带一个复试都需要一拜,一拜父母,感谢养育之恩;二拜正宾,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重;三拜挂图,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之后一般还要接受相应的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和一些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来逐渐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

《上阳赋》喜迎开播,剧中的及笄并不一定必须是十五岁 第4张

所处年代的不同,及笄礼的年龄也有所不同,比如前面说的周朝时期,女性的结婚年龄还是比较晚的,根据《周礼》的记载一般不超过二十岁,但是到了春秋后期,越王勾践规定国内的女性结婚年龄为十五岁。到了汉代,汉惠帝则规定了女子的结婚年龄为十三四岁;在宋仁宗在位期间,规定了女子可以结婚的年龄是十三岁;明太祖则规定女子结婚年龄为十四岁。

而如果到了相应的年龄还没有结婚,有的历史时期还会给予相应的处罚,在汉代如果到了十五岁以上还没有嫁人,就要罚六百钱。西晋时更为过分,晋武帝规定了,女子如果到了十七岁还不结婚,那么官府就会出面将她嫁出去。

其实这种规定的出现,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增加国内的人口总量,只有人口总量上去,才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灾难、战争。可惜很多年轻的女性却成了这些规定下的牺牲品。

《上阳赋》喜迎开播,剧中的及笄并不一定必须是十五岁 第5张

所以《上阳赋》这部剧中章子怡扮演的也不一定就是十五岁的少女,如果仅凭“及笄”这两个字我们也无法判断她饰演角色的真实年龄,只能说不会超过二十岁吧。而如果说扮演的是一个二十岁的少女,其实章子怡的扮相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通过各种历史画像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生产力低下,没有现代这么丰富的化妆品和化妆手段的时代,二十岁左右的女性真的不一定还有什么少女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环球趣事
科学探索
世界之最
娱乐天地
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