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百态 > 科学探索 >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日双方都不用冲锋枪?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日双方都不用冲锋枪?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7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今天,冲锋枪是影视剧中最喜爱的道具。一挺“花机关”在手,主角以各种玄乎其玄的神勇姿势扫射,火舌乱舞,敌人大片倒7,在屏幕上颇为好看。然而,真实世界的冲锋枪是人见人厌的。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日双方都不用冲锋枪?

抗战初期,中日两军不约而同排斥冲锋枪,视为旁门左道的不正经兵器。日本唯一量产的冲锋枪“百式机关短铳”由1928年起一拖12年,直到1940年才上线量产,中国则根本不考虑以冲锋枪为制式兵器。白刃战中,步枪与刺刀才是真正的主角。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日双方都不用冲锋枪? 第2张

中日两军之所以双双抵制冲锋枪,要归咎于大名鼎鼎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暴风突击队使MP-18声名大噪。它传入中国,成为时尚新宠,时称“白克门枪”。吴佩孚的“孚威上将军卫队’以“白克门”为门面,军威赫赫。1925年,汉阳兵工厂试造“白克门枪”成功,南北各大兵工厂热情跟进。

MP-18机件简单,只要将罕见的9毫米鲁格枪弹改成国内能生产的7.65毫米弹,量产是轻而易举的。驻军南充的四川小军阀罗泽洲将吴佩孚卫队缴械后得到80挺MP-18,土法炼钢来样开发,居然造出“质量十分精良,与原厂所造毫无差别”的白克门枪。MP-18如此容易制造,理应大行其道,但“白克门”热只维持两年,就迅速退烧。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日双方都不用冲锋枪? 第3张

原因何在呢?

一发中正式步枪的7.92毫米尖弹,弹壳(含弹头)全长80毫米,发射药量3.06公克;而一发MP-18的原厂9毫米鲁格弹,全长29.69毫米,发射药量2.6公克。两种子弹一起,步枪弹比冲锋枪用的手枪弹长2.6倍。上靶场试射,步枪弹发射初速每秒810米,冲锋枪的迷你小子弹只有360米。一旦打进人体,7.92尖弹在前胸开个洞,后背血肉模糊撕开一大片。低膛压、小初速的小手枪弹却连肋骨都打不断,浅浅卡在皮肉之中,一个壮汉能连挨两三枪不倒,杀伤力非常低落。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日双方都不用冲锋枪? 第4张

冲锋枪更糟的是射程。白克门枪图轻便,枪管短,有效射程很短,而且连续射击准确度奇差,实际战斗能瞄准命中10米开外的敌人,已足庆幸,与机枪没得比,根本不能当成“手提机枪”。

白刃战是刺刀贴面直刺的近身肉搏,MP-18很憋屈,远距离射击当不了“机枪”,白刃近战时不是卡弹自爆,就是走火杀伤自己人,也不是合格的“步枪”,因此很快就被打入冷宫。

环球趣事
科学探索
世界之最
娱乐天地
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