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古代书生赶考真的会住破庙吗 朝廷对考生有特殊照顾吗

古代书生赶考真的会住破庙吗 朝廷对考生有特殊照顾吗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书生赶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看古典小说戏曲,常有书生赶考的桥段。

书生么,一般是不禁风雨的文弱样子,还透着一股穷酸劲。进京赶考途中,要么高墙边偶遇个富家小姐,要么破庙里遇着个仙女小倩。

不过疑问是:按古代科举分级,有资格上京赶考的,至少是个举人——当年范进通过乡试中举,高兴得都疯了——中举,意味着出官入仕。

那么上京时,还会有“穷书生”住破庙的可能吗?

古代书生赶考真的会住破庙吗 朝廷对考生有特殊照顾吗

我们往下看。

以明清为例,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发榜在九月。而进京会试,是在乡试次年(殿试则是在会试后一个月),考期多在二、三月。

从9月中举到次年2月进京会试,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身份虽然不同,巴结的人也多,但马上脱贫致富的可能性还不大。

而况,举人不能马上当官,他得等机会,可能几年过去,也没能获得理想的官职。

更何况,举人出身只能做些小官,还多在偏僻地区,而进士出身的人则有可能在皇帝身边,出将入相。

也就意味着,但凡一个人中了举,谁都乐意过几个月上京拼一把的。

除非经济确实不行,只能先做官赚钱再去考试的。清朝的毕沅就是如此,而且还中了状元。但这情况并不多见。

至此我们判定,进京赶考的主角依然是穷书生——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二个疑问,为何遇见小倩?

古代书生赶考真的会住破庙吗 朝廷对考生有特殊照顾吗 第2张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古代没有飞机高铁,没有汽车大巴,路途也不似当前这么通达,除非京城及周边人士,不然,上京赶考都是山也迢迢、水也迢迢。

看看从唐至清的都城:唐朝为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宋开封,南宋杭州;元朝北京;明朝南京和北京;清朝北京。

再看书生的状态:十年寒窗,极少锻炼,身子骨不会很结实。家境好一点的,过水乘船、旱路骑马,但旅途的劳顿和风险却是一定的。

道光二年(1822年),昆明举人尹尚廉上京城会试,走到距京城不远的河北安平县时,想坐船走捷径,没想到船翻了,一位饱读诗书的举人就此溺死他乡。

穷人则更不容易,或徒步,或沿路“搭车”,没有书童陪伴,没有足够的金钱,山野之间,随时有野兽、毒虫、毒蛇的攻击,或淋个雨感冒咳嗽,在医疗条件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古代,这些,都能置人于死地。

至此我们判定,跋涉在山水之间,确实有住破庙,有奇遇的可能。至于说遇见仙女小倩,我们知道,那只是个故事。

第三个疑问,朝廷对考生没有特殊照顾吗?

古代书生赶考真的会住破庙吗 朝廷对考生有特殊照顾吗 第3张

有的,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像个贴身小秘书一路护航。

经济方面,历朝历代都对读书人制定了相应的资助政策,送盘缠或车马接送。

清顺治八年规定:举人参加京城会试,各省布政使给予盘缠:“安徽二十两,江西、湖北皆十七两,福建十五两,湖南十四两,广西十二两,浙江、河南皆十两,山西七两,陕西六两,甘肃、江苏皆五两,直隶、四川皆四两,山东一两,广东二十两,惟琼州府增十两,每名三十两。”

另外的资助就来自于地方乡绅、家族,以及当地书院。

安全方面,典籍中很少出现士子遭遇强盗、土匪的记录,原因之一就是,考生的钱财书籍若被打劫损坏,当地必须严查,不然官员都可能受惩罚。风气一严,土匪也不想去抢了。况且,大家都知道,书生的钱财有限。

另外还有些不成文的规定:如举子赴京会试,在所乘车或船的前面,会挑出一面黄旗,上书“奉旨会试”四字,这个招牌一亮,沿途的土匪或官员,该避让的、该优待的,都自有主张了。

尽管如此,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之间,故事和意外都是避免不了的。

古代书生赶考真的会住破庙吗 朝廷对考生有特殊照顾吗 第4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