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世界史解密:美国和法国的信仰自由有何不同?

世界史解密:美国和法国的信仰自由有何不同?

来源:文史谷    阅读: 8.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信仰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体系,传统上是一个宗教概念,主要由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构成,在有些国家还包括传教自由。20世纪初年,随着苏俄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被这类国家定位为共产党人的信仰,并被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这已经溢出了信仰的本意,此处不表。

但即便宗教信仰自由,也与政治密切关联,即便在政教分离的西方国家也是如此。信仰自由在表面上似乎是想信什么和怎样信是个人自由、外力不得干涉之意,实际上,信仰自由是对压制的抗争与反叛,因而也就有了国别特征和时代性,即一个国家和民族追求与提倡什么样的信仰自由,是针对其所受的压迫力量和方面而去,并非泛泛和共同性对象。

当今的法国在西方社会可以说是宗教信仰最淡漠的国家,这是由于法国的天主教极其反动顽固导致公众极度厌倦和反感之故。

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新教的基础,同时瓦解了西欧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为西方国家从天主教统治下的封建社会过度到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了基础。但法国却基本没有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而且成为追杀迫害异教徒的滩头阵地。因此,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称清教徒革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后一百多年的法国大革命前夕,天主教教士竟然还是法国的第一等级,这就不难理解在整个欧洲向海外扩张其人权、国权、贸易权的运动欣欣向荣时期,久受压抑和剥夺的法国人的愤怒与反弹之极端。本应理性的律师、知识分子如罗伯斯庇尔、马拉、丹顿等领导的雅各宾派眼里只有敌人和鲜血就不再是意外。作为当时第一等级的天主教士和教会由此也彻底失去了在法国国民中被信仰与追随的魅力和力量,自由、平等、博爱就是这种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虽然这未必全盘是正面影响。

世界史解密:美国和法国的信仰自由有何不同?

信仰自由到了美国,就成为反对任何宗教垄断、保护众教平等。这同样是美国国情教情所决定的。

关于美国的宗教基础,德国学者兰克及美国史学之父班克罗夫特都认为,加尔文才是美国的真正国父。按照托克维尔的观点,加尔文的清教主义不仅是一种宗教理论,更是一种政治理论,其中最具实质重要性的是犹太-基督教传统中的约法观念以及所体现的民主观念、习惯和操作规程。可见,基督教、尤其清教信仰在美国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有可能在一定区域和时期内形成精神方面的垄断力量。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必然是危险的,因为美国是移民国家,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复杂化不仅是现实,而且会随着移民的增多呈上升趋势。尊重各种信仰不仅是宗教问题,还事关国家稳定、公民权利和反恐防恐。这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他对自己信仰的反复表达方面得到了突出体现。

奥巴马(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信仰问题在他当选总统后备受争议,除了他的姓名中有“侯赛因”之外,他在批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时对基督教的黑暗历史进行了反思和批评:“就在我们的国家,曾经的奴隶制和种族隔离法也往往假借基督的名义。”在同性恋问题上,奥巴马认为:“我不认为这是一种选择,我认为人的一些特性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也都是上帝的孩子。我们不会去评判一个人爱谁,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基于性倾向的歧视是错误的”。而同性恋在基督教里是基本被拒斥的。他还尊重堕胎者的个人选择,而基督教严格禁止这一行为。奥巴马的家庭成员也不是经常上教堂、按照基督徒礼仪安排自家的精神生活。但他对于基督教、上帝的信奉之意表达的很清楚:他在白宫天天祷告。

作为总统的奥巴马实际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曾呼吁,美国是拥有许多宗教的国家,各种信仰的人应该互相尊重。他说:“美国基督徒仍是多数,但我们有犹太教徒、穆斯林、印度教徒、无神论者、怀疑论者、佛教徒,对他们的信仰我们必须像敬畏与尊敬我们的信仰一样。这也是组成这国家的一部份。”这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态度。

克林顿的绯闻女友莱温斯基谈私人生活与选举时说:“我们选的是总统,不是牧师。”这句话同样可以解释奥巴马的信仰与他本人的自由主义态度。政教分离作为现代政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被确定,政治首脑不为某种信仰绑架和左右,才能对国内各种力量和不同群体一视同仁。可以想象,美国总统旗帜鲜明表达自己对某种宗教信仰的偏好或拒斥,后果将是多么的糟糕。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