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9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

长子朱标

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得起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标的身体熬不住。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了,伺候父亲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仅14岁,日夜守在父亲身边,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动中国”的孝子人物。他是个偏脑袋,朱元璋给他起了个“半边月”的绰号。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

朱标病了4个月

不幸英年早逝

但朱标还是不幸早逝。对于勤恳的老皇帝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丧子之痛——接班人没有了,整个帝国的命运怎么办?那么多大将手握重兵,怎么节制?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居然28天没有上朝。

朱允炆将3个年幼的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到,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周王、晋王、燕王等都有野心。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还差点儿被废了王号。晋王外表残暴,违法乱 纪,然而本质上是个胆小鬼。鲁王是个天大的蠢货,为长命百岁,乱吃丹药,把眼睛吃瞎了。其他的王子有的杀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几个成器的,却是舞文 弄墨、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艺术家。

 

 老皇帝一声长叹

现在,只剩下四子、燕王朱棣和朱标次子朱允炆PK了。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第2张

朱元璋对朱允炆抱着一种复杂的感情,对他仁柔的性格又喜又忧:他柔弱的肩膀,能担负得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吗?这么仁柔,跟个兔子似的,多么大的缺陷啊。做皇帝,必须有狮子、老虎的硬汉性格,否则必定会被政坛上的狮子、老虎吃掉。

朱元璋就立储问题,曾经悄悄征询过大臣的意见。他问翰林学士刘三吾:“太子死了,皇长孙(朱允炆)年幼不懂事。治理国家必须选对人,我想让燕王接班怎么样?”

刘三吾是知识分子,你问他谁当储君,他当然只推荐自己的同类。他头摇得像拨浪鼓:“立燕王绝对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晋王怎么办?皇长孙朱允炆四海归心,大家都拥护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觉。”

文官们拥护朱允炆,因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台后能实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军事化的高压独裁。朱元璋的统治太过猛烈,官员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长久下去没人吃得消,国家客观上需要一位阴柔、仁爱的皇帝,让人民歇歇脚、喘口气。

朱允炆非常有孝道。而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孝”就是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秘密武器。所以,朱允炆一定要将“孝”进行到底。

 

朱元璋欣赏四子朱棣的“武”

对于第四子朱棣,朱元璋确实非常欣赏,尤其欣赏他的“武”,这是朱允炆不具备的特殊优势。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第3张

朱棣是闻着战争的硝烟味长大的,1360年4月17日出生于南京,正是陈友谅大举进攻南京的那一年。他11岁封燕王,17岁迎娶徐达的长女,20岁就藩北 平。朱棣的才能不在朱元璋之下,弯弓射大雕不在话下,尤其喜欢打仗,智谋过人,知道怎么打胜仗。作为罕见的勇士和智慧人物,朱棣可谓一代“战神”。现在他 33岁,正当青春年少。

论才能和胸襟,朱棣都胜过朱允炆。一次,大家在宫里看赛马。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没有打仗经验,所见不过平凡琐事,憋足劲想出“雨打 羊毛一片毡”,软绵绵的,没什么味道。而朱棣见过世面,巧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宏大,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他为众藩王之首,与宁王、晋王、肃王、秦王等沿长城一线封国,为天子守边,抵御北方蒙古人的侵犯,号称塞王。朱元璋允许他们拥有 3000人的护卫,最多的可以达到1.9万人。燕王、晋王、秦王势力最强,多次奉诏攻打蒙古,即使傅友德、蓝玉这样的大将也要听塞王指挥。尤其是燕王朱 棣,负有控制北部门户的重任,能够直接指挥的军队多达30万人,军中大小事自己裁决,只有天大的事才向朱元璋汇报。

1390年,一场战斗使年仅30岁的朱棣威名远扬。那年元旦刚过,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晋王分兵合击,打垮元代丞相咬住、平章乃儿不花。

朱棣首先派出几股哨兵四出侦查,摸清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3月,天下大雪,千里荒原上银装素裹,车马辎重行进十分困难,士兵们冻得直打哆嗦。将领们请求燕王安营扎寨,等大风雪过后再想办法。

朱棣说:“战机就摆在你们眼前,你们怎么看不见呢?这正是出奇制胜的大好时机!”命令大军顶风冒雪,快速而进。大军出现在乃儿不花面前时,他竟然还在帐篷里烤火。

朱棣围而不歼,派乃儿不花的好朋友、降将观童劝降。乃儿不花知道是鸡蛋碰石头,只好请降。朱棣摆酒设宴,酒喝得十分爽,令乃儿不花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主动要求劝降咬住。

朱棣第一次大规模出征,兵不血刃就大获全胜,让朱元璋非常高兴,赏赐宝钞100万锭,夸赞朱棣:扫清沙漠里的蒙古人,就全靠你了!

而另一路晋王,生性怯懦,一踏上当年成吉思汗征战的土地,就两腿发虚,走一走停一停,不敢深入蒙古腹地,连个兔子都打不到。

 

朱棣的血统带来麻烦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杰出,更适合当皇帝。但是,血统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他真的是龙子吗?

江山当然只能交给亲生骨肉坐,必须是纯种的龙种,就是说是马皇后所生。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跳不出这个框框。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第4张

朱棣可能不是马皇后生的,所以朱元璋不会选朱棣接班。

朱棣可能是一个妃子生的,或许这个妃子还是少数民族。有可能是高丽人,究竟是北方高丽民族,还是来自朝鲜半岛,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也有人称朱棣的妈妈是元顺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根据管理宗庙祭祀、礼乐的官方机构太常寺的记载(现已丢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标、秦王和晋王,跟马皇后没什么事儿。而另外一个妃子生了朱棣,这个妃子就是石页妃。

朱棣称帝后纂改《太祖实录》,把能得到的资料全部纂改,拼命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生的,还拿出很多证据证明他当皇帝是合法的,证明朱元璋有意传皇位给他。

而朝鲜的一条史料足以戳穿朱棣的谎言。1389年,朝鲜使臣权近等人在北平拜谒燕王,回国后写了一本《奉使录》。里面说,他到北京燕府去见燕王,可是很不 凑巧,那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燕王妈妈的忌日,燕王不见客人。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所以说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

朱元璋艰难决定: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只有嫡长子继承皇位,大家才拥护。朱棣不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所以经过权衡,朱元璋作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立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这让朱棣十分窝火, 十分不服气。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长孙朱允炆的背,讥讽地说:“没想到我侄儿还能有今天的荣耀啊!”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见,厉声责问朱棣:怎敢对皇长 孙如此无礼?朱允炆急忙打圆场,才没让朱棣十分难堪。

立皇太孙的第二年,朱元璋还是担心朱允炆太文弱,压不住阵脚,管不住军队,于是开始大杀功臣,蓝玉、胡惟庸集团先后被清洗。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朱元璋当初的选择是个错误。如果选朱棣当皇帝,就不会出现后来历时4年的内战。但历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实力。朱棣发 动战争,将朱允炆赶下台取而代之。为抹杀篡权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稳,朱棣拼命说谎,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的亲儿子。指“马”为母,万不得已……

 

 朱元璋“卸磨杀驴”打下江山赐毒酒

朱元璋思考元朝失败的原因,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元朝的武力,天下第一,然而这么快就失败,是因为朝廷没有权力。权力都在地方手上掌握着,导致国家出大乱子。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第5张

朱元璋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他1376年完成地方政治体制改革,4年后进行中央政治体制改革,把地方和中央的大权都抓到自己手里,防止权力旁落。他在法律上以猛治国,刑用重典,手腕稳、准、狠,跟秦始皇的严刑峻法差不多,以吓唬官员、百姓不敢犯罪。

想当年,君主何等融洽!

那是在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他们是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精英中的精华、英雄中的勇士!

28位大将军被封为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郭子兴(已去世)等。在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中,公和侯是最高的两级,地位十分尊崇。陆游的梦想——“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而这些人比陆游幸运得多,封公封侯,总可以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了。

正是他们出生入死,东征西讨,才换来朱元璋的大明天下。

朱元璋也待他们不薄,给予高官厚禄,赐给他们大量土地,也算对得起他们。韩国公李善长做中书省左丞相,魏国公徐达做右丞相,曹国公李文忠做军队一把手(大都督)。

这34个人总共拥有38194户佃农,供养他们,人均达到1123户佃农。朱元璋还跟他们攀亲戚,把郭英的妹妹纳为自己的宁妃,把冯胜、蓝玉、徐达的女儿嫁给皇子,把公主下嫁给李善长、傅友德、胡海、张龙等人的儿子。

这些军事贵族战功大,享有很高的社会特权。朱元璋还颁给他们一枚神物——铁券。有铁券,人就跟猫一样,好像有九条命,死过一次还能转世。本人或子孙犯罪,可以免死数次。

 

功臣多是朱元璋的安徽同乡。“徽官”掌握全国的军政大权,结成淮西集团,倾轧其他的政治集团。当时的诗人贝琼眼中看到的达官贵人多半是安徽人——

“两河兵合尽红巾,岂有桃源可避秦。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第6张

但是,铁券不是使人一次次复活的神药,而是引诱功臣加速犯错、加速自杀的速死铁牌。仗着有铁券,不少人迅速腐化变质。杀人伤人、恃强凌弱、霸占土地、逃税漏税、奸淫妇女、吃喝嫖赌、贪污纳贿,甚至造刀枪、穿龙袍的都有。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常识:伴君如伴虎,功高则震主。功臣太强,让朱元璋感到害怕,梦里都担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孙后代会做别人的阶下囚。

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功臣对王朝的长治久安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要无情地清洗。尤其对其子孙构成威胁的人,必须除之而后快。只有杀,才能确保他以及嗣君控制住军队,不丢宝座。

他扣在功臣头上的罪名也非常模式化:谋反和连坐。只要想杀人,肯定有人站出来揭发他谋反。因为没有什么罪名比这两条更毒辣、更方便,而且一查一个准。谁敢让他不爽,谁敢逾越雷池一步,那无异于找死。他一杀就是一家人,有的杀人手段十分残忍。

肃反运动一波接一波,朱元璋先后肃清胡党、处理空印案、郭桓案,逮捕为害百姓的官吏,几场大案,杀戮官吏接近10万人,试图用别人的鲜血浇灭自己心头的怒火。

德庆侯廖永忠的免死铁券,第一个成为空头支票。他在很多战斗中有功,特别是在鄱阳湖之战中殊死战斗。他还淹死小明王,扫除朱元璋称帝的障碍。1375年,朱元璋将其杀死,理由是他私自穿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穿皇帝的衣服属于逾制,等同于有篡国夺权的野心。

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父子被活活鞭打而死。朱亮祖原是元朝的一员猛将,作战非常勇敢,虽被明军多次俘虏,但从不求饶,誓死不降,一副要杀要剐全凭你处置的劲儿。朱元璋非常欣赏他的勇敢,委以重任。他曾经参加平定四川的战役,因为擅杀部下,被皇帝取消奖赏。他镇守广东,仍然恶习难改,鞭打当地官员,接受富商贿赂,做了很多违法犯罪的事情。番禺知县道同给朱元璋写秘密材料,揭发朱亮祖的罪行。朱亮祖反咬一口,污蔑道同对他傲慢无礼。对大官傲慢无礼,就等于自取灭亡,将道同判处死刑。朱元璋将朱亮祖父子召到南京,用鞭子活活打死。

1384年,临川侯胡美因为犯禁被处死。

 

朱文正被鞭打而死。他是朱元璋的亲侄儿,坚守江西南昌城85天,阻挡住陈友谅的疯狂进攻,为朱元璋取得鄱阳湖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他后来娇纵不法,公然抢夺妇女,玩腻了就投到井中淹死。还割人舌头,残暴不法。还用龙凤图案装修自己的寝室。朱元璋亲自到江西将他逮捕,幽禁于安徽,将他的50多名部下割断脚筋,整成残废。

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竟然有惊人内幕? 第7张

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南征北战,立下不朽功勋。他能文能武,1383年任大都督(军队最高领导人)兼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南京大学校长)。李文忠曾经批评皇帝太依赖宦官,对待官员太苛刻。他居然被毒死(有的说是病死),理由是——礼贤下士,周围知识分子太多,难道你想搞小动作不成?临死前,他对朱元璋说,我给你一句忠告:要少杀人,防止宦官作恶。朱元璋听了,猜测是幕府教唆他这么说的,大怒,把所有的幕府全部杀了,李文忠身边的医生、奴婢60多人全部灭族。不过,朱元璋还是采纳他的部分意见:禁止宦官干政,不许他们读书识字,否则剥皮处死。

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忠厚老实,和朱元璋从小玩到大,胆子很小。朱元璋还在当吴王时,故意把徐达灌醉,扶他到自己的大王床睡觉,试验一下他有多大的野心。徐达酒醒后,吓得魂不附体,在朱元璋面前叩头谢罪,如捣蒜一般。朱元璋看了哈哈大笑。

就是这个老实人,1385年,因为他老婆说错一句话,朱元璋派人把她杀了。

徐达的妻子谢氏是谢再兴的女儿。朱元璋擅自作主把她嫁给徐达,没有通知谢再兴,谢再兴因此怀恨,投奔张士诚。朱元璋最痛恨叛将,对他的女儿大概也恨屋及乌。

谢氏武功很好,使百斤大铁锤,有万夫不挡之勇,就是缺心眼儿,心里藏不住话。谢氏入宫朝贺时,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见皇宫金碧辉煌、十分气派,忍不住对马皇后夸奖:“你家真不错,太好了!我家没有你家好啊!”竟然被朱元璋听见,你难道想弄个大皇宫不成?朱元璋又想起他父亲叛变的往事,十分不爽。他在宫中设宴款待徐达,席间觥筹交错之时,派勇士到徐府杀谢氏。勇士身手十分了得,杀掉谢氏后回来向朱元璋复命,宴席还没散。朱元璋高兴地对徐达说:“你就放心吧,今后可以免除灭门大祸了!”徐达听着发晕,回到家里,看到妻子冰冷的尸体,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面对杀妻之恨,他不敢说个不字,连一点恨意都不敢有。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