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单于死后,王昭君强烈要求回汉的原因是什么?

单于死后,王昭君强烈要求回汉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历来被人们传为美谈。王昭君虽然维护了汉匈关系半个世纪的稳定,但却是以牺牲个人感情为代价的,至少在婚姻一事上是这样的。

王昭君出塞和亲,最初嫁于呼韩邪单于,被匈奴成为宁胡阏氏。她和呼韩邪单于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并与之生下两个女儿。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若鞮单于去世,昭君自此寡居,不到两年便病逝了。

单于死后,王昭君强烈要求回汉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婚姻,王昭君以后母的身份嫁与自己的儿子,她自己是不情愿的。根据《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勒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这里面不无强迫的成分。

王昭君改嫁之事也由此牵扯出匈奴丑陋的婚俗--收继婚。何为收继婚呢?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简单来说,就是“妻母娶嫂”,子妻其母,兄收弟妻,弟继兄妻。需要强调的是,父亲死后,儿子只能娶其后母,对于其亲生母亲,这是万万不能娶的。如果用传统儒家眼光来看,收继婚始终是有悖人伦的,也是有违道德标准的。当年,大汉使臣达到匈奴时,直言人伦颠倒,不能直视。而匈奴人却有自己的解释,这是出于氏族完整的需要。

匈奴是游牧民族,当时匈奴社会尚处于氏族社会的延伸阶段。氏族女子不属于丈夫本人,而是属于氏族内部所有人的。丈夫死后,女子如果嫁往别处或者别的氏族则会无形中削弱本氏族的力量和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逻辑里,女性被看成一种财产,用收继婚来约束本氏族内,可以防止财产的转移和外流。

相对于女性,匈奴男子更多的享有继承权。这种继承,无论是“妻后母”,还是“报寡嫂”,体现的是男权主义。而女子则丧失了真正的发言权和选择权,甚至是改嫁权。

放在汉代较为宽松的婚姻背景下,王昭君无疑是备受煎熬的,难怪她提出要回国。

单于死后,王昭君强烈要求回汉的原因是什么? 第2张

值得一说的是,匈奴收继婚虽然令人脸红,是不是汉族就不存在呢?非也。在封建社会,社会下层特别是贫困人家,弟娶寡嫂的现象却也普很常见。不过,这并不被统治者认可。相反,明、清时期政府甚至出台法律命令禁止。但这种现象,在民间却依旧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