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古代一夜的划分:从一更到五更

古代一夜的划分:从一更到五更

来源:文史谷    阅读: 4.4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时间观念,他们用“更”来划分一天的时间。那么,古代一夜分为几更呢?本文将带您了解古代一夜的划分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古代一夜的划分

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从晚上七点开始,每到一个时辰,就称为一更。具体来说,古代一夜的划分为:

1. 初更:晚上七点至九点;

2. 二更:晚上九点至十一点;

3. 三更:晚上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

4. 四更:凌晨一点至三点;

5. 五更:凌晨三点至五点。

二、五更的起源

古代一夜的划分:从一更到五更

五更是古代中国时间计量单位的一种,起源于汉代。据《汉书·律历志》记载,汉代时期,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官员负责报时,称为“司时”。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每隔一段时间就敲一次鼓,以此来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这种报时的方式被称为“击鼓报时”,而每次击鼓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更。

三、五更的功能

古代一夜分为五更,不仅仅是为了计时,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功能。

1. 文化内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五更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以及命运的变迁。许多诗人和文人都喜欢以五更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散文。

2. 实际功能:五更的划分有助于古代人们的生活作息。在没有现代照明设备的情况下,人们需要依靠自然光线来判断时间。通过五更的划分,人们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如晚上睡觉、白天劳作等。

3. 社会管理:古代政府还利用五更来进行社会管理。例如,夜间巡逻的士兵会按照五更的时间进行换岗,以保证城市的治安;同时,政府还会在特定的时间发布政令、通告等,以便民众及时了解国家大事。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