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赵云给刘备支一招,为啥文官不高兴武将也厌弃?

赵云给刘备支一招,为啥文官不高兴武将也厌弃?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5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赵云刘备支一招,为啥文官不高兴武将也厌弃?

赵云给刘备支一招,为啥文官不高兴武将也厌弃?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以勇猛善战、机智过人著称。他在刘备手下担任翊军将军,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相传,赵云曾给刘备支过一招,使得蜀汉政府内部文官与武将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甚至达到互相厌弃的地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云给刘备支一招,为啥文官不高兴武将也厌弃? 第2张

原来,赵云给刘备支的这一招,正是他著名的“偃旗息鼓”之计。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双方相持不下。赵云向刘备献计,建议将偃旗息鼓,伪装退却,引曹军追击,然后用计击破之。刘备依计行事,大获全胜。

赵云给刘备支一招,为啥文官不高兴武将也厌弃? 第3张

这场胜利本应让蜀汉政府内部团结一心,但事与愿违。文官们认为,偃旗息鼓是一种不道德的战术,不应该被采用。他们主张诚实守信,认为只有在光明正大的战斗中取胜,才是真正的大义名分。而武将们则认为,偃旗息鼓是一种高明的战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减轻士兵的伤亡。他们主张实用主义,认为只要能够取胜,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

这种分歧在蜀汉政府内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文官们指责武将们不择手段,不讲道义;武将们则反唇相讥,认为文官们纸上谈兵,不恤军事。这场争论愈演愈烈,甚至达到了互相厌弃的地步。

赵云“偃旗息鼓”之计引起的这场争论,反映出了三国时期人们对于战争手段与道德关系的不同看法。在实际的战争中,道德准则往往让位于战术需要。赵云的“偃旗息鼓”之计虽然在战术上是成功的,但在道德层面上却受到了质疑。这也表明了当时社会舆论对于战争手段的道德标准的评价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当然,在这场争论中,也有一些文官和武将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认为战争手段和道德标准都应该得到平衡考虑。他们认为,在战争中应该采取合适的战术手段,但也应该保持诚信和道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战争的胜利,又维护了政府的声誉和权威。

这场争论引起了蜀汉政府内部的裂痕,使得文官与武将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这也给蜀汉的对外战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后期与曹魏的交战中,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军事地位也逐渐下滑。

从赵云“偃旗息鼓”之计所引起的争论可以看出,早在三国时期,人们对于战争手段和道德关系的看法就已经有了分歧。这种分歧在现代战争中也有所体现。现代战争中的道德标准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其评价作用也受到舆论的影响。战争手段和道德关系的平衡考虑,一直都是军事指挥官们需要面对的难题。

总之,赵云的“偃旗息鼓”之计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示:在战争中,战术手段和道德标准的平衡考虑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在处理其他问题时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