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467年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在1547年前的今天,0467年10月13日 (农历八月廿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中国北魏皇帝(472—490年在位)。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孝文帝论必须迁都洛阳日月薄蚀,阴阳之恒度尔,圣人俱人君之放怠,因之以设试——魏孝文帝论借天象非议朝政是错误的卿所谢者,私也;我所议者,国也。古人有言,大义灭亲。今元恂违反背尊,欲跨据恒朔谋逆。天下未有无君之国,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大祸——魏孝文帝论法不恕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很受人关注但却意义重大而且特别耐人寻味的王朝—北魏。它在五胡十六国的大混战之中神秘地崛起,沿着盛乐—平城—洛阳三级跳的轨迹,在历史上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在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之间的漫长低迷岁月中,在北魏一朝实现了由弱势到强势,由分裂到统一,由胡族到汉化三大关键性转折,逐渐使北方各族融合进了中华文明之中,开启了通向隋唐盛世的大门。但另一方面北魏统治阶层的残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北魏宫廷留下的不解之谜的数量,在中国历代王朝之中是首屈一指的,或者可以说,北魏的历史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或长或短的不解之谜串联起来的。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在北魏历史上,魏孝文帝拓拔宏无疑是最出彩、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他的改革的功过在引起了一千多年来争论不休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民族和文化命运的深层思考。孝文帝5岁继位,23岁亲政,他的一生与一位女人关系密切,就是他名分上的祖母—文明太后冯氏。  冯氏以一位被灭国的王室后裔身份进入北魏宫廷,在宫廷内外的刀光剑影中一步步往上攀登,铲除了诸多政敌,包括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拓跋弘。魏孝文帝的性格爱好带有冯太后的诸般烙印,以至有史学家认为他可能是冯太后同某个汉族近臣的私生子。冯太后不但是一个宫廷斗争的高手,也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统治者。在她执政期间,进行了四大改革,全面改造了北魏帝国。由于这些改革是在孝文帝的纪年中进行的,历史上常常将之归于孝文帝名下,当然,孝文帝亲政后对这些改革也进行了很好的巩固。

首先是官制改革。北魏前期的官制很不成熟,官吏没有固定的工资,因此被默许对管辖下的人民进行搜刮。地方官不论政绩如何,一律任满6年。冯太后时期,实行了改革,发给官吏固定的薪俸,同时大力加强打击贪污腐败,以“治绩”作为任期长短的依据。孝文帝亲政之后,继续加强肃清吏治。

为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必须尽可能搜刮被隐匿的民户,按照李冲的建议实行了“三长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加强了国家对民户的控制。

而影响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改革是“均田制”。北魏的均田制十分有名,对隋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年男女获得一定数额的桑田和露田。露田年老必须还官,不得买卖,桑田不须还官,超过定额的可以买卖。耕牛也可受田。地方官员按品级授给“公田”。在当时荒地多,自耕农少的情况下,均田制不但可增加自耕农数量,改善农民处境,增加国家赋税收入,还促成了大规模的垦荒运动。

在实行均田令的同时,还实行了与均田令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度,以小家庭为基本纳租单位,奴婢、耕牛受田虽不少,但纳税很轻,这有利于大地主。

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开始亲政。他巩固了冯太后留下的改革成果,并将改革推向了高潮。迁都和汉化改革,使他名垂千古。孝文帝决心做一个中原的统治者,狭小而僻处北边的平城已装不下他的雄心。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心早已定下,但在当时只能争取到一半的朝臣支持。为了南迁洛阳,他可谓煞费苦心。他假称南征南齐,当20万大军到达洛阳之后,便以迁都洛阳作为条件以压服那些劝阻他劳师远征的大臣们。终于在496年,正式迁都洛阳。

迁都之后,魏孝文帝的改革便进入了最彻底、最深刻也最受争议的部分—全盘汉化。汉化改革包括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姓汉姓,鼓励胡汉通婚等方面,其全面彻底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穿鲜卑服、说鲜卑话被严厉的措施禁止,原来的鲜卑贵族大姓全部改为汉族姓氏,包括他自己的姓氏都由“拓跋”改为“元”。孝文帝除自己娶汉女为后妃外,还亲自安排亲族重臣娶汉族士人之女为妻。孝文帝还引进了早已腐朽的士族门阀制度,规定了鲜卑族八个高门大姓,互相通婚,子弟世代任高官,原来鲜卑族以军功封官晋爵的传统被废止了。此举阻碍了寒族人才的升迁,但要使鲜卑族同汉族完全融合,这是必然的一步。

迁都和汉化改革遭到部分顽固的鲜卑贵族的激烈反对,他们抬出了太子元徇作代表向孝文帝发难。元徇策划北归不成被废,后来被孝文帝赐死,顽固派随后企图发动的政变也被镇压。

魏孝文帝以南征为借口迁都,而迁都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发动南征。孝文帝晚年对南齐发动了数次战争,但进展不大,公元499年,他在取得马圈城一役的胜利后,病逝于北归途中。操劳过度的魏孝文帝,在33岁时提前耗尽了一生的精力。

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以征服者的姿态坚挺了近百年,而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仅过了30多年就在内忧外患中瓦解了。有人以此来非议其改革。但统治阶级的腐化毕竟不能掩盖社会大发展的事实。正是在改革后,中原出现了耕地人口猛增、经济文化商业繁荣的盛况。

北魏亡后,后继的北周、北齐政权虽然都曾实行过表面上的鲜卑化政策,但整体的汉化趋势已不可逆转。特别是北周,已处在民族差别完全消失的边缘。此后,亦汉亦胡的隋唐两代皇室相继统治中国,历时三个世纪的民族大融合进程最终完成。正是魏孝文帝打开了通向隋唐盛世的大门。

自秦始皇一统以来,中国唯一一次有可能出现南北远久性分裂的时期就是南北朝时代,南北不但地理阻隔、统治民族不同,甚至在风俗思想等方面也一度走得越来越远。但魏孝文帝消弥了这一切,汉化之后,南北政权之间只剩下地理的阻隔,统一又成为历史的必然。但魏孝文帝的“全盘汉化”使一个古老而且人数众多的民族—鲜卑族,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整体,在近百年后消亡了。对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学方面的争论,不会影响他作为一个改变了人类文明分布面貌的名君载入史册,他在本排行榜中居第54位。

  1884年10月13日 国际标准时间日

在130年前的今天,1884年10月13日 (农历八月廿五),国际标准时间日。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第2张

图为英国首都伦敦郊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钟。

10月13日是国际标准时间日。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后来每年的10月13日便被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1925年10月13日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生

在89年前的今天,1925年10月13日 (农历八月廿六),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生。

1925年10月13日,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生。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保守党政治家和首相(1979-1990),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1987年保守党赢得大选后,她成为英国在20世纪连任3届的首相,在她辞职时成为1827年以后英国任期最长的首相。

父为杂货商,后任市长。她先后在出生地和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受教育(1946年获文学士;1949年获理学士;1950年获硕士学位),是第一位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的妇女,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从事化学研究工作。由于她嫁了一位富商,使她能够学习法律,准备当律师,并专门研究税法。1950年第一次竞选议员,虽然地方保守党选票增加了50%,她仍遭失败。直至1959年才由北伦敦芬奇利的保守党选区选入下院。1961-1964年任年金和国民保险部的议会秘书,后在希思内阁(1970-1974)中任教育和科学大臣(是第二位进入保守党内间的妇女阁员)。1974年保守党在两次大选中失败后,撒切尔夫人于1975年继希思为保守党的领袖。1979年保守党在选举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使她上升到首相的地位。保守党之所以取得这次胜利,部分是由于撒切尔夫公开谴责工会发动的冬季罢工造成了混乱。

英国人认为撒切尔夫人属于保守党的新活力右翼。在她任职期间,该派被称为“干派”,以与称为“湿派”的老式和自由主义的托利党人相对。她主张个人应有更多的独立,少依赖政府,政府对经济不作过分的干预,减少公共开支(能减少个人负税)和货币印制(反映货币主义政策)。在70年代后期,失业人数增加不快,但在她前两届任期内几乎增加3倍,即已由110万人增加为300万人,同时人数众多的下等阶级在扩大。而且,她为了减少通货膨胀所实行的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虽然保守党在议会中占大多数,但在1987年选举中只以稍稍超过40%得胜,这一数字是1922年以来保守党在选举中的最低份额。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第3张

海外方面,在津巴布韦(前罗得西亚)由少数白人领导非法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5年之后,撒切尔夫人于1980年督导其有秩序地建立为独立的国家。1982年福克兰群岛在被阿根廷占领10周之后,英国成功地将它夺回。选民对撒切尔夫人在福克兰群岛冲突时表现的果断领导的记忆,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在她整个任期内,她切实执行的政策使她获得“铁娘子”的称号。这些政策为严密支配内阁阁员,严格执行金融政策,促使工会服从法律的约束,以及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在她执政后期,她经教育、卫生保健和住宅的民营化,把“撒切尔革命”由财经和工业扩展到新的社会政策领域,她保证英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强有力的承诺,并主张英国要有独立的核武器威慑力量。此一立场深受选民欢迎,使得工党弃绝英国传统的核武器及防御政策,虽然1984年在萨塞克斯郡布赖顿发生的爆炸案几乎炸死她和数名高级官员(此案疑为北爱尔兰分离分子所为),但她仍主张北爱尔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内。1990年末保守党内部关于她的欧洲货币和政治一体化政策的分裂,导致她辞去党内领导职务。

  1927年10月13日 鲁丝·埃尔德飞渡大西洋失败

在87年前的今天,1927年10月13日 (农历九月十八),鲁丝·埃尔德飞渡大西洋失败。

埃尔德虽然失败了,却安然得救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第4张

1927年10月13日,23岁的飞行员鲁丝·埃尔德虽然飞渡大西洋失败了,但是却创造了海外长途飞行纪录。她同副驾驶员一起从长岛的罗斯福机场起飞,飞行2623英里后到达葡萄牙以西520英里的海域。她们的飞机“美国姑娘”号由于输油管破裂而坠入大西洋。飞机着火,几秒钟内就沉没了。飞行员没有受伤,被一艘油船救了出来。

  2010年10月13日 中国最后一位飞虎队员吴其轺去世

2010年10月13日 (农历九月初六),中国最后一位飞虎队员吴其轺去世。

10月15日,在杭州一个普通人家的门前,摆满了祭奠的花圈。一排署名“美国飞虎队五大队协会”“台湾中国飞虎协会”“中国飞虎队纪念馆”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字样的花圈,透露出这位老人不平凡的身份和经历。他名叫吴其轺,福州闽清人,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优秀飞行员,加入素有“飞虎队”美称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第五大队,击落过5架日机,4次成功飞越死亡之线“驼峰航线”,自身也曾被击落过3次,幸而大难不死,获得盟军司令部的特别嘉奖,被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

10月13日零时28分,93岁的吴其轺老人安详地走了,结束了他从王牌飞行员到三轮车夫再到浙江大学生物化学技术人员的传奇一生。随着吴老离去,“飞虎队”中国队员已全部凋零。因身体原因,吴老始终无法回乡,但遗嘱称将骨灰安葬在故乡闽清。

1918年,吴其轺出生在闽清县十五都一个乡绅家庭,是家里的第十个孩子。父亲吴銮仕重视教育,膝下孩子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原本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1936年,吴其轺正在青岛读师范大学。但是大街上的一则黄埔军校笕桥中央航校招生的告示,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疾书回闽,希望父亲批准他投笔从戎,“只想杀敌报国,夺回东三省”,并不等父亲回信就毅然从师范大学退学。当时怀抱“航空救国”的有志青年为数众多,能考上航空学校,可谓百里挑一,18岁的吴其轺考上了。

1941年2月,吴其轺被分配到成都凤凰山机场驱逐机总队,任飞行员。同年6月22日,吴其轺驾驶一架没有战斗能力的教练机飞到嘉陵江口的时候,遭遇4架日本战机,被击中后落水。消息传回后,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分光了吴其轺留在宿舍的物品,但吴其轺大难不死,被当地村民救起。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第5张

这次空难,吴其轺身中3弹,坐骨神经被打断,左腿终身伤残。医生表示,吴其轺以后行走都困难,他不信,每天咬牙做几百个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又重新站立行走。1942年,中方空军第五大队与美军“飞虎队”合作,成立中美空军混合团,吴其轺以优异的飞行成绩入选。这一年,日军攻占中缅边境,完全切断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线,中美军方决定开通空中航线,即著名的“驼峰航线”。

这条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吴其轺飞了4趟,晚年仍对该航线之险记忆犹新。吴其轺曾回忆说,当时飞机性能差,最大飞行高度不超过7000米,飞机只能在山峰之间穿行,稍有差池就会撞机身亡;他每次飞行驼峰航线,都做好牺牲的准备。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内举行。吴其轺作为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的分队长,带领他的全体队员和美军援华空军第14航空队的飞行员坐在会场的第一排,见证了日本签字投降的历史一刻。

1948年,吴其轺在全国3000多名空勤人员中考核成绩第一,司徒雷登亲自签发护照,让他前往美国空军大学战术系深造。1949年,吴其轺回国,随国民党溃退台湾,感到非常苦闷。6月,他辗转接到父亲来信,让他回来投身新中国建设。当年9月,一位美国空军少校前来台湾,恰与吴其轺是同学,私交甚好,吴其轺借口要去香港玩,对方一口答应,将他藏在美军飞机带到香港,1949年底,终于历尽艰辛回到北京。

回到大陆后,吴其轺无法继续从事心爱的飞行事业,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退伍来到浙江之江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1954年,吴其轺被迫劳教20年,1974年回到杭州,靠蹬三轮车为生。1980年,62岁的吴其轺获得平反,恢复名誉,并被浙江大学地矿系聘用,从事生物化石标本技术工作。吴老在20年的农场劳教期间,自学了生物化石知识,此时又派上用场。多年来,吴老同事甚至他的儿女,都不清楚这位勤勤恳恳蹬三轮车运货、兢兢业业研究生物化石的老人,曾是搏击长空的抗日英豪。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吴老获得中央政府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6月18日,湖南省政府、中国对外友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联合会联袂给吴其轺发来请柬,邀他作为飞虎队在大陆的幸存者参加纪念活动时,身边的人才知道这位忠厚和蔼的老人,曾是叱咤风云的飞虎队员。当众多荣誉扑面而来,最多时一天有126位记者等候采访吴老,他仍强调说,自己是普通人,抵抗外寇是那个时代每个中国人的本分,与牺牲的众多战友相比,自己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虽然半生坎坷,吴老对自己的经历显然始终不能忘怀。1950年以来,吴老坚持写日记,保存着60多本日记本。在每一本的封面上,都有吴老亲手画的飞机。小儿子吴缘在清点父亲遗物时看到,父亲在一本日记本上画了各种型号的飞机,并在其中一架的边上写着三个大字,“俱往矣”。吴老有2个儿子、3个孙子,几十年来,他给孩子最多的玩具就是飞机,“手折的大挂历纸飞机,不能飞,但是往桌上一摆,就是地道的飞机模型”。

在动荡年代,吴其轺获得的战功勋章全都失去了。2009年12月29日,吴其轺把美国政府补发的“美空军航空勋章”和“美空军十字勋章”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0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吴老在清明节强撑着身体,前往祭拜了岳王庙。在这尊精忠报国的古人塑像前,吴老流下清泪,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又说不出来。明天,吴老的追悼会将在杭州举行,他终于可以毫无牵挂地与战友们相会了。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