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诗词名句 >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点?《阿房宫赋》为杜牧带来了什么?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点?《阿房宫赋》为杜牧带来了什么?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7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杜牧,字牧之,晚年时期居住在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他是晚唐时期官员,也是文学家。他的诗文负有盛名,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题乌江亭》等,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牧的怀古诗吧。

杜牧出身于一个诗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曾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任过宰相,并著有《通典》二百卷。所以杜牧从小就研读诗书,有着远大的理想。后来祖、父相继去世,家境逐渐贫困,但杜牧依旧勤学不辍,到二十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擅诗文。他在二十三岁时就写出了著名的《阿房宫赋》。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二十六岁的杜牧考中了进土。关于他的科举中第,《唐摭言》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一年,礼部侍郎崔郾要到东都洛阳去主持进士科考试,朝中百官都在城门外摆酒饯行,一时冠盖云集,盛况空前。这时,太学博士吴武陵骑着一头瘦驴来到了酒席宴前。吴武陵是有名的清流人士,崔郾有点吃惊,急忙起身和他说话。吴武陵说:“你凭借崇高的声望为天子选拔人才,我又怎敢不尽一点绵薄之力呢!前些天,我偶然看见十几个太学生情绪激昂地在读一篇文章,个个击节叹赏,兴奋不已,我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真有王佐之才。崔侍郎你任重繁忙,恐怕没有闲暇阅读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遍。”说完,吴武陵手捧笏板把《阿房宫赋》朗读了一遍。崔郾听完后也是大为称赞。吴武陵趁机要求崔郾在本次考试中把杜牧评为状元。崔郾为难地说状元已经被别人预定了。吴武陵大声说道:“实在不行,就给他第五名吧。”崔郾还没来得及回答,吴武陵就说:“要是还还不行,就把这篇赋还给我吧。”崔郾只好答应:“就依你吧。”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点?《阿房宫赋》为杜牧带来了什么?

回到座位上,崔郾对喝酒的同僚说,刚才吴太学向我推荐了一个第五名进士。大家追问是谁,崔郾说是“杜牧”。旁边就有人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虽大,却不拘小节,好出入风月场所。”崔郾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杜牧即便是个屠夫或是卖酒的小贩,我也不会更改了。”

当年,杜牧果然在洛阳高中进士,他曾赋诗表达自己的喜悦:“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把春色入关来。”

在这个春天,杜牧是春风得意的。他正月参加进士考试,二月登第,闰三月又参加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随即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在他的这段经历中,《阿房宫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语言精练,工整华丽,气势雄健,风格豪放,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当时的统治者发出了警告,体现了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可以说,《阿房宫赋》为杜牧怀古类诗文的创作开了个好头,从此,他评论历史,指点山河,一发而不可收。咏史怀古诗成了杜牧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点?《阿房宫赋》为杜牧带来了什么? 第2张

其中,大多是借历史事件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的作品。比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中的两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诗歌通过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这和《阿房宫赋》的创作意图是完全一致的。类似的还有《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点?《阿房宫赋》为杜牧带来了什么? 第3张

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分明就是亡国之音啊,而大唐帝王的所为,和陈后主又有什么不同,恐怕亡国的日子也近在眼前了。

杜牧的怀古诗往往可以将眼前的景物与历史的兴亡融为一体,超越时空的界限,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比如这首《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诗中景物云遮雾罩,亦真亦幻,诗人仿佛已经感觉到了晚唐王朝的风雨飘摇,但又希望自己能像范蠡那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何等苍凉而又无奈的抱负!

杜牧的怀古诗,也会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独创的议论,比如这首《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再比如这首《赤壁》,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而且充满着幽默与调侃: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他的这种以绝句论史的形式,也被后来的许多文人所效仿。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