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诗词名句 > 苏轼因曾巩失了状元位,他一首诗被称为最波澜不惊的宋诗

苏轼因曾巩失了状元位,他一首诗被称为最波澜不惊的宋诗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6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曾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1057年北宋的那一种科考,大概是史上最热闹非凡的一次科考了。这一年蜀中眉州的苏洵带着大儿子苏轼、小儿子苏辙进京科考,两儿双双高中进士,从此宋代文坛两颗举足轻重的新星升起。或许是因为苏轼的光芒太耀眼,让世人忘记了这场科考的其它几个重要人物:主考官欧阳修和害得苏轼失了状元之位的曾巩。

苏轼因曾巩失了状元位,他一首诗被称为最波澜不惊的宋诗

与20岁的苏轼首次进京赶考不同,此时的曾巩已是38岁,前几次的失利让他倍受打击,这一次主考官是恩师欧阳修,他的机会总算是来了。然而事实上,当年的科考是匿名,欧阳修根本无法判断哪个是自己徒弟,于是当他拿起苏轼的文章时,本该给他第一名,却误认为是这是曾巩所作,为了避嫌给了苏轼第二名。于是这一场高手如云的科考中,状元竟是才华并不算出众的章衡,苏轼和曾巩都屈居为普通进士。

那么这个同样位居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在欧阳修眼里能与苏轼相比的曾巩,水平到底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品一品曾巩平生的得意之作——《西楼》。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短短28个字写出了宋诗中最霸气的一场雨。

《西楼》北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苏轼因曾巩失了状元位,他一首诗被称为最波澜不惊的宋诗 第2张

后世喜欢用“雍容“和”豪情”来形容这种诗,听起来有些怪异,毕竟雍容从来都是和雅致一起出现的,而豪情似乎总是与狂傲相配,这就是此诗最特别之处。出身书香门第的曾巩,祖父和父亲都是北宋名臣,哪怕写起山中急雨时,身上仍有贵公子的不凡气质。

诗的第一句“海浪如云去却回”,诗人的立脚点在海边的高楼之上,滔天海浪如云彩般高涨,它奔涌向前,却又退回。这一句将浪花和乌云融为一天,山雨欲来时,水天相接,这是视觉上的震撼。

第二句“北风吹起数声雷”,北风和雷声本是相独立的个体,诗人用风吹起雷来形容风势的浩大,这一句是触觉和听觉的描写。至此,诗人完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远景描写。

第三句诗人将目光拉近,细写自己所在的西楼,“朱楼四面钩疏箔”是诗人此时所处的环境。他将朱楼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等待着这场暴风雨的来临。这看似不合常理的举动,正是诗人内心波澜不惊的体现。

苏轼因曾巩失了状元位,他一首诗被称为最波澜不惊的宋诗 第3张

最后一句是全诗最妙的一句,“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索性卧坐着等待着风雨的到来。一个“卧”字将诗人的雍容气质下的不羁豪情写得淋漓尽致,让全诗有了极大的张力。诗人用用眼前千山急雨的动景,来衬托自己内心的不惊,前几句的风之大,浪之猛,雷之响在诗人眼中都不过是一场来自大自然的表演,这样的气魄令人叫绝。

全诗以动写静,以壮景写豪情,堪称最波澜不惊的宋诗。单从这首诗来看,曾巩的笔力确实是极为高明的,这样看来当年欧阳修错将苏轼之作当成他之笔,也是说得过去的。事实上,曾巩平生最突出的是散文,《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都是其代表作,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欢迎一起讨论。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