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诗词名句 >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隐居鹿门时所作,歌咏隐居情怀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隐居鹿门时所作,歌咏隐居情怀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9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孟浩然,本名孟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与王维并称“王孟”。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出世和入世,自来便是中国文人的一块心病,然而这病的根子却在儒家观念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无论是穷是达,大家都不会忘记天下,独善其身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兼济天下的目标。所以,许多隐逸之人,并没有纯粹的寄情山水的心思,不过是一时的蛰居而已。

虽然做不到,但归隐,却是古代文人最终也是最为向往的一个归宿。不少诗人,就通过文化来表达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描述和向往。如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王维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李白的“秋水明落日,流光来远山”……

但孟浩然不同,尽管他也曾有过心向天下、志在君王的渴求,但可惜的是,终其一生,他都未能涉足官场半步,无奈只好选择了归隐。所以闻一多先生说:“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隐居鹿门时所作,歌咏隐居情怀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隐居鹿门时所作,歌咏隐居情怀 第2张

颈联“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两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尾联“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点破隐逸的乐趣。在这两句里,“幽人”既是指庞公,也是诗人自己。当他行走在当年宠公走过的路,居住在他归隐的山林,这是两个时空、两代文人之间的默契和共鸣

只有亲临鹿门山,孟浩然才更懂得庞公的乐趣和伟大。“遁世无闷”的真谛,在此刻仿佛无须打通,已经为诗人解开。山路、山石、山月、木屋、树林与之相伴,耳畔是清风与鸟鸣,是幽静与恬淡,或许还有一丝寂寞和孤独,却没有惶恐与纷扰。这是诗人与世无争和隐逸乐趣,不慕名利与淡泊的情怀。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隐居鹿门时所作,歌咏隐居情怀 第3张

纵观全诗,以浅淡的语言、自然的结构、富于暗示的写景,把作者内心的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动人地活画出一个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在寓情于景、以景抒情方面,这首诗是很成功的。

一方面是悠扬的钟声从山间古寺中传出,回荡在山林间的梵音提醒着人们:世间还有返归本源的修炼之路;另一方面是渡口俗人抢渡回家的喧闹争吵,使人想起尘世间眼光短浅的无休止的争斗和随之而来的无尽的烦恼。一边是常人踏着沙岸回尘世之家,另一边是隐者乘着渡船回返归真之家。

归隐圣地的月下风光,飘然有仙气。岩石上的门、松林间的幽径,在常人看来都给人“寂寥”的感觉,但在“幽人”自己的体验中则是恬然而超脱、闲逸而自适的。通过这种不断的对比,两条迥然不同的人生归宿之路便清楚地摆在读者面前。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