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百科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中巧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何含义

红楼梦中巧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何含义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刘姥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王熙凤人生观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她对穷婆子刘姥姥的态度展现出来的,王熙凤是何等人物,堂堂荣国府的管家,一介女子管理上上下下几千人,而且管理得还特别到位,本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荣国府,愣是在她的管理下多挺了好几年,王熙凤这样的女子,别说古代,就算放在今天也是极为罕见的。

红楼梦中巧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何含义

但不可忽视的是,王熙凤性情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她年纪轻轻便被委以重任,在贾府内可谓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性格自然骄傲些,显得争强好胜,由此对人对事都呈现出一种“我最牛”的架势,举个例子,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秦可卿要引荐自己的弟弟秦钟跟贾宝玉结识,王熙凤便提出也要一见,于是阿凤与尤氏之间有了这么一番谈话,且看原文:

尤氏笑道:“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惯了的,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凤姐笑道:“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竟叫这小孩子笑话我不成?”——第七回

即便明知尤氏是玩笑之语,凤姐也丝毫不肯在口角上落下风,可见此时的王熙凤锋芒毕露、不知收敛,自是年少轻狂做派,这种状态下的王熙凤,要她尊重刘姥姥这样的穷苦人,是不太现实的,且看刘姥姥第一回进贾府,王熙凤是如何对待这位老人的,且看原文:

刘姥姥会意,于是携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凤姐儿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又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第六回

诸位可以细细品味王熙凤此处的神态,曹公之笔墨着实精准,将凤姐之精明世俗的强大气场如临其境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刘姥姥进入堂屋,王熙凤早已知晓,但故意“不抬头,只管拨弄手炉内的灰”,一副领导模样,登时便镇住了刘姥姥一干人,其后又装作“恍然大悟”,急忙起身问好,展现自己待客热情之分寸,不得不说,曹公此处将王熙凤真真是写活了。

但大家想必也感受到了,王熙凤的热情是装出来的,在她眼中刘姥姥只不过是个打秋风的贫困婆子,说的难听点就是上亲戚家“要饭”,凤姐打心底里是看不上的,所以最后用二十两银子轻松打发了刘姥姥,并额外给了刘姥姥一串钱,让刘姥姥雇个车回家。

红楼梦中巧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何含义 第2张

目前不少论者认为这一吊钱乃是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恩情,站在结果论而言,固然是正解。但笔者认为,完全用“感性思维”来理解王熙凤的这一串钱未免有自我感动的嫌疑,王熙凤这么做的大部分原因还是为了周全妥帖地处理刘姥姥打秋风这件事,以此显示自己滴水不露的办事能力。

所以,这个时期王熙凤是不存在主观意愿上的善待行为的,但其后她的性情悄然发生了变化。书中有一处异常明显的对比,且看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净虚尼姑想借用王熙凤的权力,拆散张金哥与守备之子的姻缘,王熙凤为了区区三千两银子,当真就干了这件缺德事,而且还大发厥词: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第十五回

从此处可见王熙凤的人生观乃是“世间万般,唯我最大”,她坚信人定胜天,觉得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性,她就能办到任何事。可到了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的时候,我们发现,王熙凤的人生观悄然之间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具体就体现在她居然主动请求刘姥姥给自己女儿大姐起个名字:

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她还没个名字,你就给她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比我们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

脂批云:一篇愚妇无理之谈,实是世间必有之事。毋庸置疑,王熙凤的三观悄然发生了变化,她之前称自己不信报应、地狱,可如今却深信女儿大姐儿生于七月七日不吉利,还为此专门恳求刘姥姥给女儿起个名字,理由也是荒诞至极:贫苦人起的名字能压得住邪祟。这就好比今天,某个亿万富翁之家,为了孩子未来好养活,专门起名叫“狗蛋”、“狗剩”,岂不贻笑大方?

红楼梦中巧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何含义 第3张

从此处就可以看出,王熙凤从之前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转变成了“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王熙凤作为母亲,逐渐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并结合女儿大姐儿频繁多病的实际情况,她开始陷入“关心则乱”的状态,于是寄托希望于未知的力量——开始接受神佛、命运之类的说法。

这也是为何王熙凤开始以善意对待刘姥姥的原因所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时,王熙凤曾说“你看我们这里轰轰烈烈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看似谦虚低调,实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随便应付刘姥姥而已;但是第二次刘姥姥再来,王熙凤与刘姥姥的对话中,处处可见阿凤的真诚,她甚至不嫌弃刘姥姥,直言相求为女儿起个名字,以保女儿平安,刘姥姥建议取个“巧”字,王熙凤当真就用“贾巧”作为女儿名字,可见此时的阿凤,对待刘姥姥才是真正的善意。

所以刘姥姥进贾府,恰恰映射了王熙凤人生观的转变,作者巧妙将其寄予在王熙凤先后两次对刘姥姥的态度上,可谓是一处暗写,非细心之读者难以发现。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