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后宫人物 > 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前还有百万大军 隆裕太后为何不一战而是拱手送人了

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前还有百万大军 隆裕太后为何不一战而是拱手送人了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6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隆裕为何同意清帝退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912年,对于隆裕太后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的2月12日,隆裕在养心殿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隆裕太后下诏退位时,清王朝还有百万大军,北京周边也尚在朝廷掌控之中。那么,隆裕为何不与革命军一战,反而同意将大清江山拱手让人呢?

01 表面荣华

隆裕这个太后,做的并不容易。

当年,隆裕之所以能够打败年轻貌美的珍妃,成为光绪的皇后,靠得并非是自己的能力,而是慈禧亲侄女的身份。

有道是:“有一利便有一弊。”慈禧家族的强大实力,虽然让隆裕一举成为中宫之主,但隆裕与慈禧的亲戚关系,也引起了光绪的警觉,以致于隆裕始终被光绪当作慈禧眼线,一生不得丈夫宠爱。

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前还有百万大军 隆裕太后为何不一战而是拱手送人了

慈禧太后

偏偏慈禧也嫌弃隆裕懦弱无能,搬不上台面,对她十分冷淡。两头受气的隆裕,只得靠着自己微薄的例银,在清宫里小心翼翼的生活。

但隆裕毕竟是正宫皇后,总免不了参加宴会打赏宗亲贵妇,这一来隆裕的例银便远远不够了,可为了皇家体面,赏钱又不能少,最后隆裕的只得让太监将自己的首饰拿出宫去典当,以便维持表面上的荣华富贵。

02 退位让国

表面富贵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晏驾,隆裕就这么成了太后,与摄政王载沣共掌朝纲。

此时的大清王朝,早已千疮百孔。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很快在武昌爆发。隆裕为保大清江山,无奈之下只得重新启用袁世凯。

谁知袁世凯上台后,很快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载沣退休回家,二是要隆裕拨付军费。

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前还有百万大军 隆裕太后为何不一战而是拱手送人了 第2张

载沣

隆裕毕竟是妇道人家,哪见过这些阵仗,病急乱投医之下,对袁世凯的条件全部答应,将自己好不容易节约下的私房钱,通通拿给袁世凯做了军费。

谁知袁世凯并不满足,紧接着又要隆裕将京师警卫权与外交财税也交给自己,隆裕无奈之下,只得再次答应袁世凯的全部要求。

按照隆裕的想法,自己厚待袁世凯,又不惜掏空内帑养军队,必能抵挡住革命军的进攻。谁知袁世凯并非清王朝的死忠粉,等他发现隆裕那里再也榨不出油水后,便毫不犹豫的与南方革命军展开了和谈,还将隆裕母子,当作了谈判的筹码。

待到双方谈妥之后,袁世凯便反戈一击,入宫劝隆裕同意清帝退位。为了说服隆裕,袁世凯一方面告诉隆裕法兰西革命时,皇族的可悲下场,逼隆裕“以息兵祸而顺民心”。

另一方面,袁世凯又重金收买了隆裕身边的太监小德张,两人一唱一和给隆裕灌输和平退位的好处,还承诺清帝退位后,依然可以享受外国君主的礼遇及每年四百万两银子的优待。

当时清王朝虽然还有百万军队,但这些士兵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没什么战斗能力的八旗绿营官兵,最精锐的北洋军,又被袁世凯完全控制,几乎成为了袁世凯的私人军队。

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前还有百万大军 隆裕太后为何不一战而是拱手送人了 第3张

袁世凯

更重要的是,打仗是需要钱粮的,可大清国库早已经空了,就连隆裕手中的私房钱,也都被袁世凯拿走了,清王朝根本没有开战的经济实力了。

说到底,清王朝手中的牌,实在不多,而隆裕的政治手腕,又绝非袁世凯的对手。最终,袁世凯一番连哄带恐吓,竟逼得当朝太后,哭哭啼啼的表示:“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尔等手中,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1912年,隆裕签下了退位诏书。当清王朝最后一次朝会结束时,不少老臣都泪洒当场,担任大清史官的恽毓鼎,更是悲痛的表示“自来亡国,无如是之速者。”

03 愧疚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满清老臣人人心痛祖宗基业不保时,隆裕却依然存着大清没有亡的美好愿望,并且在第二天一早一如往常的上朝垂帘听政。

然而,隆裕一直等到中午,却没有一个大臣前来。望着只有空无一人的朝堂,隆裕忍不住问身边的太监说:“今天,不用上朝吗?”

“袁大人说,往后都不用上朝了”。

冷冰冰的回答,击碎了隆裕最后的幻想。那一天,隆裕不知是怎么回到后宫的。身边的太监,只看到隆裕一路上都在失魂落魄地念叨着“我是爱新觉罗的罪人!我把祖宗基业给断送了!”

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前还有百万大军 隆裕太后为何不一战而是拱手送人了 第4张

隆裕太后

回宫后,隆裕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哪知一些反对退位的宗室亲贵,还一个接一个的进宫找隆裕理论,结果更是弄得隆裕愧疚不已,病情愈发严重。

1913年,隆裕在自责与愧疚中去世。临终前,她拉着小溥仪的手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

或许对于隆裕来说,太后凤冠的太重,她勉强撑着实在辛苦。如今,她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老太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