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来源:文史谷    阅读: 2.5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了解:汉武帝和卫子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汉武帝开始喜欢卫子夫,后来却对她厌恶至极?

公元前91年,由汉武帝主导的“巫蛊之祸”,以长安为中心迅速蔓延,波及了三辅在内的整个京畿要地。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这是武帝朝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灾难。短短几个月,上至皇亲国戚,下至百姓商贾,株连被屠者达数万之巨,并最终以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先后含冤自尽而暂时告一段落。

事后,汉武帝刘彻痛心疾首,修筑“思子宫”以示对太子的哀思,但对皇后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甚至表现得极端厌恶。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武帝朝荣宠时间最长的后宫之主。她忠心侍君四十余年,执掌后宫三十八年,贤良淑德、秀外慧中,被誉为“千古贤后”。

那么,这对矗立在汉帝国最顶端的夫妻究竟发生了什么?前后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转呢?

机缘降临,歌女逆天改命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第2张

卫子夫本是平阳公主府中豢养的歌女,如无意外,最好的归宿无疑是在容颜穷尽之前回归乡野,找一寻常人家安度余生。然而,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悄然降临,使她的命运发生了逆天改变。

公元前135年,汉帝国的实际掌权人窦太后病逝,以馆陶公主刘嫖为核心的陈氏集团失去了支柱,二十二岁的汉武帝刘彻终于挣脱束缚,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七岁被册立太子,十六岁即皇帝位,刘彻得到的一切皆拜陈氏集团所赐。可他即位之初的前六年,却俨然成了一个空有其名的受气包,朝堂之上有窦太后独揽大权,私下里有姑母刘嫖耳提面命。但最让他难以忍受的,还是刁蛮任性的皇后陈阿娇。

陈阿娇婚后多年没有诞下一儿半女,还仗着母亲刘嫖的扶立之功独霸后宫,不允许任何人分享丈夫的雨露。可以想见,这对于精力充沛、生性多欲,“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妇”的刘彻来说,是一种何等的煎熬。

如今枷锁已去,刘彻毫无顾忌地解放天性,一面暗中筹划,逐渐掌控朝局;一面摘花问柳,释放多年的压抑。

也正是在这一年,刘彻的同母长姐平阳公主,才敢明目张胆地从民间搜罗了十多位豆蔻少女,想借献女之功谋求富贵。可刘彻似乎对长姐挑选的少女并不感兴趣,饮宴时“独说卫子夫”,并随即在楼车里更衣时临幸了卫子夫。

卫子夫的出现,不仅让刘彻重新焕发了活力,更让他体验了为人父的快乐。

入宫后,卫子夫柔情似水、忠心侍君,不仅与刁蛮任性、恃功骄横的陈阿娇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让刘彻找到了雄霸天下、傲视万物的皇权威仪。而后随着三个女儿的相继诞生,刘彻对卫子夫的爱意更是欲罢不能,尊宠日隆。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第3张

公元前128年,卫子夫再接再厉,生下了皇子刘据。二十九岁才喜得皇子的刘彻兴奋不已,大赦天下,册立卫子夫为未央宫女主。

至此,出身寒微的卫子夫逆天改命,完成了“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蜕变,开启了“千古贤后”的传奇之旅。

福兮祸兮,只在君王一念

封建社会讲究“母以子贵”,卫子夫因生育皇子进位皇后本无可厚非,但若仔细分析武帝时期的统治方略,其中的原因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扶植新外戚打击旧外戚,依靠外戚维护和强化皇权的同时,对抗以丞相为核心的外朝集团,这是武帝时期最突出的执政特色。

刘彻掌权之后,为了彻底摆脱陈氏集团的掣肘与影响,急需扶植一个新的外戚集团。而卫子夫的背后,既有以平阳公主为核心的功绩势力支持,又有独立于功绩集团的寒门势力,正是武帝急需的不二人选。

所以,卫子夫宠冠后宫的同时,挚友亲朋悉数得到关照,卫氏子弟纷纷入朝为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传诵千年的天纵奇才,卫青、霍去病。

卫青是卫子夫的同母弟,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二人在军事方面天赋异禀,盖世无双。他们联手马踏阴山,横扫大漠,为汉帝国的版图扩张立下了不世之功,成就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传奇。

在统兵征战的过程中,卫霍身边更是聚集了一批军功显贵的功绩宿将。他们不仅是忠心侍君、捍卫皇权的绝对力量,更是拱卫卫氏集团的核心支柱,夯实了卫子夫“海内小君”的地位。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第4张

公元前122年,七岁的刘据被册立为太子,卫氏集团进入了全盛时期。坊间纷纷传唱“卫子夫霸天下”的歌谣,正是这一时期“卫氏贵震天下”的真实写照。

然而,随着卫氏集团的快速崛起,刘彻的内心世界亦渐生波澜,隐隐感到不安。

汉初吕后专权的影响并不遥远,陈氏集团左右朝政的局面才刚刚离去,刘彻无法正视一个新外戚集团的强势崛起。即便这个集团势力和柔媚上,心里只装着君王和社稷,也无法消除他的猜疑和焦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心理,心理学家大卫·梅西克解释说:“权力拥有者容易过度警觉,夸大威胁,产生迫害妄想。而且,这种被迫害妄想具有惊人的顽固性和坚韧性。不仅在缺乏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产生持续增强,甚至在有大量反证的情况下依旧会持续增强。”

正是刘彻的这种阴暗心理,预示着卫子夫及卫氏集团的覆灭,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第5张

整肃清洗,卫氏集团覆灭

恃宠不骄、居功不傲,仁善退让、恪守自持,武帝朝出现的四大外戚集团中,卫氏集团贡献最大,堪称完美。但在汉武帝的眼里,没有完美与否,只有能否掌控利用和外戚专权的隐患。

此举正如史家评说:“用时,尊荣盛宠,一时无两;疑时,冷酷无情,弃之如敝屣。”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卫氏集团的核心支柱轰然倒塌。

刘彻以此为契机,在扶植李氏外戚势力的同时,对曾经聚集在卫霍麾下的功绩宿将展开了整肃清洗,如李广、张骞、公孙贺、苏建、赵破奴等几十位军功卓著的将领,都被罢除了军职。

李氏集团与卫氏集团的崛起步骤几乎相同,先是李夫人受宠并生下皇子刘髆,然后带动李氏一门晋身权贵之列。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第6张

唯一不同的是,李夫人出身市井柳巷,见多识广、精于算计,说白了就是了解如何俘获“渣男”的心。她在病逝之前,不仅给刘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还为兄长李广利进位军功集团铺平了道路。

只惋惜,李广利没有军事方面的才华,而该集团的另一核心支柱刘屈氂又是个酒囊饭袋,白白辜负了刘彻的一番美意,对卫氏集团根本起不到任何打压的作用。

直到公元前91年,已经六十六岁的刘彻自觉时日无多,不得不亲自下手,借助这一年春天兴起的“巫蛊之狱”,对卫视集团亮起了屠刀。只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场整肃清洗从一开始就脱离了轨道,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嗣君之争”。

从表面上看,参与这场整肃清洗的势力,有刘彻支持的佞臣江充等人和李氏集团的刘屈氂。但暗中还有一股不容忽视,且异常关键的势力,那就是以宦官和方士为核心支柱的赵氏外戚集团。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第7张

赵氏是刘彻晚年时期的宠妃,此人心机深沉、难以窥测。她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那就是怀胎十四个月生下皇子刘弗陵的“尧母门”女主钩弋夫人,所以也被称为赵钩弋。

三方势力各有异心,针对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刘彻针对的是卫子夫及卫氏集团,李、赵两股势力则是要把太子拉下水,好给自己家的皇子扫清障碍。

就这样,在三方势力的合力打击下,卫氏被屠灭满门,卫子夫和刘据相继含冤自尽,太子一门仅有尚在襁褓中的刘病己侥幸逃过一劫。

当时的长安,血流成河、日月无光,凡是被指为卫氏集团及太子一党的文臣武将、兵卒吏民,不审不问一律格杀,数万人因这场祸事人头落地,到处是哀鸿悲鸣的凄凉场景,不忍直视。

汉武帝当初如此喜欢卫子夫 后来为何厌恶至极 第8张

小结

经过一番血腥杀戮,武帝朝竟然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可怕局面。似乎此时的刘彻才潸然醒悟,但也只是对太子的愧疚,而卫子夫则是死有余辜。因为她是太子的生母、是汉帝国的皇后、是擅权乱政的隐患,所以必须死。

上苍垂怜,十七年后,当年侥幸偷生的刘病已登上了帝位,为含冤而死的曾祖母卫子夫找回了昔日的尊荣。

千古悠悠,空惆怅,如果可以重来,但愿卫子夫仍旧是那个出身卑微的歌女,刘彻依旧是那个雄才伟略的君王,只愿二人隔着遥遥碧水两下相安,不再生冤魂嗟叹,丛生哀怨的人间悲剧!

只是,如果没有她,他还能成为那个千古传唱的汉武帝吗?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