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朱祁钰的死因是什么?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朱祁钰的死因是什么?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8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朱祁钰,即明景帝、明代宗、景泰帝,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共7年,他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生母是吴贤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只比长兄朱祁镇小1岁。明英宗即位后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击退了瓦剌的入侵;又整顿和改革了政治、经济,使明朝渐开中兴。后明英宗复位,其被软禁于西苑,不久后离奇去世,葬于景泰陵,他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第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死亡之谜

对朱祁钰之死,明代人多有忌讳。从史料看,仅有两处明确记载了朱祁钰的死因:

一为陆釴《病逸漫记》:“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另一为查继佐《罪惟录》:“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英宗实录》仅有景泰七年十二月关于景帝生病的记录。《寓圃杂记》则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景帝忽然吐血,太医院判董速与宦官二十余人日夜侍奉塌前;十三日,于谦求见;十四日,景帝再次命董速诊脉,回奏:“圣体安矣”,于是景帝决定次日上朝;十五日晚,夺门之变发生。

朱祁钰的死因是什么?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夺门发生后,杨瑄在《复辟录》中记载景帝病情已有所恢复 [28] ,二月《英宗实录》仅以“薨”记述朱祁钰死因,赐谥曰戾。

李贤《天顺日录》、杨瑄《复辟录》、尹守衡《明史窃》仅记代宗“薨”,而不言何以“薨”。

陈建《皇明从信录》、《皇明资治通纪》及薛应旗《宪章录》亦不记朱祁钰死因,但记载了唐妃等殉葬事。朱祁钰死后,追谥为“戾王”,其生前所营造之昌平寿宫,令拆毁,转葬于金山(一说西山),与殀殇诸公主坟相属。明英宗并赐红帛若干,令朱祁钰妃嫔唐氏等殉葬。诸妃中仅一汪妃因曾被朱祁钰所废而幸存。民国时期,孟森在北京大学讲授明清史,说“郕王薨”并唐妃殉葬事,不述朱祁钰死因。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帝为景泰陵立碑题辞,在题辞“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中说景帝“终于杀”,认为朱祁钰系被害身亡。

历史评价

总评

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已经当了八年皇帝,身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

然而朱祁钰恋栈权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经被架空为太上皇的明英宗,还把他软禁于南宫,八年之间不得出入。同时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不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总的来说,朱祁钰仍是一代明君。

朱祁钰的死因是什么?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第2张

史书评价

《明史》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历代评价

明宪宗:“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拔擢贤才,延揽群策。收既溃之士卒,却深入之军锋。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严战守之师,再遣奉迎之使。卒致也先悔过,先帝回銮。尊养之礼有加,谗间之言罔入。始终八载,全护两宫。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

孙太后废朱祁钰的诏书说:“……败坏纲常,变乱旧制。放纵地淫乱、酗酒,信任奸人。毁坏奉先殿(皇家家庙)的偏殿建宫殿让妖妓居住。玷污了缉熙殿作为受戒的场所来礼敬喇嘛。滥加赏赐、胡乱花费无度,横征暴敛无休止。国库空虚,海内困穷。不孝、不弟、不仁、不义,臭名昭著,神人共愤,上天震怒,屡次降下预兆,朱祁钰不知反省,拒绝进谏、文过饰非,造孽越来越厉害。……”

沈德符:“英主。”

彭时:“景泰数年中,敬礼大臣,宽恤民下,赏罚亦无甚失。”

朱祁钰的死因是什么?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第3张

王世贞:“太祖之后而功者孰不知成祖乎,德者孰不知孝宗乎,盖犹有景帝焉。己庚之际,徵帝吾等披发左袵矣。其德如何,曰在知人,在安民。其不复辟者,理也。易太子者,情也。”

谷应泰:“景帝外倚少保,内信兴安,狡寇危城,不动声色。当时朝右,岂乏汪、黄;建炎践祚,亦有宗、李。相提而论,景诚英主。而乃恋恋神器,则又未闻乎大道者也。”

李贤:“景泰淫荡载度,臣民失望,一闻上皇复位,无不欢忭鼓舞;景泰时不孝于亲,不敬其兄,不睦其室,至而朝廷之上怨恨忧郁之气充满,是以六七年间水旱灾伤遍天下。天变于上,气乖于下,一年甚一年。”

李惟桢:“景帝立而后睿帝得返,既已帝也。理天下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宁复俛首而为臣,以不还位咎帝,非也。”

章潢:頼天之灵,景皇知人善任,文武大臣,艰难宣力。禹鼎遄归,尧封如故;彼亦散乱,叛杀相寻,我得宁辑。顾其书词桀傲,使价骄凌。稍示包荒,治以不治。

谈迁:“国家厄会,盖莫若乙巳矣。闽浙疮痍,黔粤啸聚,天未厌乱,北狩随之。阊阖罹白登之困(刘邦的白登山之围),象魏下阴山之悲,宗社丝髪,仅系景帝。当时六师新丧,九塞气沮,南迁之议,独徐珵乎。乃舍姬旦(周公)小节,绍少康(夏朝的少康中兴)之旧勋,坐摄羣嚣,独制长策。犬羊虽狺狺不休,我圻父是任,俾弭耳以退,皇灵遐畅,南北交捷。曾不捐汉绘之尺寸,费宋缗之毫纤,而虞渊返照,事同揖让。尤恤饥拯溺,纳谏信贤,嘉王竑,薄徐珵(徐有贞),具有神识。而或以太上事过责之,斗粟尺布之谣,古人不免焉,政未可以紾臂论也。”

袁枚:“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 吾又读《宋史》而叹明之不亡,非谦贤,实景泰之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