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魏文帝曹丕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文学成就?

魏文帝曹丕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文学成就?

来源:文史谷    阅读: 8.7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曹丕,字子桓,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身所处的环境及人生成长境遇的历练。曹丕王出生在天下大乱之际,成长于战火纷飞之秋。年少时在其父亲的熏陶下,善学刻苦博学广识。其人生轨迹大致先后经历了军旅生活,鄄城青年太子生活,帝王生活。

魏文帝曹丕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文学成就?

曹丕不在其成长及发展的道路上,历经各种磨砺之后,最终形成了他独有的性格气质与外在形象。曹丕身兼帝王、军人、文人及政治家各种角色于一生,其不平凡的一生铸就了他文治武功、才学兼并的雄才大略。

要了解一个作家,就不能不去考察他成长经历与人生际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了解曹丕成长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学作品中所寄托的个性思想、文学价值观念。

从学术的角度去衡量曹丕的生平,去客观地表述其人物的成长轨迹。有助于深入了解,一个时代作家的文学文本乃至文学艺术个性生成的原因。

一、曹丕文武双全

曹丕,乃曹操与卞氏所生之子,曹植之兄也。曹丕字子桓,生于汉灵帝中平四年。建安十六年春正月,时年二十五岁的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曹丕三十一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薨于洛阳。

三十四岁的曹丕承乃父官职并袭其爵位,为丞相、称魏王,改建安年号为延康元年。是年冬十月,曹丕废汉献帝刘协,以禅位的方式自立称魏皇帝,又改延康年号为黄初元年。曹丕在位执政七年,卒于黄初七年,年寿四十岁,死后谥号为文帝。

曹植在《文帝诔》中评曹丕曰:“仁风偃物,德以礼宣。祥惟圣质,察在幼研。庶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罔,抗志青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听察无响,瞻睹未形。其刚如金,其贞如琼。如冰之洁,如磁之平。爵功无私,戮违无轻。心镜万机,揽照下情。思良股脓,嘉昔伊、吕。搜扬侧陋,举汤代禹。拔才岩穴,取士蓬户。唯德是萦,弗拘祢祖。”,

此评曹丕虽不足全当,但也未必尽是言不当实之语。据史载评曹丕曰:“天资文藻,下笔成章,薄闻强识,才艺兼该”其评语中“才艺兼该”之评还是委实中肯的。

曹丕王自小天资聪明好学,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中,裴松之注引《魏书》言:其“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他爱好广泛,学无巨细,长成后更是文武双全。

曹丕身上所具备的才能,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刻苦的勤学,另一方面来自于乃父曹操“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的教诲。因此,曹丕在年少成长的阶段,能广学博览。这为其以后的文学创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丕从小跟随乃父从征的经历,又时常激发出曹丕备武信念的成长。虽说曹丕成长于征战戎马之间,但受乃父曹丕操的熏陶与影响,亦是笔耕勤勉、手不释卷、总以著述为要务。而从现今流传下的文学作品来看,创作有诗歌、辞赋、散文,诸体皆备无所不及。其文学作品寄托了曹丕的心志与思想,体现出创作者的喜好与情怀。

由于曹丕身兼帝王、军人、文人及政治家的人生经历于一生,其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将日常欢娱的生活,融入进作品的思想内容当中。他将从征军旅生活变为激发其立志宏图的温床,而他洞察秋毫的讨论剖析,更加折射出其政治家智慧的头脑。

魏文帝曹丕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文学成就? 第2张

从题材方面来看,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感情触及到社会的底层领域,风格中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浓郁的时代特征。曹丕自小受儒家经典的熏陶,其个人的文化素养非常好。其文学实践创作中,明显有注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曹丕对《诗经》、《楚辞》等及先代儒家典籍非常熟悉,经常借用或化用其中的成句来创作诗歌。与此同时,曹丕对现代经典更是信手拈来谙熟于心,经常引经据典,诸如《尚书》、《论语》、《孟子》、《老子》等,都多次引用到其作品中明理晓事。

曹丕玉对《乐府诗歌》的拟写和改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古乐府诗歌在他的新颖创作下重放异彩。这些在文学作品上的突出特点,无不与曹丕自小爱好文学、博学典籍有关。在儒家文化的濡染下,曹丕从幼年开始就慢慢地在心灵的深处,逐渐将爱好文学的观念积淀下来,以致奠定了曹丕—生酷爱文学,广著篇章的人生发展方向。

曹丕在广著篇章的同时,不忘修武以自强。少年时期的曹丕,是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度过的。长期的军旅生活不乏苦乐,让其成长充满了人生五味俱全的生活体会。少时随乃父曹操各处征战,亲历战争的惨烈。这让其拥有了丰富见闻的同时,也破砺了自己坚强的毅志。

拥有文韬武略的人生发展,更是从小扎根于曹丕玉的内心之中。他认为战乱年代“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为此,他五岁时就开始学武,“六岁而知射,八岁而知骑射”。曾因善骑马在张绣宛城反叛时,战场遇危险时能够成功脱险,其年曹丕仅仅只有十岁,这与其早学骑射不无关系。

曹丕还遍访名师学习击剑术,并颇得其法且技艺精熟。不仅善击剑,且善于“以短乘长”,此外还时常与将军饮酒论剑。曹丕在《典论自叙》中曾描述过,与奋武将军邓展比试剑术的情景。

邓展臂力过人并且“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曹丕与邓展在论剑高兴之际,两人以甘蔗为剑比试一番,结果曹丕三中邓展臂。另外,曹丕习武且爱武,对于武器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其诗歌中多有表露对剑喜爱的溢美之词。

显然,曹丕玉对武学的热衷自小开始,并跟随其一生。曹丕身为一个贵族公子,其成长不是在每日声色犬马,荒废光阴中度过。而是能自幼勤勉尚学,胸怀宏图,广学文武治世之道。最终长成之后,成为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他对文学和武学的执着很是难能可贵,确实值得后人称赞。

魏文帝曹丕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文学成就? 第3张

二、兴儒倡文

对封建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与发展,儒家治世之道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帝王身份的曹丕来说,深知其文化建设对于教化民众所具有的功利性作用。又因从小受儒家文化的侵染,其政治思想中雅幕汉文帝的“仁政”,“治世”之道。

其文人文化性格中又拥有“乃不忘经国之大美,留千载之英声,铭功警钟,书名竹帛,”以求不朽的理想追求。两者企望的相行不悖,这就为其以后兴儒和鼓励文学事业发展打下了伏笔。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狼烟四起战火纷飞。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建立在汉统一思想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儒学衰微伴随着东汉末期经学与谶纬的结合,以及旧有思想的瓦解而走向了衰落的最终。

曹操虽然秉持刑名、兵家之术以征治天下,但也懂得因时而治用的道理。他信奉儒家治世之道,重视儒政思想在社会中的重建。曹丕执政后继承乃父的这一遗志,推崇儒家明君之道,仰慕仁君之举。为此,曹丕在践拃皇位之初,就以儒法治国复兴文化建设。

他先后下诏制祭祀、定礼仪、复周制等,一系列政治措施复兴儒学。曹丕在兴儒的同时,不忘提倡文化建设。黄初元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后又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鼓励士人学经注经发展文化事业,一时间注经之书不断问世。

曹丕还曾多次因写文章而奖励过下属,提倡文学创作。曹丕在位时“好贤知文”,广泛招揽人才。放宽取士年龄的要求,继承和大力推行乃父曹操“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路线方针。

他这一系列的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理念,为国家和社会的复兴提供了人力保证的同时,也进一步地巩固了曹魏政权的稳定,有利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这些施政措施的落实,都为日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积极的因素。

魏文帝曹丕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文学成就? 第4张

三、总结

汉末建安时期是一个弥漫着硝烟战火的年代,朝代的更迭促使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瓦解与重构。包括曹丕在内的诸多建安文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们用生命的热情,去坚持文学的存在与发展。、

时代造就英雄,同时也成就不朽的文学作品。曹丕—生爱好文学、广著篇章、兴儒倡文,为后世留下诸多的文化遗产,对于建安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可谓巨大。

纵观曹丕的兴儒倡文,其目的与他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有关。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上层儒政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兴儒倡文的方式,建立起了普遍社会心理的文化认同。随着这种价值的认同感,逐渐成为当时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

这不但有利于统治者意志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这对于新文学的创作与实践,乃至一个时期审美潮流的改变,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