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贞观初期,魏征的主张是什么?朝廷中的“少数派”

贞观初期,魏征的主张是什么?朝廷中的“少数派”

来源:文史谷    阅读: 1.5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太宗登基后不久,唐朝中央进行了有关政治总路线的大讨论。以封德彝为首的多数派主张以霸道治国,即严刑峻法;以魏征为代表的少数派主张以王道治国,即休养生息。唐太宗后来回忆此事时感叹道:“贞观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劝我。”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以王道治国”在汉武帝之后已经成为中国精英界的主流意识形态。经过隋末大乱的唐朝初年国力贫弱,“王道治国”为主导的休养生息国策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既然如此,主张“王道治国”的魏征在贞观初期为什么会成为朝廷中的“少数派”呢?

贞观初期,魏征的主张是什么?朝廷中的“少数派”

南北朝后期,西魏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关陇士族,北周、隋、唐三朝皇帝都是关陇士族出身。关陇士族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武德充沛,武德充沛的好处是积极进取,有利于隋朝统一和大唐盛世,坏处是急功近利和不恤百姓,隋朝灭亡便与关陇士族的“武德”有关。

由于隋朝快速灭亡和李渊出身关陇士族,深受关陇士族影响的隋朝旧贵在唐朝初年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封德彝就是隋朝旧贵,在李渊时期位居宰相。以封德彝为代表的隋朝旧贵与军功大臣和寒门士人之间有很多利益冲突,这也是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贞观初期,魏征的主张是什么?朝廷中的“少数派” 第2张

“玄武门之变”之后,代表军功大臣和寒门士人的唐太宗登基。但隋朝旧贵在武德九年(626年)到贞观元年(627年)依然是朝廷的多数派,特别是宰相多为隋朝旧贵。在有关政治总路线的大讨论中,以封德彝为首的隋朝旧贵按照关陇士族的习惯主张“以霸道治国”。

因为以封德彝为首的隋朝旧贵当时在朝中还是“多数派”,所以刚刚进入朝廷决策圈的魏征自然就成了“少数派”。不过唐太宗在有关政治总路线的大讨论中选择支持了魏征,隋朝旧贵在此后几年逐渐退出政治舞台,伟大的“贞观之治”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