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什么会称林冲为“教头”?他们是什么关系

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什么会称林冲为“教头”?他们是什么关系

来源:文史谷    阅读: 8.8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知道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什么会称林冲为“教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后,负责看守菜园子。偶然的机会,他与豹子头林冲相识并结义为兄弟。从那以后,两人就成了好友。后来,林冲娘子被高衙内调戏,鲁智深要帮他厮打;林冲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在野猪林内,董超薛霸要打死林冲时,是鲁智深及时出现,并救了林冲。为了保证林冲的安全,鲁智深还一路护送到沧州,确实够兄弟。

再以后,两人则分道扬镳。

林冲非常不顺利,他棒打洪教头,又被陆谦火烧草料场,几乎死于非命,万般无奈之下落草梁山,受尽了王伦的气。鲁智深也不顺利,因为救了林冲,董超薛霸把责任推卸到他的身上,他因此被高俅逼得无法在大相国寺落脚。为此,鲁智深只得逃亡江湖,后来与杨志等人夺了二龙山落草。三山攻打青州时,鲁智深、武松等人才上梁山。直到那时候,鲁智深才再次与林冲见面。

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什么会称林冲为“教头”?他们是什么关系

很多读者说,鲁智深上梁山后,疏远林冲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鲁智深刚上梁山,与林冲见面,林冲就谢鲁智深当初救命之恩。,而鲁智深也问了林娘子的信息。坐间林冲说起相谢鲁智深相救一事,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

明明当初结义为兄弟,此刻鲁智深却称呼林冲为“教头”,而不是“兄弟”。很多读者据此说,鲁智深疏远了林冲,因为林冲在野猪林说了一句“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暴露了鲁智深的身份,等于出卖了鲁智深。就因为这样,所以鲁智深关心林娘子,而不关心林冲。

事实上,林冲那句话只是发自肺腑地赞叹鲁智深,以鲁智深为骄傲,他根本不是要出卖鲁智深,顶多是说漏嘴罢了。毕竟林冲江湖经验不多,失言很正常。更何况,林冲说话之前,董超和薛霸已经猜出来鲁智深身份了。如果作者真要表达“林冲出卖鲁智深”,大可不必写董薛猜出鲁智深身份。

了解这一点,再说鲁智深对林冲的称呼问题。

其实,尽管鲁智深和林冲第一次见面就结义为兄弟,但是鲁智深却并没有一直称林冲为“兄弟”。相反,两人结义之后,鲁智深还经常称林冲为“教头”。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林冲大喜,就当结鲁智深为兄。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

看到没,两人结义后,鲁智深还称林冲为“教头”。后来,鲁智深还找到林冲家,问他怎么不去大相国寺,他张口就是一句“教头如何连日不见面?”,对林冲的称呼还是“教头”。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尽管两人已经结为兄弟,但鲁智深称呼林冲为“教头”并没有问题。因为古人看重地位名分,称呼别人官职是一种尊重。

比如卢俊义、杨志等人,即便落草,宋江还是称之为卢员外、杨制使。杨志也起身再拜道:“杨志旧日经过梁山泊,多蒙山寨重意相留,为是洒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宋江答道:“制使威名播于江湖,只恨宋江相会太晚!”

所以说,虽然鲁智深和林冲已经结义,但是称呼并不固定,“兄弟”可以,“师兄”也可以,鲁智深称林冲为“教头”也没有问题。

这里,鲁智深说自己因为杀人多,情愿为僧。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鲁智深是因为三拳打死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司才不得不出家,而不是因为杀人太多,情愿做和尚。若深究的话,鲁智深这话还是欺骗林冲呢。

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什么会称林冲为“教头”?他们是什么关系 第2张

还有读者说,鲁智深上梁山后,除了那句关心林娘子的话,与林冲再没有说过任何话。很明显,鲁智深疏远了林冲等。

其实,鲁智深不与林冲说话,不是两人关系疏远了,而是作者没写。

水浒采用“分—总”的叙述方式,讲述梁山108将的故事。起初,主要是几十位好汉的故事,他们都是主角;而当他们都上了梁山,作者则进行了总述,以后便只有宋江是主角。这种情况下,好汉们不再有单独的事迹(燕青和李逵是例外)。

正因如此,所以鲁智深和林冲不再有机会说话。

我们看梁山其他兄弟,也能发现这一点。比如武松和张青、施恩上山之前就已经结义为兄弟,但是上山之后武松和他们并没有说过话。至于杨雄和石秀,戴宗和杨林,李俊和张横等结义兄弟,也都没说过话。

别说结义兄弟,就是亲兄弟也不说话。

比如宋江和宋清,孙立和孙新,解珍和解宝,朱富和朱贵等人,上梁山后也没说过话。还有扈三娘和王英等夫妻,邹渊邹润叔侄,史进李忠等师徒等,他们也都没有说话。

为何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关系不好吗?当然不是,只是作者没有写而已。否则,难不成好汉们吃了什么,怎么上厕所,天黑之后有何娱乐活动,打仗前怎么训练将士等都要写出来吗?不可能的。

水浒毕竟不是流水账小说,作者没必要、也不可能把他们吃喝拉撒、所言所行等琐事都写出来。如果那样,水浒不可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什么会称林冲为“教头”?他们是什么关系 第3张

水浒的成书,是个漫长的过程,时间跨度有四五百年,许多人参与其中。正因如此,所以水浒有许多前后不一致或者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鲁智深识字问题,地理气候问题等。

致力于明清小说研究的侯会,通过对好汉的出场诗研究,在《水浒源流新证》中认为:《水浒》前十三回的内容,是有另外的作者补写的;十二回以后的部分,才是《水浒》的原始面貌。试将前十三回删掉,我们会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仍是一部完整的《水浒传》。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聂绀弩,在《水浒四议》中持同样的观点。

当我们把前十三回去掉后会发现,水浒故事并不是天罡地煞星出世开始,而是始于晁盖、吴用、刘唐等人谋取生辰纲。这样一来,就没了史进大闹史家村、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出家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救林冲等事迹。这种布局谋篇,与《大宋宣和遗事》一致。

当然,根据现在资料可以发现,包括招安和征四寇部分,也都是后来添加的。所以,最初的水浒,可能只有第十三回到第七十一回梁山大聚义部分。这部分水浒,侯会称为“带诗本”,也最接近古本。

如果我们只看“带诗本”部分,就能发现,最初的《水浒传》,林冲和鲁智深并没有交集,两人没有结义为兄弟,鲁智深也没救过林冲。这样一来,两人在山上不交流也就很正常了。

当然,前面十三回加了之后,作者为了照应前面的情节,添加了林冲谢鲁智深,鲁智深关心林娘子的事。不过,这些也就两句话,算是作者一笔带过。

毫无疑问,水浒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古今中外对其都有很高的赞誉,配得上“名著”的头衔。但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其文笔文字绝佳,故事人物生动,艺术成就极高,核心思想深刻等,不是因为充斥阴谋。

今人读水浒等名著,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名著一定黑暗残酷”,所以总会不自主地走偏。如果这样看名著,那么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无法正视,甚至一字一句都能解读出阴谋来。光是鲁智深和林冲这两人,就能提出很多问题。

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什么会称林冲为“教头”?他们是什么关系 第4张

比如,为什么鲁智深只关心林娘子而不关心林冲?为什么林冲下山接娘子,却没有顺便打探一下鲁智深?为什么鲁智深不去帮林冲打死高俅高衙内?为什么上山之后,林冲鲁智深不和在一起杀敌,而只和武松一起等等。

若不抱着阴谋心去读,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林冲就在眼前,而林娘子不在,所以鲁智深才最先关心林娘子;因为林冲已落草为寇,直接找鲁智深容易连累他;因为鲁智深也不敢贸然去打身为太尉的高俅;因为鲁智深和武松都是步军头领,而林冲是马军头领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想深读水浒,就一定要看水浒的成书过程,参考的蓝本,一些名家的研究和解读,而不是只看原著(甚至原著都没按看完,只看电视剧)就去分析问题。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其实,读西游也是这样。

网上很多人分析西游,说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和和太上老君一样,他们是情人关系;说红孩儿是老君私生子,他的三昧真火是老君私传;红孩儿知道孙悟空怕火,就是老君告知;所以牛魔王才娶了玉面狐狸,不肯回家等等。

这样的解读,不仅仅是误人子弟,更是对名著的亵渎和侮辱。

因为,看过原著就会发现,红孩儿三昧真火是自己在火焰山修炼而来;罗刹女的芭蕉扇是太阴之精叶,和老君的芭蕉扇(太阳之精叶)不一样。而孙悟空根本不怕火,他只是怕烟,火眼金睛其实就是烟熏红了眼睛。(和水浒一样,西游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所以有前后不一致或重复的地方。)

很多人不看原著,只看电视剧,然后就对网上一些胡说八道的阴谋论推崇之际。实际上,这样的看法,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别人误导,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读透了名著。